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促进幼儿深度思考,不断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模式,近些年被广泛关注、研究。依据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向性以及幼儿学习的生成性, 课题故事 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路径,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书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了50篇幼儿深度学习课程故事汇编成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丰富实用,是一线教师研究、探索幼儿深度学习课程设计的学习用书,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幼儿园自主游戏如何开展,一直是困扰一线幼儿教师、园长的问题。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的教育样态,基于安吉游戏理念和陶行知教育理论,上海市宝山区的试点幼儿园探索出了一条安吉游戏本土化的实践之路。 全书聚焦如何观察游戏、创设游戏环境、解读游戏行为、回应幼儿,并初步探索自主游戏和幼小衔接的联系,梳理出了可供教师参考的经验。每章附有大量游戏案例,生动地展示教师如何在 放手 的同时施展教育智慧。
本书中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源于幼儿生活与游戏、幼儿兴趣与需要的生成性科学活动内容。每个案例含活动名称、活动由来、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教师思考、活动评析等。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需要,作者精选了适合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开展的37个科学活动 (其中小班11个、中班12个、大班14个),这些活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发展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书是优秀幼儿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科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思考、研讨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线幼教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教学指导。
组织看活动、评活动,是幼儿园里很常见的教研内容与形式,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教研组长或者园长,可以怎样评活动?观摩一场活动后怎样即时迅速地生成评价?评价过程可以怎样互动? 本书即时记录36个幼儿园评活动案例,资深教研员现身说法,还原真实的评课现场。。
1.上海市特级园长温剑青编著,黄瑾教授作序推荐 2.安庆幼儿园近二十年的实践研究成果,手把手带一线幼儿教师掌握发展评价到底如何做 3.超详细的评价指南,一看即懂,内附大量实用的观察方法和评价工具 4.全方位展示如何将评价嵌入幼儿园一日课程
自主游戏是幼儿在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是自主游戏的主体,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有效支持、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离不开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而撰写观察记录,则便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在后续开展自主游戏时可以更好地作出指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书基于儿童立场,精选了40篇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自主游戏观察记录,分为室内自主游戏与户外自主游戏两个模块,真实还原游戏场景,提供撰写观察记录的学习模板,让广大幼教工作者能够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贯彻儿童教育理念。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主题式课程。课程设计形式丰富,拓展载体,避免空洞讲述,注重启发性和实践性,适合幼儿身心特点,适合幼儿学习方式。在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通过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卢宅古建筑群、民俗街、国学馆、工艺美术馆、艺海小镇五大载体,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生成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探究古朴瑰宝,进行自主区域游戏,在蒙养学堂读经典,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在小型社会中体验,将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结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幼儿阅读分享会 从独立阅读到深度讨论》共四个篇章:第一篇《一路走来:阅读分享会的探索故 事》针对 是什么 为什么 的问题,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阅读分享会的探索历程,重点在于 来龙去脉 及背后观念的变化,不涉及过于具体的方法。 第二篇 《且思且行:阅读分享会的经验与案例》解决 怎么做 的问题,分 基本做法 和 案例 两部分,比较系统、完整地呈现阅读分享会的实践经验。这一篇虽然是关于具体方法的,但是整体行文更凸显理念,也就是做法背后的考虑,努力避免让读者认为阅读分享会有某些特别固定、不可改变的做法或步骤。案例部分补充一般方法中未能涵盖的实际问题,如小年龄阅读分享会如何开展、知识类图画书的阅读分享会有何不同等。 第三篇 《思想延伸:阅读分享会的高低结构活动转化》试图用详尽的案例展现幼儿在独立阅读、阅读分享会、集
游戏就是孩子的功课,游戏就是孩子的学习!本书结合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图片,阐述了游戏为什么对婴幼儿如此重要,以及成人怎样悉心照护和积极回应婴幼儿,在游戏中与婴幼儿互动,以促进他们的认知、社会性、情感、语言、运动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阅读本书,您将了解: 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什么样的心理发展特点? 如何为婴幼儿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 如何为婴幼儿创设安全而又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 如何观察、记录婴幼儿的游戏,捕捉他们发出的 信号 ,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在游戏互动中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何与家长合作,搭建家园共育的平台? 如何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一起游戏? 本书不仅适合早期教育从业者阅读,广大婴幼儿家长也可以从中受益,在与孩子的共同玩耍中给予孩子爱的滋养,建
