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全传》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佛学思想的结晶,是一部史料可靠、重在呈现思想和精神变化的独特传记。全书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李叔同从朱门子弟、风流才子、艺术先驱到律宗高僧弘一法师的巨大转变过程,深入剖析和解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全部人生历程和思想变化。作者观人入微,挖掘深层隐藏,甚至极具挑战性与独创性地分析了他出家前后的经历和佛学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 始于写真,终于传神 ,是一部一丝不苟、视野广阔、学养深厚的集大成之作。
莫斯纳的著作是一项相当瞩目的学术成就,对于休谟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所有研究18世纪启蒙运动和文学史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知识宝藏。 Richard H. Popkin,哲学季刊 这部堪称典范的作品已经远远超出一本传记的价值。它是对18世纪的热烈的智识研究的回应;它不仅是关于哲学面向,更是面向众多读者的书。 C.E. Vulliamy, 观察家 这是一部酝酿已久的著作,在经过近20年的准备之后,它于1954年首版付梓,同时也是作者彻底爱上其主题的一部著作。这部传记是漫长而快乐的研究带来的产品。作者兴趣广博、智力超群,本书的篇幅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都构成了智识上的贡献。 时代文学副刊
《我们家:一滴水映照的历史》是一部由巫鸿及其姐姐巫允明合著的回忆录,约13万字,附有210多幅图片。作品以姐弟两人的对话为主要叙事方式,回顾了两人与父母两代人构成的大家庭所经历的往事。本书记录了姐弟二人之间就艺术、生活、家庭等主题展开的对话,为读者呈现了二人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追求。作者两人长期耕耘艺术史领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名人,且双方回忆的父母都是很有成就且享有盛誉的学者,但作者回忆的过程中丝毫没有炫耀感,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并对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及相应的人性和社会责任感有着独到的思考。
于成龙1638 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后举家定居直隶京南固安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于成龙任乐亭县令、署理滦州,后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两任直隶巡抚,两任河道总督,此外还担任过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等官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他心怀黎民,利益百姓始终不渝,世有 廉能天下 本朝贤抚 赞誉。于成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叹赏和百姓爱戴。直隶曾经流传着很多与他有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也以于成龙事略为素材,形成了侠义公案如《于公案》等作品。 《于成龙全传》利用《如山于公年谱》《清实录》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记、诗集、古地图、各类地方志等上百种史料,务求传主于成龙及相关人物
本书是关于阿尔贝 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 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 (《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 R. 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赫伯特·R.洛特曼著的《加缪传》是关于阿尔贝·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R.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本书是英国著名传记作家汉弗莱·卡彭特撰写的权威奥登传记,在奥登研究目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书中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材料,包括奥登的信件、日记、笔记以及青年时代的未刊诗作。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细致研究与平实严谨的记述,作者完整展现了奥登作为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见证者的传奇经历,打开了一个隐秘的文学和心灵世界:诗人对生活与爱的巨大热忱,对艺术的诚与真的执着坚守,以及穿越整个时代的对信仰的精神探索。
本书是英国传奇人物塞缪尔·皮普斯传。皮普斯是英国近代海军的奠基者,而他留下的日记则成为英语文学目前的经典,从中可以挖掘到许多关于17世纪英国社会、文化、风俗的信息,为研究当时的英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这本传记中,克莱尔·托马林以敏锐的同理心和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位迷人的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把17世纪英国的重要信息传递给了读者。书中涉及英国当时诸多历史事件,涵盖了牛顿、克伦威尔等重要人物的事迹,犹如一幅细节饱满的17世纪英国社会史画卷。
近代 上海商人虞洽卿(1867—1945),是晚清民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是研究中国商业史、上海租界史、中国金融史、中国航运史、工人运动史、中外关系史等领域的焦点人物。本书根据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晚清民国大报库、香港老报纸、泰晤士报数位典藏、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所藏报刊、图书、档案中整理虞洽卿往来函电1000余封,展现虞洽卿作为轮船招商局股东、宁绍商轮公司 、三北轮埠公司董事长、劝业银行董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董事长、四明公所董事、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会长的思想轨迹、行为脉络与人际交往。在学术界尚未整理出版虞洽卿全集、年谱长编之前,《虞洽卿往来函
这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旨在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麦卡锡的视角是比较全面的,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他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三十六岁上就悲剧式地英年早逝。而他去世后,到处渗透着拜伦主义,拜伦主义横扫欧洲。作者阐述了拜伦主义对于文学、建筑、绘画、音乐、风俗、性和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也是全书最耀眼之处。
米沃什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波兰作家、诗人,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本传记巨作中,作者安杰伊·弗劳瑙塞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米沃什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生动图景,同时也提供了理解其作品的丰富语境。弗劳瑙塞克追踪了米沃什个人的奥德赛之旅——经由立陶宛、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最后荣归波兰克拉科夫,终老于此。作者花十年时间写就这部米沃什标准传记,无论深入程度还是厚重程度均在目前米沃什生平及作品研究专著中首屈一指。这本传记基于大量的访谈资料而来,同时大量引用米沃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收有四十张珍贵资料照片,图文并茂。译者系波兰语译者,直接从波兰语再现了传记风采,也展现了米沃什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沈家本(1840—1913),字子惇,又作子敦,号寄簃,浙江湖州人。晚清 法学家,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天津与保定知府、刑部左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法部左侍郎等职。 出身刑部的沈家本,旧律素养极深,在晚清的大变局中,担起法制改革的大旗,放眼世界,致力锻造融会中西、古今的新法制。在他主持之下,废除了传统酷刑,并将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传统法系改造为包括刑律、民律、刑事诉讼律、民事诉讼律在内的西方部门法体系;同时,创办京师法律学堂以培育法学人才,聘任日本法学博士来华参与修律,延请留学生翻译大批欧美与东瀛的新式法典。 李贵连著的《沈家本传(修订本)》通过探寻沈家本的生活、学术、思想轨迹,还原他在晚清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功绩,如何 时代,
本书作者许美德教授,是当今国际比较教育学家,也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之一,曾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安大略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香港教育学院院长,世界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学会理事长。 本书的英文版于1996年在美国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并于当年获美国《Choice》杂志杰出学术著作奖。国外学者认为,“Ruth Hayhoe就是财富:任何一个对现代中国比较教育和知识社会学感兴趣的人,都不能不读她的著作。”
本书所载鸣虫葫芦,皆为作者多年来从事搜集的心血。书中详述了作者把玩葫芦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的真切体会。 本书对鸣虫葫芦之“本长”“官模”“民模”“花模”“素模”“三河刘”“安肃模”等类型的特点,阐述了自家的见解。 本书从真、善、美的角度,对鸣虫葫芦作了说明。 本书在珍视古老葫芦的同时,对当代新瓢人和新瓢艺给予了热情关注。
叶滨宾等编著的《儿科影像诊断与临床》共分为三卷,按照儿童生长发育及疾病特点,分头颈、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七大部分进行编写。《儿科影像诊断与临床》为胸腹卷。编者从儿科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分31章详细阐述了小儿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与临床知识,首先比较了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在胸腹影像诊断中的优势和限度,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诊断能力和价值,然后用影像图片展示了胸腹各系统的正常解剖,并通过小儿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的典型病例,规范了临床影像学表现的描述,介绍了影像与病理、影像诊断要点与比较影像学、鉴别诊断、影像与临床等内容。本书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病例典型,实用性、指导性强,是一本适宜影像科、儿科临床医师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