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案例遍及世界各地,既有现代景观设计史上的经典项目,也有富有时代感的项目。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实践成果及图文并茂的分析方法,向读者展示出如何创造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景观。书中内容分为8大部分,分别是小微空间(口袋公园)改造,社区花园改造,城市街区改造,菜市场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桥底空间、架空层改造,旧厂房、仓库改造和滨水区、港口改造。 书中的相关案例和经验能为我国从事城市更新工作的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感悟,为公共空间景观体系营造者和运营者提供实践参考和指导策略。
《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可望为有兴趣学习GIS从事城市规划方向的规划师和同学们从最实用的基本理论、最常用的软件操作和案例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分为三个篇章:篇为理论,概括了需要重点掌握的GIS理论,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篇为实用GIS空间分析,对规划设计中最常用的数据空间分析方法、地统计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型进行了介绍,基本能够满足规划师基本的GIS空间分析需求。第三篇为案例分析,分别从土壤侵蚀、生态敏感性、土地适宜性、生态关键区识别和大气环境效应方面进行了介绍。
“空间”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科学的研究核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镇化,即城镇的群体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主体趋势。如何适应并积极应对,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是国内本系统研究城镇群体空间的专著。将传统城镇、区域空间的研究视野拓展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构建了城镇群体空间的完整框架,凝练了其演化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的原则与方法,架构了“城镇群体空间管治”的体系。本书运用大量材料的丰富图件,广泛进行国内外对比研究,并着重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实证剖析,理论与方法并重,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本书适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空间经济、行政管理等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本书的内容包括:冷战时期的台北阳明山山仔后美军宿舍保存与台湾的现代建筑移植、中国教会大学校园建筑传承与东海大学校园、来自他乡的讯息本土建筑发展脉络中的“宜兰厝”、西方之眼——战后初期台北都市的规训治理等。
《理想空间:小城镇规划与策划(No.63)》梳理了我国在特色城镇规划与策划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规划成果,以及对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模式、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的研究,并且探索在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规划与策划的新模式。
《城市化时代的城市设计(营造人性场所)》分为两个部分:部分,范式、原则和过程。从早期的城市到城市郊区化,再到当前的再中心化,从这一过程中对城市形态追根溯源;提供了一系列原则来帮助城市设计师应对今天和未来的挑战。第二部分,将城市设计付诸实践。通过详细的案例展示部分所述的原则是如何应用于实例的。案例均选自美国建筑师学会城市与区域规划荣誉奖评选出的作品。作者通过这些案例论证了当代设计师是如何应对技术、经济、可持续性观念等类似变量的变化的。本书由(美)兰斯·杰·布朗、大卫·迪克森、奥利弗·吉勒姆著。
《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自然篇)》内容简介:旅游度假区一般都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和较高的投资规模,投资风险也较高。因此,在建设发展之前进行高水平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以“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自然篇”为主题,集中介绍外近期完成的二十余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精品项目,希望能为广大旅游度假区的管理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抛砖引玉。
《城市设计》描述了历史上和当前实践中四种最为广泛接受的城市设计方法:一是高楼和高速公路林立的现代主义城市,在世界范围内主导城市发展,但被批评为机械和无情;二是街道和公共空间遍布的传统城市布局,被现代主义者所嘲笑,但如今因人口规模而正在复兴;三是绿色城市设计,其历史在亚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保护地球已成为一个基本问题;最后是系统城市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和开发监管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它为设计师管理城市复杂性提供新工具。
《建筑与都市·瑞士建筑:不变的感性》信息:福斯特建筑师事务所赢得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银行总部的设计竞赛/拉斐尔·维诺利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爱德华·M·肯尼迪学会大楼/乔·路易斯·卡里尔霍·达格拉萨设计里斯本邮轮码头、专辑:瑞士建筑——不变的感性、克里斯蒂安·克雷兹、洛伊特申巴赫学校、吉贡/古耶、瑞士交通博物馆、EM2N、城市·花园·酒店、洛森堡区的改造项目、瓦勒里欧·奥尔格亚蒂、瑞士国家公园新游客中心、洛可建筑师事务所与达尼洛·蒙大达建筑事务所、圣卢普女执事的临时礼拜堂和彼德·马克利等等。
本书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出发,通过长期追踪国内外城市营销理论和城市品牌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以期使本书的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对城市品牌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框架建构。该书为城市品牌塑造、传播、与维护的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并避开了城市品牌动作过程中的误区,使我国向系统化、科学化的城市品牌动作之路迈进。
“城市设计”这一术语是在1950年代中期提出的,然而20年以后,在城市辖区四维开发有关人员这个小圈子以外仍无人使用。现在它几乎被用于与人居有关的任何论述。这一变化的发生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城市设计所感兴趣的范围的重要性,不准确地说它为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提供了机会,准确地说是为地球提供了机会。此外,主流建筑师和城市设计者已经发现,把自己从技术和专业上与城市设计活动分隔开来是愚蠢的,虽然他们一直被要求这样做。这种分隔的结果是受到批评的建筑学思想体系以及1950和1960年代的多楼建筑方案的结果。那些基于环境质量的工程,秉承了现代主义的范式。幸运的是,相对来说有一小部分主要的建筑师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吸取了经验,把新兴的城市设计领域推向正确方向,使之能够以本身拥有的权力,作为一个潜在学科被严肃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