作者朱家雄在大学从事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经接近四十年了,教学与研究的主要聚焦点之一便是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理论似乎 在天上 ,实践似乎 在地下 。说幼儿园课程的事情,就是 谈天说地 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幼儿园课程难于理解,但如果结合一些人生经历进行阐释,则更容易被人理解,更能受人喜爱。作者将从各种非教育类学科中学来的知识以及人生的一些经验用在了幼儿园课程之上,写成为《俗话幼儿园课程》。让更多的人通过俗话、俗语和故事,听得懂、听得明白,并心领神会地去做,这就是本书所追求的。
成尚荣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儿童本身与教师视角,阐释了作者的儿童立场,即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是教育的基本立场。 儿童研究是教师发展的 专业 ,它超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儿童是一种可能性,教育的视野要从关注现实性向关注可能性转移;儿童研究的主题是重新认识和发现儿童,因为儿童对于我们,是熟悉的陌生者。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儿童阶段所受的教育会成为影响一生的关键因素,从这本书中,不管是儿童研究的专家还是普通的一线教师都可以找到研究和日常教学的若干连接口,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积极元素。
从课程的视野看,作为游戏在幼儿园中一种存在形态的幼儿园游戏, 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 ,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在教师与幼儿之间达成智慧的动态平衡。正是源于对这一挑战的思考,本书以游戏 未完成性 的分析为研究原点,借鉴中国传统艺术 留白 思想,提出与阐释了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填充 与 留白 向度。在此基础上,从儿童形象与教师角色两方面分析了幼儿园游戏指导留白的条件,继而结合实践探索,具体分析了幼儿园游戏在设计、时空、材料、评价等方面留白的核心特质与实践策略。本书在国内首次系统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指导留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幼儿园游戏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幼儿发展评价指南》致力于让幼儿观察分析和发展评价更科学、有效,同时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评价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通过幼儿观察和发展评价提升保教质量、优化教育行为。 本书主要分为幼儿发展评价的理论、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幼儿发展评价指导手册(教师主体)三大部分。 幼儿发展评价的理论 介绍有关幼儿观察分析和发展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主体、途径、类型、技术与原则等。 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 围绕幼儿观察分析和发展评价的真实、常态、客观、有效的实施流程与要点进行描述,终帮助教师持续优化教育行为、促进幼儿不断进步和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指导手册(教师主体) 依据《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提供嵌入课程的幼儿观察分析途径,基于课程的幼儿观察分析的主体、内容、方法、工具,帮助
生命zui初的1000天,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 机遇窗口期 ,而游戏是0 3岁婴幼儿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与成人的游戏性互动中进行感官探索和学习。 本书按照月龄阐述了0 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并呈现了199个小游戏,且每个游戏活动均包括游戏材料、背景信息、相关研究、开展步骤等内容,在指导成人与婴幼儿游戏互动的同时,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运动、社会性 情感、语言和自尊的发展。 本书既为早期教育机构从业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又有助于家长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丛书》包括《幼儿园语言区材料设计与评价》《幼儿园数学区材料设计与评价》《幼儿园生活区材料设计与评价》《幼儿园科学区材料设计与评价》《幼儿园艺术区材料设计与评价》《幼儿园社会区材料设计与评价》等。 丛书荟萃了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近 20 年来设计与投放的数千份区域材料中的精华部分。 它在姐妹篇《幼儿园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首先针对各个区域详细介绍了如何创设区域环境、设计与投放区域材料,接下来通过大量实例示范了如何利用材料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关于幼儿教师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建议,*后阐述了教师该如何观察、记录和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材料的合理性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材料,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做好准备。
本套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幼教管理中心和市属公办幼儿园 三位一体 ,尝试 高校、举办者、幼儿园 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本土化幼教课程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在深圳优秀市属公办幼儿园二十余年办园沉淀基础上,融合中西方先进幼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立足本土文化和中国城市儿童特点,探索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儿童主题博物馆 不一样的探究和艺术表征》是深圳市第二幼儿园自主研发并梳理总结的 主题博物馆课程 成果,课程借鉴博物馆的思路,将幼儿园和班级的学习发展活动演化为有趣的 儿童主题博物馆 方式,以艺术探究并表征的方式串联融合了儿童各领域学习及发展。全书分四个章节,就儿童主题博物馆的性质和特点、儿童主题博物馆的一日生活流程、儿童主题博物馆实施五部曲以
