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的编著者是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专家,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全面了解。而为了使《大辞典》能更好地反映我国高等学校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实际,便于高等学校师生查找使用中国文学史资料,他们更集中阅读、研究了近二十年来如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多部中国文学史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辞典》的结构框架。《大辞典》以作家、社团流派并称、著作、名篇、名句、文体、文论、艺术形象、常用词牌曲牌等九类词目共1.2万多词条,加上卷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年表》,全面而多视角地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既纵横交错,又首尾贯通,高等学校师生有此一编,既便于他们备课、学习时资料的查找,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展他
《袖珍唐诗鉴赏辞典》中萧涤非选收唐代115位诗人的诗作373首。一般按时代先后排列。原则上采用一首诗一篇赏析文章,也有数篇作品合在一起讲析。本书使用简化字,在可能产生歧义时,酌用繁体字或异体字。诗中疑难词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串讲,个别在文末酌加注释。涉及古代史部分的历史纪年,一般用旧纪年,夹注公元纪年。括注内的公元纪年,一般省略“年”字。
暂时没有内容
为适应和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要求,编纂一部《爱情诗词曲评析辞典》,以供广大读者鉴赏、吟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高尚纯洁、真诚坚贞的爱情是任何进步社会所必需的。本辞典其实就是中华历代爱情诗词曲的总汇,或者可谓中华艳体诗词曲之精粹。所编纂的内容,均是历代精湛精致、光彩夺目、脍炙人口、传颂久远的名作名篇,收入作家约二百七十家,各类作品六百余篇。对于所选作品,力求思想内容健康,文化品位高雅,艺术魅力摄人心魄。每篇可分为:原作、注释、今译、评点等诸方面,其中特别重视“今译”与“评点”。本辞典的“今译”部分,既遵循“信、达、雅”三字原则,又以达意表情为主,旨在发其内蕴,疏其意脉,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地领会原作精神实质。
为适应和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文化要求,编纂一部《爱情诗词曲评析辞典》,以供广大读者鉴赏、吟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高尚纯洁、真诚坚贞的爱情是任何进步社会所必需的。本辞典其实就是中华历代爱情诗词曲的总汇,或者可谓中华艳体诗词曲之精粹。所编纂的内容,均是历代精湛精致、光彩夺目、脍炙人口、传颂久远的名作名篇,收入作家约二百七十家,各类作品六百余篇。对于所选作品,力求思想内容健康,文化品位高雅,艺术魅力摄人心魄。每篇可分为:原作、注释、今译、评点等诸方面,其中特别重视“今译”与“评点”。本辞典的“今译”部分,既遵循“信、达、雅”三字原则,又以达意表情为主,旨在发其内蕴,疏其意脉,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地领会原作精神实质。
《中华名言大辞典》的前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秦牧主编的《实用名言大辞典》。这次的书稿在原书基础上,新增了大量词条,共收录约30000条名言。本书“篇”这一级按内容分类排列,以自然——人生——社会——文化为序分为四篇;“篇”下分“章”,共28章;“章”下分“节”,共183节。本词典具有立目精当、视域宽广、词条齐全、引文准确、出处详尽、结构新颖、排序合理、内容与时俱进等特点。附录还新增了“中华文化典籍博览”,参照《四库全书》的做法,力图用最小的篇幅把中华文化经典的粗略轮廓勾画出来。
70年代末,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历史教学与研究迎来了一派明媚春光,史家们探索着并在实践中扩大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史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在这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和研究上,并开始有计划地为撰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而努力。
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辞赋文学不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求变求新,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无数艺术珍品,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其它文学样式的创作。 与数千年的辞赋创作相适应,辞赋研究也有长足的发展。赋论、赋话、辞赋作品的整理汇编,以及辞赋作家、作品的研究专著和辞赋史专著等等,层出不穷,为促进我国辞赋文学的繁荣从另一侧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丰硕的辞赋创作成果和研究成果,都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需要挖掘和总结、推广和发扬,以便推动当前辞赋的深入研究,促进新时代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建设。编写本辞典的计划肇始于1990年济南首届国际赋学讨论会,至今历经三载,始克成功。
编写本辞典之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一部知识性、学术性兼顾之辞书。唐诗爱好者可从中学到各种基本知识,唐诗研究工作者亦能从中得到进一步探索之启示。因此,每一条辞目之写作,力求总结学术界已有之成果,提供最可靠之结论,并入可供进一步探讨之新说,藉供读者参考。本辞典内分诗人、体类、著作、名篇、格律、典故、成语、胜迹八大部分。若干栏目辞条之中尚含其它内容,如名篇之中包含佳句、地名之阐释。务使唐诗各种基本知识于本辞典中均有所反映。本辞典共收辞条约6000条(包括参见条)。其中诗人部分3800余条,囊括迄今所知唐五代诗人;名篇部分900余条,可作一独具特色之唐诗选本阅读;著作部分400余条,精选古今有关唐诗书籍而成,多有它书所未道者。本辞典后综合索引,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本辞典遵从学术界之惯例,唐诗范围,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