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已成为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的重要着力点,有利于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发展。本书不仅从单元学习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实用策略与可复制方案,还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学习与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结构化,实现教师教的更少、学生学的更多,从而引领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如何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育反思,从“学为中心,点亮常态课堂”“素养导向,引发深度学习”“一题一课,放大教育价值”“创意教学,让学习更有趣”等四个维度,揭示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与教学艺术。本书是他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做”出来的,既有方法引领,又有案例示范与剖析,对于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颇有借鉴价值。
怎样的教学才算好的教学?除了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课堂上没有差错,还有必要上课吗?“不圆”的作品,就该随手擦掉吗?从来如此,便对吗?华应龙从教三十余年,秉持着教育需要深耕的坚定信念,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状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不断突破自我,将课堂引入新境界。本书从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个方面,立体呈现了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和人生感悟。
很多老师能成为骨干教师,但很难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如何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特级教师张祖庆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全书实践性、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全面展示了华应龙数学课堂的风采。通过研读这12节数学课,相信读者会获益良多。本书可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也可作为教师培训用书。本书入选2010年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
作者携团队成员从散文、小说、说明及说理、诗歌、写作、整本书阅读及其他等六个方面,精选薛法根、余映潮、王君、贾志敏、董一菲、王崧舟等36位名师的经典课例,以教学一线学习者、实践者的视角剖析名师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是一本实用的语文教学实践指导书。
小学生的写作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与家长,如何让孩子能够对写作感兴趣,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本书是作者常年在一些教学写作的经验总结,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绘本立体阅读与观察文学的概念,希冀让这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帮助学生写作能力起飞的翅膀,从而创造出一种小学生写作的新模式。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的出色代表。
“教材”当然是教学之本,是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重要的依据和材料,但它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编成的。对一门课程的定位、设立、要求、实施、考核,都是通过“教学大纲”来完成的,因此 重要的应该是“教学大纲”。如此说教材语言是一门课程的具体细微、实际表达形式的呈现,那么教材则是一门课程的承载材料、具体内容、结构部件的呈现,教学大纲则是这门课程的宏观定位与指导。教材语言、教材、大纲,形成了教材语言研究中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级。因此,了解教学大纲,也就成为把握教材语言基本构成与特色的 重要的基本原则与影响因素。苏新春、杨书松、孙园园著的《21世纪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基础教育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丛书》分析的材料是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编成的语文教材。它是21世纪初拟定的。为了 好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坚持理论演绎与实践案例配合相结合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组织原则,努力达到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的预期编写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的功能,是为教师的“教”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助教是其基本功能:要让教师“会教”,就必须教给他们操作性的教学方式示范,故需要教学案例的呈现;要让教师“教好”,就必须教给他们创新教学方式的法宝——先进教学理论。基于这些考虑,教材编写必须坚持“用理论说理,用案例说事”的原则,努力实现高理论与高实践的统一。书中基本上按照“学习重难点一学习导引一学习内容一作业”这一主线设计,努力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全新教学理念,努力实现“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向课外学习延伸”的教材研发理念,将语文教学论教材视为“学习资源”之一来建设。
关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论文。论文重点介绍“基于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模式”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协作学习模式” “基于APP的教学模式”四个模式。书稿按研究与实践现状、资源开发方法、创新模式和案例评价、教学模式发展展望五个主要内容。案例均有较为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资源设计及使用者反思。作者从辩证主义的视角,分析基于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的价值与限制,提出未来可能,并提出教育信息化应回归教学本质的观点。
李怀源主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是来自一线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课改经验总结。所谓“单元整体课程”,在跃华学校的实验里,是把数学课程分为“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教学”“数学实践活动”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在我们熟悉的“教科书教学”之外,“读整本书教学”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思维;“数学实践活动”则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探究,发展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设计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评估需求”、“设立目标”、“开发教材”和通常较难定论的“表达理念”(即教师对于语言教学的信念)等章节。尽管本书各章大多是按传统课程程序来排列的,但作者Kathleen Graves(美)还是在章内指出本书是按系统来安排活动的。作者认为一个课程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这个整体称之为课程设计的“构架”。然而,“作为课程设计者,你可以从这构架中的任何地方开始你的课程,只要你认为从这里开始对你的课程是合理的即可”。因此,作者认为传统的课程设计被看成是一个十分有序的、线性的程序,而不像她自己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和大多数教师在现实工作中所经历到的那样“杂乱无章”。 所以这本书不按章节前后顺序来学习。作者在这本书中表达了自己对课程设计的
本书是师范类本科生语文培训教材,也适用于新教师或年轻教师使用。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结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为读者理解语文教师的技能进行了微型细化,如对文本解读、朗读、提问等,作了针对性的阐释,能够帮忙读者理解并掌握这些技能。
本书是学科教育展望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11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科教育目标、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生物学教育——目标、方法与模式、生物学学习及学习策略等等。 未来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可能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科学素养;打破学科中心框架,课程教材多元化;教材编排实验领先,引导学生探索发展,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学习指导,注重STS教育;改革朝着变“学科学”为“做科学”和“理解科学”的方向发展。 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在课程目标上更强调科学技能和态度养成;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更倾向综合性课程和学习领域;在课程实施上更加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理论性、针对性及实践的指导意义,可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阅。
本书内容是一个个题根教学案例的设计,根据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教学理论,在《高中数学题根教学》一书的框架下,把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型作了三级分类:先分新授课和复习课;再把新授课分为概念新授课和习题训练课,把复习课分为综合复习课和讲评复习课;然后把这四类课型各分其半,得到第三级的八种常见课型,即概念新授课、概念拓展课、知识巩固课、能力提高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本书以八种课型为章,每章提供11个课例,全书共88个课例,涵盖了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和难点知识。在每个课例中,突显变式教学的导引,构建题根教学的课堂框架,关注题根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固着点”,对每道变式题目的解答予以小结。本书以课型为目录,不按高中数学知识的体系展开,适合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复习时使用
这是一本语文教师个人的读写课程实践的案例合集。本书分为教材读写、主题词下的群文读写、整本书读写和游戏化的课程实践、学生管理等版块。这本书以读写课程的实践案例来呈现作者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思想,理念和实践既立足现实,又极为先进,是一个语文教师在城郊学校面对现实困境的课程实践之书,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是邱学华在对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和研究六十多年的基础上,从揭示儿童学习数学规律的新视角,面向小学教师和家长撰写的。《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分为九个章节,详细阐述了探索儿童学习数学规律的奥秘、培养儿童学习数学兴趣的奥秘、促进儿童掌握数学概念的奥秘、提高儿童计算能力的奥秘、破解儿童学习应用题困难的奥秘、形成儿童数学能力的奥秘、考查儿童数学水平的奥秘、发现儿童数学才能的奥秘和探索上好数学课的奥秘。
本书是关于书法教学教法的教师职后培训教材,按照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从书法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阐明传授书法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同时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并附有可供临习的字帖或资料。
本书是《小学语文学习与教学(理论卷)》的配套案例卷,编者精选了诸多教学案例,并对每个案例都运用了科学取向的教学方法进行细细剖析,旨在让每一位老师能够高效地掌握语文教学技能,做到好学好用。本书共包括专项能力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单元整组课文(含综合能力)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等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