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罗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形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 本书以高履泰先生的中译本为依据,将哈佛大学M·H·摩尔根教授中的插图悉数收入,使全书内容更丰富,资料更全面翔实,适合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理论、建筑史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师生以及建筑爱好者学习和借鉴。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结合介绍非洲、美洲、欧洲、亚洲、自原始社会起、厉经古代、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直到十八世纪出现的建筑典型实例,对国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进行系统评述。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史料性。读者从中可对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本书共分十章,全面系统地对上起史前的欧洲直到现今西方建筑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阐述,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示意图。 第1章以起源的意义,从史前的欧洲说起,古时代人类伟大的建筑居然是陵墓,这意味着什么值得人们思索。第2章讲到原始的基督教时代,那个时代人们思想受到蒙蔽,文化的发展停滞了,而建筑却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代。第3章是基督教时期,封建主义的胜利,此时的建筑特点归结为长方形廊柱大教堂和一座座白色教堂。第4章讲到辉煌的13世纪,与政治上的憎恶相比,人们不能不赞叹它所培育出的建筑之花。第5章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给建筑带来了新形象,第6章为16、17世纪称为探索的时代,
本书是“家庭书架”系列之一的“中国建筑故事”专集,具体介绍了:中国建筑漫话、中国建筑的布局、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大师、中国的佛塔建筑、多元化风格的形成、古典建筑后的辉煌、北京和新中国的象征、悬空而立的神奇佛寺、现存早的高层佛阁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介绍了我国古代经典的几种建筑样式:亭、楼、廊、桥、塔、宫殿、园林设计等,通过讲述建筑背后的典故和传说,配以丰富的图片,让读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会我国古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建筑独特的建筑体系。
《田野新考察报告(第2卷)》精选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工作室联合组成的旨在保护、研究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非官方学术组织——“建筑文化考察组”将其跳访的8省40个县市约250处古建筑遗构、遗址后所发表过的精彩考察纪略,如“德州苏禄王墓——运河岸边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临清运河钞关、元代月径桥、武训纪念堂等——昔日的商贸重镇、北方农民的仁与智”等,十多万字及数百张新旧照片资料和实测图,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建筑文献,其发表对业内可谓成绩斐然。
白云翔所著的《民居建筑史话》根据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居调查,简要系统地叙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全面扼要地介绍了现存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在民居建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简单归纳和总结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和优良传统,并对民居建筑的未来进行了思考和说明。《民居建筑史话》有助于读者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之历史、现状、未来和发展动因的了解和认识。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罗伯特·文丘里很有影响的一部建筑理论著作。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却认为“多并不是少”。 本书要阐明的概念过于复杂,很难用展览的方式予以表明。本书的论述就像眼前的窗帘一样徐徐升起,一点一点地、论点一个接一个逐渐显现出本书论述的整体。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看见窗帘后面的东西! 全书观点清新、论证有力、并配以精美插图,值得建筑专业的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