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凝聚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多年来的心血,他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了不起的中国建筑》是一本以 人居环境艺术 为视角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普及类书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六个章节,介绍了不同派系的古建筑,包括京派、徽派、闽派、苏派、晋派和川派,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中国悠久以及丰富的古建资源。第二部分四个章节,以独特的视角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包括形制样式(形)、建筑功能(器)、材料工艺(材)和装饰艺术(艺)。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更突破传统宏观讲解的专业壁垒,着重以图景教学的思路,直观地普及建筑的美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本书是一本中国古建筑科普图书,用活泼的语言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发展。通过 是如何演变的 如何欣赏一个 有话说 等问答方式,讲解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历史、文化、欣赏方式等。同时结合二维码动图,将古建筑一一拆解,让中国古建筑 活 起来。 全书共分8章,从中国古建筑起源讲起,涵盖城池、宫殿、民居、坛庙、陵墓和园林6大类型,另有5种中国古建筑的趣味结构和构筑物等您发现。浅显易懂的图解形式搭配拆解动图,适合中国古建筑爱好者以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遗产的大朋友小朋友阅读。
中国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多、分布广的一种建筑形式。本书从民居的历史发展谈起,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配以大量实景照片、钢笔画、彩画,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的建筑模式、建筑结构特点、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全书包括中国民居的发展历程、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中国民居的艺术特征三章内容,有很强的理论性、艺术性和欣赏性。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建筑文化、继承古老文化传统有重要意义,可供建筑专业相关人员及中国建筑文化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通过轻松易读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串联起了从史前时期的聚落到明清北京城的建立这一宏大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史。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二十四讲是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都城或城市来进行分析,后六讲是总结性的内容,分别从城市的形态与建造、城市的军事防御、城市的风水理论、城市与水利的关系、城市的商业发展、中国城市的伟大之处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总结。本书基于大量专业著作文献,却以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无论你是专业读者还是零基础小白,只要热爱中国古城和中华文化,都可以轻松阅读。
本书是“中国古建筑之美”之《皇家园囿建筑》。全书大致分论文、彩色图版、建筑词汇、年表四大部分。论文内容阐述各类建筑之产生背景、发展沿革、建筑特色,收有建筑结构图、平面图、复原图、沿革图、建筑类型比较图表等。另外还附有建筑分布图及导览地图,标注著名建筑分布地点及周边之名胜古迹及图片辅助说明;彩色图版大体按建筑分布区域或建成年代为序进行编排。收录精美彩色图片(包括论文插图)约一千七百幅。其图片均有图版说明,概要说明该建筑所在地点、建筑年代及艺术技术特色;词汇部分按笔画编列与本类建筑有关之建筑词汇,供非专业读者参阅;中国建筑大事年表,以颜色标示本册所属之大事纪要。
全书共分四章并附录。*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过去建筑的几种方法,诸如活用现存的建筑、从绘画和图纸着手调查、通过遗址发掘来调查和从样式、技术等方面推测等,并具体地讲述了史前建筑的营造。第二章讲述的是日本中世、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主要内容有东大寺烧毁后重建时采用的大佛样、禅宗寺院与禅宗样、中世镰仓、奈良和地方上的建筑以及寝殿造的蜕变和庶民住宅、画卷中所见武士和庶民的住宅,还有日本自治都市寺内町和战国大名的根据地城下町等。第三章从近世、即安土桃山时代的城郭建筑、草庵式茶室说起,间插建筑的标准尺度和 间 ,一直讲到江户时代的都市规划和建设、近世城下町和书院造的成立、日光东照宫和京都桂离宫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近世民居的成立和地域特色、都市店铺和戏院的出现等。第四章为近代、即明治维新至二战
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 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每一座灯塔,都是一部不应被忽视的历史。世界*座灯塔建于何时?为何灯塔照明技术屡陷瓶颈?令人谈之色变的埃迪斯通礁石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无数灯塔又因何同一时间集体 消失 ? 《灯塔之书》全面收录了100余座世界著名灯塔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档案、400余幅从未公开的设计手稿与照片。请跟随灯塔建造者与守塔人的一手记录,深入灯塔背后,揭开真相。 无论你是对灯塔着迷的 狂热粉丝 ,还是对人类探索海洋文明的历程充满兴趣的 好奇宝宝 ,抑或是对灯塔建造技术表示 费解 的 学院派 ,都不可错过这本历史与科普相结合的好书!
本书用五章为读者展现“繁华”上海,从城市地标到街头巷尾,从名人典故到市井生活,从传说中探讨真相,解读这座城市的55个关键场景、建筑物和它们背后的典故。本书第一章为城市地标“大巡礼”,解读深根于这座城市中的文化底蕴,为您开启与上海亲密接触的奇妙旅程;第二章为五湖四海的来客,展现上海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第三章为海纳百川的申城,重点聚焦发生在各式老建筑中的“中国故事”;第四章为传说与真相的距离,当翻开史料的那一刻,建筑背后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第五章为老楼钩沉拾遗补缺,深入挖掘申城老建筑的故事。本书适合建筑专业从业者、老建筑爱好者、旅行爱好者阅读。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历代继承,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本书以梁思成、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对中国古建筑考察、测绘、研究并撰写《中国建筑史》的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他们在那个艰难岁月执着勘测的种种古建筑,带领读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访古寻迹,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体会他们的家国理想、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以及他们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本书图文并茂、文字平实易读,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优秀建筑文化读物。本书作者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从建筑设计岗位退休后,花费多年时间,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古建筑,热衷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普及传统文化与建筑知识。
这部由本地达人“地头蛇”原创的《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用图文并茂的便携口袋本的形式,汇集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全部精华。全书介绍的南京优秀民国建筑多达630余处,并将分散的民国建筑串连设计成了7条完整的参观路线,首次具备了实用功能。书中将南京民国建筑按街巷沿线门牌号码,一个不漏地有一处讲一处。不仅提供每处建筑的准确地址、背景信息和欣赏看点,还给出了具体寻访路径,细致到告知你最近的地铁站的几号口、如何转弯、相距多少米,且手绘了多幅街巷小地图,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作者还以亲身经验,给出了参观每处建筑的注意事项。书中展示的近300处南京民国建筑的精美实景照片,均由专业摄影家拍摄。其中很多建筑形象是读者前所未见的,皆由本书独家首发,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该书既是一部南京民国建筑资料大全,又是一本人文旅游
《世界建筑3000年:设计、工程及建造》按年代排序分为9章,探索了上古时期迄今3000余年西方世界的现代建筑工程历史。书中着重讲述了工程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活动和事件,那些影响工程学及建筑学数千年的重要人物、建筑、著作、观念亦跃然纸上。书中配有取自世界各地的近800张图片、文献图纸、源技术图解、专业原始资料页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收录了大量参考资料,并设计了时间轴等,可谓所有建筑专业学生、教师及建筑从业者、建筑爱好者的建筑 圣经 。 随书附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托博士为本书特别撰写的《中国建筑(工程)发展简史》一册。
本书透过中国建筑史学家的视角,对19世纪及20世纪西方建筑的演变历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与阐释,并对百年来西方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与流派、世界建筑大师、众多名家的建筑理念与建筑创作进行了全面介绍与评析。全书分为世纪之交,变革年代,时代大潮,质疑、探索、嬗变4篇,共38章,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并轻松掌握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建筑史和艺术史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筑师阅读,对建筑史和建筑美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亦可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