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部分高校和土木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人员经过认真的讨论,本着体现 理论够用、突出技能、实用性强 的原则,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调整,加注了仪器使用的小窍门、重点内容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增加了视频,方便读者掌握。本书在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建筑施工测量的有关规定、要求和测量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仪器及使用、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测量精度的评定、施工测量基本方法、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控制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等内容。 本书可供建设施工工地测量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中专、技校、培训班的学习教材或参考用书。
张琴,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博士。长年从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持浙江省温州市古城保护规划、浙江省温州市五马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山东省烟台市朝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保护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由赵深、陈植、童寯三位建筑师于1932年在上海组成。他们先后留学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都获得建筑硕士学位。事务所从创办到1952年结束,其设计作品近二百项,是上海近代多产的华人建筑设计事务所。本书聚焦于事务所自1932年成立至1952年解散这30年间的经历。作者与这三位建筑师的后人有密切的社交关系,积累了一手的素材,文笔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小菜场上的家(第五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实验班2016年建筑设计作业集,是小菜场系列第五本,该系列前四本出版后,在中国的建筑学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成为建筑专业教育出版的范本。本书的主题是用设计认知城市(Learning the City through Design)。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介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级 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 在2016年秋季,即三年级*学期由王方戟、张斌和庄慎三位教师指导的建筑设计课程,其内容包括任务介绍、成果展示和教学讨论。其二是庄慎老师及其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至2017年在虹口区对一些城市中建筑物的改变所作的调研成果《逆向还原》,在本书中将部分成果以插画的形式同大家分享交流。
超高层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特别是最近 10 年,超高层建筑层出不 穷,很多超高层建筑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为什么要建造超高层建筑呢?超高层建筑 有哪些设计方法?那么高的大楼,需要怎么施工?在超高层建筑中,为了保证人们的 工作和生活,需要哪些的设备?超高层建筑舒适吗?安全吗?关于这些超高层 建筑,你肯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打开本书,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书中还对一 些超高层建筑的小知识进行了介绍,可以进一步解答你关于超高层建筑的其他疑问。 本书适合对建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建筑类行业的初学者阅读。
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详细讲解了测量放线与计算技能,突出实用,同时对接职场技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书详细介绍了测量基础,测量工具与测量仪器,施工测量放线放样基础,距离、角度与水准测量放线与计算,建筑施工、建筑物变形测量放线与计算,公路道路、管道工程测量放线与计算等内容,同时附录中提供了测量放线公式速查,经纬仪、全站仪错误代码与处理,测量、放样记录表模板等资料。本书可供建设工程施工测量工、放线工、施工员、技术员,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自学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院校、技校、培训班等的学习教材或参考用书。
本书根据《建筑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GB 50500 2013)以及全国统一定额编写而成,主要介绍了安装工程造价和图纸识读的基本知识、各分项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和定额计算的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各种计价表、工程签证、现场各种预算经验指导等内容,其中分项工程量计算及套价都配以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为了让读者完整地了解工程量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本书给出了实际案例的全套图纸和完整的计算过程,读者可通过扫描本书前言中的二维码下载查看。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图文并茂,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较强,可作为安装工程预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教材。
《小菜场上的家第二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实验班2013年建筑设计作业集,包括课题说明、指导老师对课题的阐释和课程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作业。具体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王方戟撰写课程总体介绍,张斌、水雁飞、庄慎、王方戟进行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讨论,城市微更新作业及点评,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有关教学的反思,课程作业及老师评语以及教师简介。 本次课程传承和延续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建筑形式作为结果而不是目的、建筑设计中尺度与身体概念的重要性等。课程的设置上着重考虑了课程主要任务的设定,作为一次实验性的设计课程,课程探索的内容有:设计教学如何更加贴近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设计教学中引进实践建筑师与设计教学体系之间如何进行平衡(教师组成分为院内
