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档案专业人员在职培训多媒体教材之一种。内容包档案库房温湿度控制、档案有害生物防治、防光、防尘、消防、档案库房安全防范系统、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以及与档案库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等。突出规范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供dang案人员使用。
本书是一部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学术专著。本书介绍了文旅融合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角色和定位。进而详细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并以多个公共图书馆的实践案例为例,展示了这些图书馆如何通过创新的品牌建设实践,实现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影响力。同时,本书也深入反思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品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帮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应对文旅融合的挑战,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本书是国内鲜有的系统论述电子档案管理理论、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的专门著作。全书以建立电子档案主体论述为目标,全新定义电子档案管理内涵,全新梳理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全新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框架;全面引入数据治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建设领域理论实践成果,充分融入电子档案管理近期新制度规范和很好实践;在管理内容上实现了DIKW体系化应用和系统性创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于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用作研究指引和实践指南。
有效管理和充分开发北京奥运档案,对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人类共同遗产具有重要价值。本书综合运用体育学、档案学、社会学、管理学、奥林匹克、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北京奥运档案的内涵与遗产价值,提炼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的成熟经验与“中国特色”,剖析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面临的挑战,进而构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提出北京奥运档案数字管护模式、场景式开发模式。本书可为北京奥运档案管理与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实践参考。
城市建设档案利用先进性技术开展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服务质量与档案利用效率,对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专著以数字化为背景,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建设与管理展开相关讨论,笔者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城市建设档案的内容做了一个基础的概述,接着介绍了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然后探讨了多种建设数字化城市档案的方式方法,包括:基于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基于城市记忆构建的数字化建设、基于WPF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基于BIM的城市建设档案归档管理。
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新媒体”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频频面对拜访陌生环境的需要。初入职场的新人要面对陌生的领导、同事,推进工作的职场人要面对陌生的客户,开拓市场的生意人要面对陌生的合作方、投资商……面对陌生的环境,人总是会下意识忐忑不安、不知所措,但其实陌生拜访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做好心态和技术上的准备,深刻领会社交的艺术,落实9个步骤,让你告别无法快速“破冰”的尴尬,敢于陌生拜访的人先征服世界。
本书本是机关档案工作系列丛书之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解读》以新修订的国家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为基础,介绍了标准的修订情况,并对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程序和要求等进行了细致讲解,方便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理解新规则并对照执行。
《档案专业人员培训多媒体教材》采用纸质载体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相结合的形式,二者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纸质载体教材包括该科目所涉及的档案工作的有关依据、技术要求、规范程序、质量标准及必要的图示说明等相关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具备档案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按照有关档案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流程,详细介绍并演示每个工作环节的规范与要求等,指导学习者准确掌握该项工作的基本技能。
学生档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身份证明。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将自身特色优势与本土需求紧密结合,对学生档案的收、管、存、用等各个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梳理,普及档案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的学生档案管理实操技能,为推动学校学生工作和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档案实操技术支撑。
本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3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涝、风、雹、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抢险救灾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的史料。包括:1935年黄河水灾报告(北京段节选)、1949年北京市各界救灾委员会开展节约救灾运动宣传手册、1949年至1959年北京市洪涝灾害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水患灾害史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地震灾害史料、1976年北京市抗震救灾史料、20世纪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建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风灾、雹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泥石流情况等9组史料。本书史料均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本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3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涝、风、雹、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抢险救灾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的史料。包括:1935年黄河水灾报告(北京段节选)、1949年北京市各界救灾委员会开展节约救灾运动宣传手册、1949年至1959年北京市洪涝灾害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水患灾害史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地震灾害史料、1976年北京市抗震救灾史料、20世纪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建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风灾、雹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泥石流情况等9组史料。本书史料均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本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3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涝、风、雹、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抢险救灾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的史料。包括:1935年黄河水灾报告(北京段节选)、1949年北京市各界救灾委员会开展节约救灾运动宣传手册、1949年至1959年北京市洪涝灾害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水患灾害史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地震灾害史料、1976年北京市抗震救灾史料、20世纪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建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风灾、雹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泥石流情况等9组史料。本书史料均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本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3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涝、风、雹、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抢险救灾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的史料。包括:1935年黄河水灾报告(北京段节选)、1949年北京市各界救灾委员会开展节约救灾运动宣传手册、1949年至1959年北京市洪涝灾害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水患灾害史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地震灾害史料、1976年北京市抗震救灾史料、20世纪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建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风灾、雹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泥石流情况等9组史料。本书史料均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本书主要收录了20世纪30至80年代北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涝、风、雹、虫、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抢险救灾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方面工作的史料。包括:1935年黄河水灾报告(北京段节选)、1949年北京市各界救灾委员会开展节约救灾运动宣传手册、1949年至1959年北京市洪涝灾害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水患灾害史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地震灾害史料、1976年北京市抗震救灾史料、20世纪十年代三北防护林建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风灾、雹灾史料、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泥石流情况等9组史料。本书史料均为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办文办事办会》是一本兼顾知识性和操作性的实用图书,内容涉及行政秘书人员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接-待管理工作、会议组织与管理工作、沟通与协调管理工作、公文处理与写作工作、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行政费用管理工作、法务管理工作等,同时还详细介绍了行政秘书人员应该掌握的商务礼仪知识、时间管理方法、办公自动化技能等实用技能。本书旨在指导行政秘书人员更加专业、高效地工作. 《办文办事办会》适合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秘书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企业培训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校行政文秘专业的培训教材。
《档案保护技术》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图书馆行业的心得与体会,从公共图书馆基础理论入手,系统性地分析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聚焦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实施,以及如何适应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挑战,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本理论和现状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
本书以馆读者服务工作为对象,从新媒体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的引导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而解读了协同思想在两者下的具体应用和举措。内容上阐述了读者队伍结构、读者心理与读者需求、馆读者服务方法体系和馆读者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服务,阐明了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的意义。
本书以馆读者服务工作为对象,从新媒体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的引导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而解读了协同思想在两者下的具体应用和举措。内容上阐述了读者队伍结构、读者心理与读者需求、馆读者服务方法体系和馆读者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服务,阐明了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的意义。
本书以馆读者服务工作为对象,从新媒体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的引导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而解读了协同思想在两者下的具体应用和举措。内容上阐述了读者队伍结构、读者心理与读者需求、馆读者服务方法体系和馆读者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服务,阐明了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的意义。
本书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和用户体验入手,系统性地分析了数字时代下图书馆的转型和数字图书馆及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深入探讨了图书馆服务方法体系的多功能性和多层次性。还从多方面对图书馆的用户体验服务模式研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提出建设性策略。本书旨在完善读者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本书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和用户体验入手,系统性地分析了数字时代下图书馆的转型和数字图书馆及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深入探讨了图书馆服务方法体系的多功能性和多层次性。还从多方面对图书馆的用户体验服务模式研究进行研究和调查并提出建设性策略。本书旨在完善读者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本书以馆读者服务工作为对象,从新媒体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的引导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而解读了协同思想在两者下的具体应用和举措。内容上阐述了读者队伍结构、读者心理与读者需求、馆读者服务方法体系和馆读者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图书馆中的数字化服务,阐明了图书馆阅读引导与读者服务协同推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