本书对当前幼儿园里的儿童哲学课做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总结、提升。书中试图探讨幼儿园实施儿童哲学课的方方面面,从课程的目标、内容、主题、步骤到评价,详细地呈现了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整合与案例研究,试图揭示教师在实施儿童哲学课程时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并试图提出一套可供参考的应对策略。书中强调,儿童哲学课的教师应当听从自身内在赤子之心的召唤,进而倾听儿童的声音,呼吁教师应当与儿童的天性保持和谐,而不只是知识传授,等等。 该书填补了当前幼儿园开展儿童哲学实践理论阐释和实操指导领域的空白,给全国日益增长的幼儿园儿童哲学实践群体提供了重要启示与参考借鉴,是作者全球P4C运动的一个贡献,亦是对当前 儿童哲学课 热潮的进一步推动。
你还在为寻找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案例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如何开展有趣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而困惑吗?从本书中找寻答案吧! 这里有适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99个案例,充分满足你选择美术教学内容的需求;这里有针对不同课例所传递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行为的细致解读,让你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了解幼儿,了解教学;更重要的是,这里可以使你萌发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前瞻的教学理念、实用的教学内容、结构清晰的活动案例、丰富的图片资源以及全彩的印刷,这一切将会给你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第二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幼儿、严谨地分析他们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四章为理论与方法篇,旨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观察的意义,初步掌握观察、分析、指导幼儿行为的具体方法;后六章为实践与策略篇,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框架,介绍各领域及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实践案例和具体策略。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第二版)》编写充分考虑了教师的学习特点,旨在调动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有意义的学习,促使教师不仅重视观察幼儿的意义,更能够在工作中主动、有效地开展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观察与指导幼儿的实践 支架 ,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行为观察与
世界上只有一个我吗? 天空的尽头在哪里? 东西破了会感到疼吗? 时间住在哪里? 为什么总是大人来决定一切? 圣诞节之后圣诞老人会做什么? 当孩子与世界相遇,他们往往惊叹不已,不断发问,然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本书展示的就是作者如何与3 6岁的孩子一起通过哲学探究思考关于世界的大问题,介绍了儿童哲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可用于与孩子进行探究的7个主题。对于每个主题,本书都配有思维导图、背景信息介绍、哲学概念梳理以及可供讨论的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材料准备、导入环节、创意活动等,手把手教你开启与孩子的哲学探究。 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是令人兴奋而又充实的。诠释生活中的 大 问题是孩子的一种基本需求,他们通过提问不断去发现和了解世界。作为教师或家长,通过与孩子一起追问生活中的基本
本书从创意出发,呈现了71个操作性强又透着童真稚趣的活动案例。 品读书中每一个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文化以及课程主题的典型案例,您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无限创意。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让美术活动广延丰富,材料的挖掘让一切皆能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让美术更加童趣盎然,创意想象的尝试让孩子的心灵自由放歌。 阅读此书,您获得的不仅是丰富的案例资源,更有无穷的点子,让您的美术教学活动创意无限!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敏感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幼小衔接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明显存在。很多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思想上重视、实践中迷茫。2021年3月,教育 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要求 科学衔接 双向衔接 有效衔接 , 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 。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在书中详细梳理40多年来我国幼小衔接政策的变化,解读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并结合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探讨落实核心素养做好入学准备的方法,特别在学习准备方面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思考,同时精选汇编多个落实科学幼小衔接理念的教育实践案例。 本书既有政策性、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本书中的科学主题系列活动主要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科学领域中幼儿感兴趣的某一个探究点或科学原理点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以整合为方向,幼儿、教师、家长三方深度、持续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本书精选了适合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开展的11个科学主题系列活动,其中小班2个(有趣的光;奇妙的水)、中班4个(磁铁的秘密;好玩的纸;颜色变变变;平衡乐园)、大班5个( 变幻无穷的光;流动的空气;超级魔术师;探索 电奥秘 ;气压有力量)。每个主题系列活动均包含主题由来、主题目标、系列活动一览表和9~12个不同形式的活动等内容,以集中活动、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为主,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从不同的实施路径共同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