本书是基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类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编写的特色教材,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熟悉设备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基本技能。 全书涵盖四个典型的空调工程设计案例,包含全空气空调系统、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变风量空 调系统、变制冷剂流量系统。本书的编写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教育丛书的经验,蕴含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理念,融合教学于工程知识领域。本书可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类本科生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职教师资培训和 进修参考。
本书依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 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 2013)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分析。全书对一套完整的施工蓝图从基本的识图到算量,再到组价计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从前到后,一气呵成,真正实现了对一个案例把装饰装修工程造价讲透彻、讲明白、讲清晰,做到学会一个案例就能明白造价的流程和精髓。本书内容共有9章,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筑装饰施工图识读,广联达BIM 算量软件基本设置,广联达BIM算量软件绘图,天棚、门窗绘制,油漆、涂料、裱糊绘制,其他绘制,广联达GCCP软件计价,某食堂、宿舍装修计量与计价等内容。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及工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 无限灵感,让设计变得简单!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荷兰施罗德住宅、法国廊香教堂、 英国拉邦舞蹈中心、葡萄牙波多音乐厅 这些世界著名建筑,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发现。 雷姆 库哈斯、安藤忠雄、路易斯 康、妹岛和世、勒 柯布西耶、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隈研吾 建筑大师的精彩设计,灵感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是由每周住宅制作会各县市分会成员们集体构思、创作而成的概念集锦。以形状、材质、状态、场所、环境、动作、概念等七大方向作延伸,总共470种创意发想,中间穿插102则世界知名建筑案例介绍。挑战你对空间的无限想象! 想象,创造伟大! 《建筑设计的470个创意 发想》带给你更宽广的创意与思考方式,无限灵感让设计变得简单。
本书基于系统动态建构和模块化的特点,利用Petri网这一形式化和图形化分析工具,提出和设计了可重组制造系统的建模、调度和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数值仿真与比较研究。本书的研究成果推进和丰富了可重组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对解决与之相关的制造系统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相关制造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2019版)水文学视野下的京杭大运河景观格局考证与研究》分为两部分。 《(2019版)水文学视野下的京杭大运河景观格局考证与研究》分开展社会时代背景对大运河宏观(整体)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介绍。厘清了大运河从封建社会早期战争背景下各区段分散式出现到中期统一环境下的全线贯通及之后大发展期的嬗变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下,大运河整体选址、布局特点及沿革历程。 《(2019版)水文学视野下的京杭大运河景观格局考证与研究》第二部分综合运用水文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空间形态定量研究方法,对京杭大运河景观风貌、空间格局特点及核心成因分历史阶段、分地理区段进行深入介绍。明晰了京杭大运河与沿线相关河、湖水系间的作用关系,逐渐剥离了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各区段的景观
《地基与基础工程(二维码版)》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情境一为岩土工程勘察,包括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个模块;情境二为软弱地基处理,包括建筑物地基处理的目的、意义及对象,软弱地基处理的方法,及湿陷性黄土地基三个模块;情境三为支挡结构、边坡及基坑工程,包括挡土墙结构及土压力、边坡工程及基坑工程三个模块;情境四为基础工程,包括基础设计的原则、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及桩基础三个模块。 《地基与基础工程(二维码版)》是土建施_丁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地基与基础工程(二维码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设计等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土建行业各类技术人员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是祖先流传下来的重要财富,集中体现了历史上各代园林名家的智慧。本书把中国几个著名古典园林的建筑特征,文化信息,历史内涵,艺术风格,以及价值和贡献等进行梳理,不仅涉及建筑、文化,历史,雕刻,生物和文学等学科知识,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凝固的音乐同时又是一首大型交响乐,融文化,建筑,艺术,美学,科技,生活于一体,是古老的东方明珠,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实例和钢结构实例,从实际建模应用的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Autodesk Revit Structure软件中结构构件的创建过程和应用技巧,尤其重点介绍了速博插件在结构建模中的应用、混凝土结构配筋方法、与结构分析软件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的交互以及结构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处理。全书的内容涵盖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从建模到分析、出图的全过程,并穿插了一个钢结构模型的创建。内容完整,贯穿始终,方便读者学习完整的建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还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建模技巧,减少学习建模过程中的困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IM结构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土木工程应用 》适用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人员以及BIM爱好
