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和教改的文献不在少数,就深度和广度而言,《童年与解放》称得上是台湾教育和教改的扛鼎之作。 本书是一本处处充满智慧的书。表面上,本书只是在谈教育,尤其是谈儿童教育的问题。但是实质上,本书从教育问题谈到更基本的知识论问题,甚至从知识论延伸,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了存在、伦理、美学等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在本书里,知识、道德、美学、情意等,共同构成一个的统一体。作者黄武雄以其惊人的知识广度,从人文、社会、到数理科学,融会贯通地呈现了这个人类存在的统一体。 本书一反常情,却是有章有序,主题完整,极为难得……他旁征博引,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到皮亚杰、哈贝马斯,从萨特到昆德拉……反复的论证,揭示儿童成长的真象,又是用心良苦。
“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没有把教师置于重要位置,任何有关教育改革与教育品质的探讨都会流于空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呢?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便是教师在职发展的一条强有力的途径。
本书是《中学语文老师成长进阶丛书》的一本。作者处于教书十年的“得意”与“失意”并存期,描述了该阶段教师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展开的理论思考与探索。书中以教学故事为载体,以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的故事与课例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处于适应期发展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共性特点,以及难以逾越、必经的实际问题,给读者指出了问题解决的路径、方向,以帮助其尽快找到突破困境,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科研指南》立足教师教学科研的特点、面向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对教师教学科研中的问题逐步展开探讨,详细讲解了怎样选题、怎样申报选题、怎样搜集资料、怎样写作论文、怎样发表论文等内容。作者站在教师的立场思考问题,对教师教学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在叙述的语言上,也注重使用教师的话语方式,避免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表情达意,贴近了教师的实际需求与阅读习惯。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由张康桥所著,以散文化的笔调,阐述了孔子、苏格拉底、“希腊三贤”、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尼尔等中外十几位最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洞穿当下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并启示我们思索如何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好的教育。
教师的人文素养关乎学生的未来,更关乎民族的未来。本书收录了纵观古今中文、涵盖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政治等领域多篇佳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有五单元,分别为:生命的意义、科学与艺术的启迪、理想的灯塔
本书包括三章:章“积极心理学概述及积极语言基本解释”,概述了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的基本内容,讨论了积极语言研究的基本问题,介绍了“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建构思路、基本解释和语言层次,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应用特征。第二章“积极语言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围绕教师最关心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好奇心、创造力、热爱学习、感恩、谨慎、宽容、开放的思想、坚持、自控力、幽默,通过课堂情境分析如何应用积极语言引导学生习得这些品质。第三章“积极语言经典实验及应用案例”,介绍了积极语言的《不同语境测试》实验、积极语言研究指南及应用实例。
面对相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有的教师觉得任务太多而难以完成,感到心力交瘁,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而有的教师却能轻松、愉悦、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 同样是教师,差距咋就这么大咧?! 名师王晓春指出,这主要是由教师工作中的无用功造成的。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弄清无用功产生的原因,剔除工作中的一些无用功,做高效能的教师,王晓春老师在互联网上组织了关于“教师怎样少做无用功”的讨论,历时三个多月,数百位一线教师积极参加。 本书即王晓春老师对讨论结果的整理。所有讨论的问题皆源于教育实践,除了体制性的问题之外,对于其他问题,老师们集思广益,都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该书有助于一线教师重新认识很多工作的意义,减轻工作压力,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享受职业幸福,是教师们案头的一
彭莉佳所著的《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一书对发声与表达从技巧上升到艺术的问题,作了理论上实用上的探讨。在实践中,练声者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但并不须机械地规矩地循阶而上。可以零敲碎打交错起来练,也可以循阶式与循环式相结合;可以缺什么练什么,也可以对什么感兴趣就专门练什么;可先练、多练易掌握的内容,以易带难;也可先练、多练自觉效果的内容,以优带劣;还可突破一点,带动全面。总之,只要坚持练,且练的方法得当,必有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