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本书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深刻的。作者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到智育问题都详尽地加以论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全书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3百年前的论述,至今对人们还很有启发。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 这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分“先秦时期”、“封建社会”和“近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示中国教育家的风貌。对于外国教育家,也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现他们的教育智慧。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真实地再现中外教育家的历史面貌,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把他们在当时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作为研究的重点,凸显他们在人类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贡献。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全的指导思想出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全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科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德育的任务与内容、德育的方法与途径、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属性与权利等涉及教育的诸多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对于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非教育专业出身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们,颇具参考价值。
本书包括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体制与管理、论职业教育类别、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中外职业教育鉴析。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精选陶行知关于教育的著名论述:即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民主教育、科学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儿童的教育、师范之教育、整个的校长、教师的素养、教育之研究、学生的教育。为教师成长以及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可供探寻的踪迹。
丛书简介 中国教育学家经典论要丛书 选取在教育学界享有卓著声望的潘懋元、黄济、瞿葆奎、顾明远、鲁洁五位专家的教育学论著精华,集结成书,以期为教育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深入学习这五位专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思想提供便利。 本书内容简介 《鲁洁德育论述精要》集中反映了鲁洁教授在德育原理研究上的思想。她对德育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社会本位论,试图从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德育,把道德作为个体对美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种对社会引导和超越的力量。该书在批判教育中的无 人 状况,批判当代道德教育对人的异化的基础上,建构了有 人 的道德教育,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成就一个 人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生活德育理论,将生活德育思想体现在新时期她主持编写的小学《品德与生活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唯中文译本,尚是首次推出。 这是一个教育故事,而不是历险记!它想要帮助年轻人,帮助那些想寻求帮助的聪明人,而不是为了逗人开心。一旦领悟了这个故事的真谛,一个人在教育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就不会再困扰他。 纵观人类历史,人们所白白浪费掉的精神资源,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序,而且,正如这个故事试图展现的:社会促成了这种浪费!毫无疑问,教师是罪魁祸首,但正是这个世界为他撑腰,并从他的课堂上择取学生。
本书较为集中地表达了于漪老师对新世纪语文教育核心的理解:“全面育人”是教育本质的呼唤,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应当针对不同个体及其不同特质施教;教育是育人不是“育分”;语文教育应当从片面追求符号意义的技术教育转变为真正关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
一线教师如何接近教育大师,如何与他们建立没有隔阂、没有阻碍的沟通渠道,如何从中汲取教育滋养,是一个至关重要却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青藤·一本书读懂世界教育家”丛书秉承“共读”的编写理念,我们不以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去“框”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而是回到经典作品本身,挖掘教育大师本人试图传达的东西,以“挖掘”出来的东西和原初的东西(即经典作品中的原文)一并呈现的方式,不仅说明挖出了什么,还说明挖掘之前的样子,让教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再挖掘”——犹如面对面就某教育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起阅读讨论,作者就有所感处谈看法,教师就有所动处谈所见,共同理解,共同提高。面对面的对话方式,贴近大师深入共读,影响您的教学人生,从此刻开始! 对中国的教师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
周国平编著的《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修订版)》是第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的修订版。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