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堂才能上得精彩。相信读者读了这些清新隽永的文字,既能丰润干涸的心田,又能缓解职业倦怠,笃定又幸福地活在课堂里。
本书以“人类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为线索,按章节依次阐述了大脑关于学习的10项基本运作原理,回答了诸如为何我们无须费力就能记住热播剧剧情却记不住知识等普遍学习困惑,揭示了故事、情感、记忆、背景知识、练习在构建知识和创造持久学习经验中的重要性,据此给出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精进教学技艺的方法建议。作者的多个观点会颠覆你的固有认知,你将会重新认识并思考以下主题:“事实性知识优先于技能知识”“反复练习是精通任何脑力工作的开始”“因材施教是否有科学性证据支持”“智能可通过持续努力而改变”“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我是否应该调整我的教学”“学生真能像科学家、数学家、史学家那样思考吗”“技术革新的速度再快,也没有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等。掌握10大认知原则,就能掌握有效学习的诀窍,不是你
本书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把教育理念和解决方法对接,从解读矛盾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成因、多维度的解决行动、合理运用教育理论四个方面,展现了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智慧。每个案例都有情感交互的对话,鲜活地展现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艺术,值得学习与借鉴!
本书针对国家、省部、地级市、区/县、学校等不同级别的课题,逐一讲解选题、设计、申报、立项、分工、选材、研究、检查、报告、结题、推广流程,以案例形式破解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中小学老师、教育硕士从事教科研的有力参考。
\\\"本书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 内容便于查找、轻松易懂、代入感强。 书中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 书中将沟通分为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 其中5个类别为:夸奖、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21种场景涉及了:学生不做作业、迟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等教师会遇到的实际问题;50种方法包括:目标法、选择法、想象法、发现法、扩大法、收束法、原因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例。 \\\"
本书系作者专注课堂的 本专著。迄今为止,作者已听课6600多节,积累了大量了素材,且积淀了自己的观课、议课的理念和方法。作者从课堂入手,又不囿于课堂,从中融入对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等诸多的思辨,解读了课堂中的个体生命的奥秘和价值。作者认为,教师的使命和生命都在课堂,课堂是教师成就自我生命价值的载体,教师生命的独特,就在于与课堂的交汇。本书是作者诸多教育著作中的重要转折之作,意义非凡。本书可作为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专业教材。
《教师的沟通力》由(日)三好真史著
现在的教育方式中,多以年级的方式将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们集中在教室里,每天七小时,每周五天,持续十二年,让他们以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速度学习相同的东西。但这种方式是否是让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好路径呢? 我们相信学校系统能够为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我们会感到兴奋,如果他们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会感到失望。但我们很少停下来质疑学校是否以正确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孩子们可能擅长玩教育系统设定的“学校游戏”,但他们真的在学习吗? 作者安娜·洛雷娜·法布雷加在成长过程中曾就读于七个不同国家的十所学校,成年后又在多个国家任教。尽管安娜尝试了各种学校游戏,但她发现学生总是很快失去学习热情。在一番挣扎后,安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颠覆性的教育实验。 在这本书中,她揭示了
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智慧,但如何把这些感性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思考变为论文,还需要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本书极为难得地从日常审稿的编辑视角出发,在过眼上万篇教师投稿的基础上,提炼论文写作方法经验,手把手破解一线教师论文写作难题。不管是“如何将一节课变为论文”,还是将课题成果顺利转化,这些论文写作的“拦路虎”都能在书中得到解决之道。上好课、写论文、做课题相辅相成,本书希望切实转变一线教师科研观念,让老师享受研究的乐趣。
走向实证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何谓实证研究?就是拿出证据来!说话要有证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把行动研究做成实证研究可以提升研究水平、成果价值。按照实验的思路把实践的行动研究朝着科学的实证研究道路上转型,既不难也有意义。本书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旁涉非课题研究。立足实证研究的路径,站在今天的门槛上,给教师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以实践的视角看教育科研,突出实践性,兼顾学理分析。它不对教育科研做宏观、中观的论述,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师怎样学做教育科研、实证研究,做以点带面的微观解读,而后给出建议。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人。一些新手班主任匆匆走上工作岗位,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当今的家长和学校实情,耗费了极大的心力和时间也未达到预期效果;一些班主任虽工作多年,却仅依赖旧经验和自我经历,忘却了时代背景,忽视了不断变化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和需求。班主任工作难不难,累不累?方法对了,方向正确,就既不难也不累。陈默老师拥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对儿童、青少年的不断观察,她每年用大量时间深入学校,既了解班主任的困境,又知道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真正的需要。在这本书中,她为全体班主任设计了十八节课程,谈论了班主任工作中的诸多方面,这些经验与训练均来自实践,极富指导性。例如,班主任如何增加职场心理力量,怎样家访,怎样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怎样开家长会和班会,怎样管理课堂行为,怎样处
