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是现场施工监理的重点,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本书依据市政工程施工监理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市政工程监理实践,进一步将质量监理工作细化、完善和总结。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分为施工工艺流程、质量监理工作流程、施工要求、监理要点、质量标准五部分进行详细阐述,有助于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增加了可操作性。 本书主要阐述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理,针对性强,可供从事市政工程监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监理人员培训的补充材料和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转型之路》是一部回顾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十五年成长历程的书,也是一部阐述深规院技术观点与技术演进的书。全书以编年体的方式分为二十五章,并以年度重大规划事件为锚点锁定一个技术主题,进而结合深圳规划的实践纵向展开。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同样承载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先行先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南海渔村到国际城市,深圳的从无到有是一部浓缩的城市发展史。在城市的剧变中,深规院以持续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不断适应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走出了一条持续创新的转型之路。今天,站在中国城市规划转型的分水岭,谨以此书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2007-2008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着重针对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对学科布局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构建建筑学数字技术科技创新和冬冷夏热地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规划设计两大科技创新平台。本书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7-2008年的年鉴。内容包括:学院概况与组织结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教学体系与特色办学,纵向科研与横向实践,外事交流与学术活动,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等。
建筑学中的偏心结构:本书展示的研究成果着重于设计结构过程中力、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为了在物理空间中营造出多层次的效果,建筑中经常会用到从内部不稳定形状到多跨度空间等各种不同的结构。
本书作者参考外有关设计方法学的一些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及建筑设计特点,提出了一种开放型和个人化的设计方法,即:通过将建筑功能分解为“掩蔽物”、“产品”与“文物”三个层次,达到安全、效益及文化价值的目标;通过电脑应用,达到人、电脑的分工合作;通过设计管理,实现个人设计师与社会设计师的结合;并对外一些设计方法学的论点作了简要介绍及分析,可供建筑设计师及有关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装饰装修职业技能标准》(JGJ/T 315—2016)以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15)、《建筑室内用腻子》(JG/T298—2010)等标准编写,主要介绍了基础知识、常用材料、常用工具、涂饰施工、壁纸裱糊与软包工程、工程质量检查与问题防治等内容。本书结合《建筑装饰装修职业技能标准》讲解了装修工人施工实操的各种技能和操作要领,同时也讲解了装修材料的应用技巧,力求使装修工人在短的时间内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本书采用图片、实操图配以简洁文字的形式编写,直观明了,方便学习。 本书适合家装工人、公装工人、从事住宅装修工作的其他工程人员阅读,可作为装修工人培训教材,对即将装修
本书将海绵城市的应用范围归纳为6个场所,涵盖城市空间的每个角落,分别是:城市住宅区、绿色屋顶、城市道路、城市公园绿地、大面积硬质场地、城市水体。书中深入分析了每个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列举了典型的海绵城市策略与技术要点,通过简洁生动的图解方式和意向图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海绵城市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通过将枯燥的海绵城市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图解,让广大读者都能通过这本书迅速了解海绵城市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实现“零基础”阅读,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海绵城市知识的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