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当代的教育视角出发,聚焦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根据数学不同内容领域和不同领域中具体的数学主题,在数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相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组织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真实教学现象的重现、教学工具和技术的运用等等,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如何学习数学,以及教师如何基于具体的数学内容,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运用相关教学概念和要求,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本书针对中小学阶段的各个数学课程内容主题,详细说明了如何规划该主题的学习进度,以及如何通过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理解该主题的内容。手册中有大量真实的学生学习示例,对常见问题和挑战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教师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和评估策略。
本书以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提高教师的“四个理解”水平为目标,以提升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为基本原则,以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教材理解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为基本途径,研究了核心素养立意的高中数学课改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以人教A版数学教材为载体,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一个单元内容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精选了25个典型内容,给出了“单元一课时教学设计”。本书旨在帮助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把握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增强立德树人的意识和数学育人的自觉性;通过提升课程内容理解水平和教材内容解析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学课程教材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书内容紧贴当前高中数学课改的实践需求,针
《源泉》是安·兰德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天才建筑师洛克在学校、公司及社会中曲折经历的描述,创造了坚持理想、勇于创造的青年形象,在面对校长、同行、客户和评论家的干扰时,洛克永远有坚持自我的勇气,不依赖别人的意见而活,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如他在最后替自己辩护的演讲中所说:除了独立之外,不存在衡量个人尊严的其他标准。本书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荣光,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 地理中国 丛书(全4册)》由丘濂等著
“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一万次心动6》 秦苒刚成为徐家的继承人,徐校长便意外离世,再起风云;程老爷子去世后,程家内忧外患,A城都传程隽已失势,风雨中飘摇……各方势力虎视眈眈中,秦苒秦苒轻松碾压众人,程隽也似毫无影响,依旧镇定自若,让各方人马都摸不着头脑……秦苒与程隽在调查外公外婆的案件过程中,发觉秦苒已中了病毒……风雨欲来,秦苒与程隽如何携手攻困难?
本书是金日成回忆录的第七、八卷,书中主要回忆了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抗战的日日夜夜里,如何克服了极其恶劣的严寒、饥饿、多次劝降和三次谋杀等来自生存环境和敌人方面的威胁,与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二路军、三路军的情况和国际联军中老战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很有人情味地回忆了朝鲜人民革命军里的女战士们战斗和生活的情景,回忆了与金正淑女士建立革命友情和结为夫妻的过程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较为系统地展示了金日成同志1937年至1945年之间的战斗生活历程。
这是一套南怀瑾先生讲给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按主题分为三本书:《中国有文化》《人生无真相》《正道的谋略》,分别对应南怀瑾作品中与当下普通读者关系密切、适合入门的板块。 《中国有文化》意在呈现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总体脉络、特色和价值的概述。可以让读者快速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核心价值,了解古今社会在组织方式、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获得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认知。 不论古今中外,对个人来说,一生重要的事无非立身、处世、做事、安心,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遗产。《人生无真相》这本书就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相关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希望对于读者看透人生的规律、面对人生的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有所帮助。 《正道的谋略》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做人成事策略的话题,侧重于
本书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拉铁摩尔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汇集而成,作者涵盖唐晓峰、姚大力、罗威廉等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内容涉及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 欧文 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美国著名的中国边疆研究学家、蒙古学家与汉学家,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多次踏访中国的北部边疆,抗战时期,还曾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其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拉铁摩尔的个人经历与学术成就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书对于深入研究拉铁摩尔及其边疆理论、内亚史研究视角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立足于新世纪的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着重对具有普遍性的传统风俗进行系统介绍,共分服饰、饮食、住居、行旅、节日、婚姻、生老、丧葬、信仰等九章内容。在叙述中,将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雅文化与俗文化紧密接轨,对所涉及的民俗事象、物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和民俗传承,对传统风俗在现代人心理深层和行为习惯中的存在形式,及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透视、品评、辨析等形式,联系古今,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我以前总以为蔡襄、东坡、宋徽宗他们大肆鼓吹的茶是宋茶的主流,但一旦接触广泛的宋代史料,就很快否定了这种判断。两宋时期,“茶马互易”是皇帝主抓的一号工程,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因为是“软实力”工程,具有很强的秘密性质,因此文化人把这一工程大大忽略了!所以,本书和其他茶书相比,有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学习年谱记录方式,访寻东坡先生的茶行踪;二是呈现“茶马互易”历史事件与王安石变法的密切关系、蜀茶的历史作用;三是让人们在世界视野中打量茶对于商贸、竞争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四是尝试提供一点地域茶器的演进历史。中国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有发明,我真的有些替中国茶感到委屈,我觉得应该有它的位置。我认同萨拉 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一书中的观点:“茶叶符合知识产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哲学的视角透视18世纪的这一段历史。由的研究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为本书提供专文,分别讨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亚当·弗格森以及其他苏格兰思想家,落笔范围包括哲学、自然神学、经济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法律,并涉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欧美文化的传承影响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一段丰富多彩的思想运动历史,《苏格兰启蒙运动》一书提供了的导引和指南。 “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乃是针对艰深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著作,帮助读者打消畏难心理。”对于哲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和学生,由此可获得最为、便利的有效指引;专家和深入研究者则由此可概览各种批判性诠释的进展。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于2015年3月12日举行了《广州许氏六昆仲与孙中山》展览,并出版《广州许氏六昆仲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图册。该书追溯了广州许地许氏家族第五代“崇”字辈——许崇智、许崇清、许崇灏、许崇年、许济(许崇济)和许卓(许崇耆)等六昆仲先后追随孙中山的来龙去脉,并展示他们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拼搏的艰辛历程。 该书另辟蹊径,力求寻找六昆仲之间的共性,并按照时间脉络,穿插介绍,打破以往“各自为政”,分开论述的做法,从而更清晰地看出六昆仲在同一时期内的历史活动。在大量珍贵
本书深圳客家是清初“迁海复界”后形成的一个新辟客家地区,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深圳客家,以龙岗地区的客家为代表。本书通过对坪山、坑梓、龙岗、沙头角、南澳等地客家发展的梳理、研究,以重构深圳客家历史,再现他们来深垦殖三百年间在经济、文化上创照的辉煌。同时也反映了深圳客家研究与历史重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