本书从理论、实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内容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的教学观、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施策略等三大部分。本书力求体现四个特性:(1)通俗性:深入浅出地阐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要求;(2)针对性:聚焦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以核心素养为方向来讨论课堂教学改革问题;(3)深刻性: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理论以及核心素导向的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原理;(4)实用性:学以致用,策略要落到课堂实践当中去。
本书共八章,包括考试命题概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命题策略、整本书阅读命题策略、现代文阅读命题策略、古诗文阅读命题策略、表达与交流命题策略、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编制、考试数据的分析与反馈。从语文核心素养、不同题型及功能的角度切入,进行理论与实例结合的分析。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力作。在书中,吴非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阐述今天应该如何做教师。本书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阅读和培训。本书为平装本。
本书作者迪伦·威廉提出,教育水平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提升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出改变,以提升教学质量,这比学校改革和课程改革更有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形成性评价,就是提升教学质量有效的方法。在书中,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5个关键策略,并提供了70多种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用技术。这些在普通课堂就可实施,无需额外的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陶行知作为我国建国初的大众教育家、大众诗人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所走过的教育之路,是每个以教育为终身事业的人所要好好研究与思索学习的。这部他的教育文集,让我们与这个大教育家的思想有了更进一层的亲密接触。文集的最前面选了两封信,用以表明陶行知的经历和终生志愿。其余均以时间为序分段编排。他的思想光辉主要聚集在他对待生活与教育的态度从而形成的理念。
本书从学校与合作学习、教师与合作学习、课堂与合作学习、学生与合作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勾勒了作者在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基础。最为可贵的是,20多年来作者紧密贴近一线教学、教师、学生,试图寻找指导我国教育工作者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既是对目前我国学校、教师、学生从事合作学习的经验总结,又对今后一定时间内合作学习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学习研究者进行研究、实践的书目。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发生真实的、深度的学习。而学历案,作为教师设计的专业教学方案,其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经历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学习过程,并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课堂变革首先必须从教学方案变革做起。教学方案不是教师告诉自己或别人“我要做什么”,而是告诉学生“你是怎样学会的”。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学理探索呈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转型的理论思考与深度学习的学理依据,指出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必须实现四大转型;编制指南选择了十大关键问题,对学历案的编制、管理、使用及学历案在学校管理中的再生价值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易于操作的规范;学科示例则列举了高中各学科最有代表性的学历案,极具普适性、示范性与可操作性。
......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理解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知道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建设一套严谨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体系,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自1 998年两位作者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一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开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用了UbD框架。通过借鉴大量教师的实践反馈,两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UbD理念进行修订和补充,用于指导教育工作者的课程体系建设、评估和教学设计。本书以优化的UbD模板为核心,借助各学科领域大量的实践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
全书一共分为九章,第一章言简意赅地向读者阐述了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内涵、外延及语文学习的核心原则和意义;第二至六章,结合构成中、高考语文试卷的五大内容板块,就具体的学习方法做出详尽的诠释。第七、八章,对名著阅读和学科通识性学考策略加以介绍。第九章,对小、初、高十二年的语文学业规划做一系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