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集(第5卷)· 回忆录 2 :牛棚杂忆 学海泛槎》(《学海泛槎》)是以回忆作者这一生六七十年来的学术研究的内容为主轴线来写作的,它不是一般的自述,连不属于狭义的学术研究范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不包括在里面。 作者一直在思考有关这一次所谓“革命”的一些问题。特别在作者撰写《牛棚杂忆》的过程中,作者考虑得更为集中,更为认真。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
《父亲南怀瑾》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翔实还原南怀瑾一生的传记作品。作者南一鹏是南师第三子,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本书从“继志述事”的立场,详尽述说了南怀瑾先生少时在家乡开蒙立志、青年离乡拜师访道、
钱穆自18岁时初登杏坛,先在苏南一带做了18年的教师,然后走上讲台,作者于南北各,直到92岁在台北素书楼告别讲坛,从事教育工作长达七十多年,真正践行了他“上堂教书,是我正业”的诺言。特别是1949年南走香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艰难困境中创办新亚书院,为香港地区培养了大批弘扬中国文化的学术人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由学者出任校长,兴办教育卓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但是像钱穆这样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来创办新亚书院,并使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却鲜有其人。就此而言,钱穆不仅是中国现代的杰出学者,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上也写了辉煌的篇章。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号湛翁,别署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佛学家、书法家,杰出学者。 马一浮先生作为现代学术界中国学的集大成者,其学问如浩浩海洋,广博无限,深邃莫测;其为人如巍巍山峰,沉稳踏实,笃厚安详。本书以详实的手材料,叙述了马一浮先生精深治学,淡泊清贫的一生。
周作人曾说:“我们读明清有些名士派的文章,觉得与现代文的情趣几乎一致……很有现代气息了。”明朝的士大夫们以各自的体验和思考留下了这些旖旎的篇章,为新文学的诸大家开启了创作的典范,也使的我们能借着这些文字,重新回到那个“人性复苏”的时代,并以今人的眼光去挖掘潜藏在丰富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背后的,那些追求人性自由的灵动与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