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目前的一座巍巍高峰,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中国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给孩子进行古诗启蒙教育,唐诗自然是优选。为此,我们精心编选了本书,其主要特点有: 1. 内容丰富:甄选 300 首经典唐诗,足量呈现,覆盖唐诗名家; 2. 选材多样:满足幼儿读诗需要,题材广泛,包括叙事诗、送别诗、怀古诗等; 3. 编排合理:从五言到七言依次编排,循序渐进,符合 3 ~ 12 岁孩子的认知水平; 4. 绘画精美:古韵画风绘本,画中有诗,诗画一体,智育与美育同步进行; 5. 配套音频:有声诗歌,视听结合,带领孩子感受古诗意境;同时还配有诗人小故事音频,旨在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引进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读物,本书结合学龄前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引导孩子认识数字、基本几何图形、简单的方位等。书中设置了符合孩子特点的趣味数学问题,带着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初步感知数学的魅力。以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为目的,内容丰富,科学有序。通过贴近现实的情境,巧妙地将数学概念娓娓道来。通过“教、学、练、用“的学习闭环,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拒绝无效刷题,让孩子吃透数学原理,告别题海战术,成为数学真学霸。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本书通过100天的活动内容,辅助家长及幼儿园教师,轻松实现幼小衔接,既有知识层面的准备,也有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态度和求知的精神,为孩子打造日后开启唱片儿识之门的钥匙。
好的阅读方法,能让孩子收获更多。这些方法,正是作者透过这一本书,想要告诉你的。思维导图,它能把抽象的思考用具象化的图形展现出来,非常适合还处于读图阶段的孩子;作者会讲到许多种不同的图形,每一种都对应着特定的思维方式,掌握以后不仅可以用在阅读中,还可以用在写作文、整理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上等,扩展性非常好。
《读古诗学礼仪》是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礼仪读本。本书选取能体现诚信、谦逊、正直、感恩、宽容、孝亲、尊师、敬友等传统礼仪文化的古诗词,并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旨在引导小读者学习、欣赏古典诗文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 本书的每个小节分为经典原文(注音)、重点注释、古文今译、礼仪故事和实践运用五个部分,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有助于小读者培养学习古诗文的乐趣,拓宽视野,进一步加强小读者对于古诗和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誉为“诗仙”。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共同代表唐代诗歌艺术的 。 李白的诗,既变幻莫测、摇曳多姿,又自然明快、飘逸潇洒。他有着盛唐多元的文化背景,这使他成为后世难以复制的浪漫主义天才。李、杜二人的友谊被人称道。本书尝试从杜甫的视角,来讲述这段来自大唐的美好故事。李白比杜甫年长一些,当杜甫初露头角的时候,李白在诗坛上超凡 尘的形象,与盛唐的恢弘气象一起,形成难以磨灭的记忆。他们两人之间的友情,走过“安史之乱”的兴衰巨变,也走遍祖国山河大地。在杜甫“诗史”般的追忆中,李白的形象有了余音深重的回响。
本书按照《中华通韵》韵部押韵,遴选成语典故编成对句,并逐句详细注释。全书仿照古人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训练儿童应对和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有二子对、三字对、四字对、五子对、六字对和七字对,两句字数相等,力求词性对偶,格式不拘平仄,修辞不追藻饰,声调和谐押韵,韵脚不拘四声。本书对提高写诗填词会有所帮助。
蒙学读物(即古代启蒙教材)之所以会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本书梳理了各类蒙学读物的来龙去脉。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也就是半本书的内容都是讲《三字经》,这也是当下蒙学的主力。《三字经》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识字,其中也包含相当大的信息量,尤其是历史部分,号称是一部小《纲鉴》,是不错的“广见闻”教材,很多内容 也并不过时。作者对《三字经》文本做了逐字逐句的注释,每一部分还有详细的引申和解说,能帮助家长或其他大众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及文化内涵。 下篇的内容则涉及《急就篇》《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较为经典的蒙学书,主要讲解这些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以及 我们该如何定位和认识这些书,为传统文化启蒙指
走进数学的世界一你会发现这也是你的世界。打破对数学的刻板印象,这才不是你以为的数学呢!数学不仅仅是数字运算,它无处不在。数学解释了为什么你长得像父母,为什么选择冰激凌的口味是甜蜜的“烦恼”,为什么兔子、菠萝和花椰菜会和黄金比例有关……这本书会让你眼前一亮,因为它探究了数学以怎样意想不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它会让你沉醉着迷,因为书中伟大数学家的故事生动有趣;它也会让你乐在其中,因为书中有许多困扰学者几百年的问题期待你的解决。
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吕坤对《呻吟语》有过这样的解释:“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他记述下这些“病时疾痛语”的目的,绝不是自哀自怜,而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病时的痛苦,寻找出治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