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颁发的《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本书为著名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对陶行知的人生历程、教育生涯、政治活动、办学活动与教育实验、人格精神、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的精心梳理和全面总结,对于教师的学习和业务提高极具帮助。
本书论述了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是创造学与教育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创造教育的试验,但它作为一门学科是在40年代末形成的。作为中国研究创造教育最早的人之一,刘道玉先生历经8年的积累和思考,完成了我国本系统论述创造教育的著作——《创造教育概论》。研究创造教育必须发扬创造精神。《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围绕着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对创造的本质、创造力的要素、创造过程与认识论的过程、创造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实施创造教育的制度方法和环境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言他人之未言,言他人之不敢言”。细心读完全书,不难发现,《创造教育概论(第3版)》相当有“创造”精神和指导意义。
本书系统性强,理论上概括得准确、简练。全书共有二十八个书键盘练习,分析练习。根据和声学的功能原则与声部的运动原则以及经典音乐作品的实践,作者对练习中的和弦序进以及声部进行都指出了方案。学习者只要具备初级演奏钢琴的水平、基础乐理的知识和的听间能力,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这练习,从而也就可以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音调上掌握传统和声学,这一点,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 本书采用了欧洲比较先进的训练方法。学习时,要求用眼读谱、用手弹奏、用口唱一个声部(弹奏另三个声部,唱每节的示范题即可)、用耳听音、用脑思考,同时并进,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把和声理念的逻辑性及和声音响的形象性统一起来。
《教学原理》系日本著名课程专家佐藤正夫教授数十年来潜心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一部力著。佐藤正夫教授曾于1952年和1971年分别出版了《现代课程化》和《近代课程的形成》两本专著。《教学原理》则总结了这两本著作的成就,于1987年即作业76岁高龄时出版,因此本书是作者毕业学术成就的总结。本书的写作思路是追求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作者首根据教学论的逻辑体系设定了六个专题,即“教学论的概念与教学的意义及课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组织”。然后用历史的视野,分别从古典教学论、近代教学论到现代教学论对这些专题加以审社,最后对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富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系统观点。本书在理论上高屋建瓴,在实践上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本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 本书是阐述“教育人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趋势的经典读物,可供人类学研究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及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包括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体制与管理、论职业教育类别、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中外职业教育鉴析。
本书主要收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份份浓浓的爱意,一盏盏点亮未来的灯,一束束温暖的光,都源于平日的记录。生动的故事,记录的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折射的是教师的责任与理想,蕴藏着教师的智慧与情怀。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是当今时代课程发展的逻辑。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和诉求是什么?当今时代课程发展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伴随着知识社会的进展,学校的功能与作用在发生变化
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它综合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知识,对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用哲学观点给以理论上的阐明。本书在概述教育哲学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教育
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哲学社会科学类)》遴选了作者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反映了其独树一帜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治学治教理念。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哲学社会科学类)》所选各篇,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次。年月日一律采用公历。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