本书按照现行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中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求,编写了九个模块内容,重点介绍如何编写单位工程概况、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部署、确定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施工准备资源配置计划、绘制单位工程施工现场布置图、编制保障措施、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简要介绍了施工组织在BIM5D中的应用,为读者了解和学习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书可以作为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相关人员学习的参考用书。本书中的软件实训部分也适用于中职建筑类相关专业使用。
《Revit机电建模基础与应用》是基于BIM-Revit MEP机电建模软件基础与应用进行项目化任务情景模式设计的实操教材。依托于《BIM算量一图一练 安装工程》案例工程项目,围绕BIM概述、BIM机电建模案例讲解、BIM机电建模案例实训等内容展开编制。通过专用宿舍楼案例工程,借助Revit MEP机电设计软件对案例工程中的给排水、消防、电气、采暖、通风五大专业工程模型的设计及翻模原理过程、业务及软件操作扩展知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精细化讲解。通过员工宿舍楼案例工程,以阶段任务场景化的实战引导模式,帮助读者进一步掌握BIM机电建模基础实践应用。 本书从Revit MEP基础建模开始,由浅入深地讲述了Revit MEP中机电专业建模的操作方法及模型的应用,适用于零基础读者学习,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BIM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BIM软件培训班的基础教材,同
2015 年至今,广州进入了城市更新微改造阶段,出台城市更新 1 3 政策,改变以往 大拆大建 的形式,创新性地提出 微改造 的新模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修复建筑、活化空间和延续文脉,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现有的老旧小区是在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产物,有很强的历史性,很难套用现行的制度和规范,针对老旧小区微改造的技术方面的指导仍较缺乏。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做法和典型项目的改造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小区微改造经验。
本书以 便携、速查、图解 为出发点,系统介绍手工制作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建筑模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等知识,涵盖建筑模型基础、建筑模型制作材料、建筑模型制作工具、建筑模型基础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深化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手工制作实战详解、建筑模型机械加工实战详解等内容。本书附带配套二维码和真实案例,读者可用手机扫码观看,方便阅读和使用。 全书采用图、表、文并茂的形式,内容表述直观、通俗易懂,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先进建筑模型设计理念与新技术、新工艺。本书适合正在从事或即将步入建筑模型行业的制作员、设计师、投资者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使用,还可作为建筑模型企业的理想培训教程。
本书汇集31篇由马西米利亚诺 福克萨斯、汉斯 伊贝林斯、小汉斯、奥尔罕 帕慕克等世界知名建筑师、评论家、艺术家、小说家撰写的文章,由瑞典建筑师伊尔特 文果尔德和拉斯姆斯 瓦尔恩共同编辑,从建筑师(Architects)、身体(Body)、Concept(概念)、欧洲(Europe)、全球化(Globalization)等关键词出发,探讨当代建筑界的热点话题。本书特点是基于瑞典建筑文化语境,从北欧建筑界的基本情况出发,与各地建筑界重要观点补充互动。全书内容广泛,文风多样,并配以精选艺术图片,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建筑专业人士、建筑文化研究者,以及对当代建筑问题尤其是国际思潮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现代建筑原则》不是一部现代建筑史,它是一部理论性*作,尝试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建筑的基本原则做出解释。当时诸多流行误区的泛滥,迫切需要这种尝试。 现代建筑为开放世界的空间性提供了答案。像新艺术运动等“前现代”流行思潮及建筑技术的出现,为1926年勒·柯布西耶的“自由平面”概念奠定了基础,后来密斯·范德罗的“清晰结构”思想对此进行了补充。 1928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CIAM,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成立,使现代建筑成为一个“运动”,保持了对多元主义和全球互动的开放世界**纯正的解释。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一舒尔茨的这部*作研究了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包括用“自由平面”和“开放形式”以及用“住宅…公共设施”“城市”等词语来做现代生活的解释。他还讨论了“地域主义”和“纪念性”(含义
在20世纪中期,建筑组织 十次小组 (Team 10)提出并发展了的一种建筑原型,由于其具有大尺度的水平延展性以及肌理化的空间组织形态等特征,因此被称为 毯式建筑 (Mat-building)。当代的毯式建筑延续了早期毯式建筑的思想,重新探寻建筑与城市和环境景观的新关系。本书通过对毯式建筑的分析梳理、对多个设计案例的解析,试图重新发掘毯式建筑的意义,总结当代毯式建筑的新特征,给读者以启迪。
本书是供非建筑学专业开设 房屋建筑学 课程用的教科书。本书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实际工程、贴近现行规范,努力做到全面系统地阐述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全书共分三篇,篇为民用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篇为民用建筑构造,第三篇为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及构造。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