刘雨虹先生于1969年10月底结识南先生,此后一直追随南先生。1998年,她收集资料、请相关人物回忆撰成该书,以粗略的线索记述了追随南先生左右30年的一些“边际故事”。她声称撰写此书有三个因缘,其一,记录下她直接或间接参与过的有关南先生的事情,以为有关南先生的部分真实记载;其二,与南先生有关的人多数健在,见证人多,以免人去楼空凭回忆容易真假莫辨;其三,她曾编辑过《怀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编撰该书的职责。该书记录了1969—1998年间发生在南先生身边的许多故事,涉及人物、事件众多,作者娓娓而谈,亲切、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于简单中勾勒事件原委,于平淡中提炼人物个性,于生活中彰显南先生品格。
《清华七十年人生回首:一名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的回顾》作者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退休教师,他在清华大学生活了清华大学生活了70年(1949年-2019年),为纪念和感谢清华大学的培养以及对清华大学的情怀,作者编写了这本文集。书中主要叙述七十年以来作者在清华求学、执教、求索、退休生活、居家并参与承办叔蘋奖学金的回顾、总结和收获,尤其是在这些历程里认知和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本书集合了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的相关论文。分为两部分: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创新。不仅从教学原理层面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还契合了新时代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此外还对思想政治专业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专题剖析和讲解,意在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思想在高校的践行。
作者从19岁就开始教书,到如今已经在教育领域走过41个年头。自学生时代喜欢数学,到从教后喜欢数学课堂、数学教育,延伸至喜欢教育,40多年来,作者一直倾心于自己热爱的数学与教育事业。 这本数学教育文选基本上展现了作者学习、教学和研究数学教育的历程,经过精心的整理和挑选,作者将其按内容分为数学教育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研究、数学奥林匹克、数学背景研究和数学问题探索六个部分及附录。
至少在当下中国1109万大学生的心目中,大学校长尤其是大学的校长无疑是成功人士。可本书中39位中国大学校长却并不这样认为,这不是出于谦虚,因为创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学,才是他们理想的成功目标。打开本书,无论是具有优良传统的北大、清华等等的历史名校,还是后来者居上的各地名校;无论是未到不惑之年,还是已年过花甲,39位校长或热情开朗,或稳重平和,或深刻全面,将各自学校的校风、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甚至毕业生去向、就业率与社会用人反馈等等特色及优势向世人公开。不少更为坦诚的校长,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与愿望……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学子到高校校长、院士,一路走来,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又都是那样丰富多彩,伴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人生场景,我们能不被他们为
《玄妙观中三年少:追述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三人之友谊》追述王伯祥、顾颉刚、叶圣陶三位中国现代文化名家从苏州草桥学堂同学开始,直到“老寓京华东城道”,这一辈子的深厚友谊,书中涉及诸多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纪录等。
胡适一生研究涉猎广泛,在很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四集)、《先秦名学史》、《章实斋先生年谱》、《尝试集》等。邹新明编著的《胡适画传》以胡适日记,书信以及藏书为主要参考,按时间顺序分十章概述胡适的主要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了胡适的主要教育实践和数育思想。内容全面,叙述客观。所选插图与文字互为补充,既具代表性,又包括北大图书馆、胡适纪念馆藏难得一见的许多珍贵图片,展示了胡适在中同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成就,以及作为近现代思想文化界领军人物的独特文采。 《胡适画传》适于教育工作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明月依旧:先生与太湖七都》介绍作为先生湖畔讲学之地,七都为先生事业文章的传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一地民风的教化,都深戚职责所在,应尽力而为,发光发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生传道授业有教无类,首届太湖国学讲坛秉承先生精神,《明月依旧:先生与太湖七都》也如是,包容甚广。此外,收录两届“七都孝贤”的戚人事迹。“七都孝贤”由七都镇发起,获选者皆为普通百姓,亦体现这一地的民风淳朴、文化渊源。此举受到先生的十分矢注与肯定,特命马宏达先生为活动撰文致贺。书里还有一部分的篇幅,是一些朋友所撰缅怀南老先生的文章,包括一些媒体的朋友。他们中的大部分,并未与先生有过接触,然而情戚真挚,立意与角度都另有一番风貌,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