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阿尔贝 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 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 (《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 R. 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本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传记。有别于一般传记的平铺直叙或是理性克制,本书对尼采叛逆而充满争议的一生的描述饱含着作者对这位伟大哲人的深切同情,在她优美而动人的文字中,我们不仅仅对尼采从童年、青少年直至生命最后时光的矛盾而苦难的一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他格言体写作和他思想的发展脉络有了完整的把握,更是为他与瓦格纳亦父亦子关系从热情到背叛的转折,与彼得·加斯特、奥弗贝克等人友谊的忠贞,与母亲弗兰奇斯卡尤其是与妹妹伊丽莎白之间的亲情羁绊与思想割裂而感愤不已。
“写作是为了摆脱自我面孔”,这是具有多重面孔的福柯的明确志向。尽管过着形色各异的公众化生活,他却将自己的个人生活笼罩在神秘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福柯的生活也是法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戴维·梅西通过采访福柯众多的亲朋师友,查阅福柯的各种作品文本,在掌握海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福柯的生活和工作图景进行了可靠、完整、充分、详尽的勾勒,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福柯繁复的学术生涯与政治活动,并梳理了他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及代表作品。 相关评论或推荐: 在我们这一代对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对时代思潮的影响尤为深远。 ——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梅西这本具有揭示性的、细致入微的传记,取材于对福柯朋友和同事的采访,以及与其前情人丹尼尔·德费尔的合
竺可桢,字藕舫,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 科学史家。1890 年 3 月 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绍兴市上虞区),1974 年 2 月 7 日病逝于北京。哈佛大学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气象科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等方面,竺可桢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竺可桢全集》24 卷。 《竺可桢年谱长编》集纳竺可桢相关原始文献,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汇编、收录竺可桢在其所处时代的主要思想、活动、事件,呈现其时代影响、人格魅力与学术轨迹,国内外各界人士与竺可桢的函电往来,提供《全集》未能涵盖的文献资料,以及选辑竺可桢本人拍摄、收藏的照片,为研究竺可桢的思想、事业、人格、精神等文化遗产(拟议中的“竺可桢学
赫伯特·R.洛特曼著的《加缪传》是关于阿尔贝·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R.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本书是近20年来关于罗伯特·E.李的 部重要传记,向读者再现了美国历 伟大、 代表性的将领之一。罗伯特·李虽然不赞成奴隶制,也不赞成脱离联邦,但因为不忍心向自己的孩子、邻居和心爱的弗吉尼亚“挥剑”,而选择为南方出战。本书全面记录了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涯,披露了战场上的 多细节,分析了他为战争而制定的战略,以及 终失败的原因。如作者迈克尔·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败战名将”。
奥德·温盖特是“二战”中神秘、反传统和极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他将自己视为上帝的工具,对那些命运不济的人和饱受压迫的民族抱有深切的同情,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带有强烈的追求正义的色彩。正因如此,作为英军情报官的他敢于违背官方政策,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追随埃塞俄比亚流亡皇帝海尔·塞拉西,率领“基甸军”以少胜多击败意大利侵略者;他在英军全面溃败之时来到缅甸,发起了英勇卓绝的第1次“钦迪特”远征,取得了英军在远东战场上的第1个胜利。就在第二次“钦迪特”远征刚刚拉开帷幕之际,温盖特却因飞机失事罹难,在人生巅峰像流星一样突然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