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社区营造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验,已经建立起具体的框架体系与方法论,近年来许多案例都得到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研究与参考。然而在社区发展日益被重视的中国境内,尚未有介绍日本社区营造案例的专业书籍出版。在这过程中,中国城乡的大规模发展的浪潮里也多了一些别样的声音,随着控制大城市规模政策的制定,城市发展由新城建设向旧城功能完善方向的改变,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发展”这一说法。飨庭伸、山崎亮、小泉瑛一著的《社区营造工作指南(创建街区未来的63个工作方式)》采访了在日本从事一线社造工作的不同身份的规划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社造创业者的故事,为读者全方面的展现出社区设计师这门充满朝气且多样化的职业的众多可能性。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2原创解读为平法创建者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对11G101-2标准设计中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进行原创解读。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2原创解读》基于结构科学理论和国家规范,对11G101-2的楼梯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在科学概念与实用功能上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梳理。本书首推的楼梯间结构竖向桁架模型分析,对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模型。 阅读本书,可加深理解平法楼梯制图规则和构造设计的理论依据,显著提高鉴别伪科学概念及构造谬误的识别能力,更为熟练地应用平法楼梯制图规则和构造,有效升级自身技术水平。 本书可供建筑结构设计、施工、造价、监理等专业人员阅读及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直接应用,并可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本书选题是基于当前建筑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现实情境,试图通过对建筑设计知识现状的分析与批判,发掘其合理性与合理化因素,从更宽广的领域反思建筑设计学,以求得一些真切而正确的认识。本书提出反思建筑设计学的知识概念,为建筑设计引入一种积极的理性观念,以探求一种可行的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本书着重论述和回应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设计的知识现状是什么?(部分,第2部分) 2.建筑设计应该是什么?(第3部分,第4部分) 3.作为建筑设计主体的人能够做什么?(第5部分) 4.人们可以期望什么?(第6部分) 本书从现代性的批判性轮廓,建筑设计的现代性问题,建筑设计的现代性批判等几方面,简述了批判与反思建筑设计学的知识背景,在追问中引证出对建筑设计反思的必然性。这是从远距离透视建筑设
《十谈十写》是王辉和范凌两位作者联合出版的文集,主体内容包括两部分:《十谈》是二人有关建筑十个重要问题的十次对谈;《十写》包含二人各五篇文章,是他们近年来有关OMA作品、央美美术馆等重要建筑作品或建筑热点问题的评论,部分曾发表于《时代建筑》《建筑学报》等专业期刊。 此外,两位作者还特别在书中分享了一系列对自身思想影响深远的书籍,附短评,以飨读者。
《小菜场上的家第二辑》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1级实验班2013年建筑设计作业集,包括课题说明、指导老师对课题的阐释和课程讨论情况以及学生作业。具体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王方戟撰写课程总体介绍,张斌、水雁飞、庄慎、王方戟进行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讨论,城市微更新作业及点评,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有关教学的反思,课程作业及老师评语以及教师简介。 本次课程传承和延续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建筑形式作为结果而不是目的、建筑设计中尺度与身体概念的重要性等。课程的设置上着重考虑了课程主要任务的设定,作为一次实验性的设计课程,课程探索的内容有:设计教学如何更加贴近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建筑设计教学中引进实践建筑师与设计教学体系之间如何进行平衡(教师组成分为院内的教
绿房子,斯裔匈籍上海建筑师邬达克后期代表作,上海近代摩登文化的典型代表,1935-1938年修建,22014年完成整体修复。本书邀请同济大学邬达克研究专家华霞虹,偕同规划院专家苏功洲、奚文沁,负责邬达克代表作吴同文故居(绿房子)修复工作的建筑师唐玉恩,共同撰写绿房子的前世今生,意图从历史建筑保护和维护的角度,全面、深入而明白地向读者介绍这幢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及其现代价值。中英文双语。
岩体是由大量的结构面和由这些结构面切割而成的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岩块组成的,具有很强的不连续性,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是合理地描述岩体不连续力学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全书共分4章,阐述了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结构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为块体单元由性结构面和确定性结构面构成,并应用Monte Carlo方法解决了DDA方法中块体单元自动形成的问题;研究了结构面地块体系统中的力学行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采矿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等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Revit应用常见问题速查手册(建筑篇)》汇总了Revit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经过具有多年软件应用经验的一线工作者总结、筛选出来的。如果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往往会消耗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大家头疼不已。《Revit应用常见问题速查手册(建筑篇)》通过简单的案例,教大家用最简单的办法,把这些躲不开、绕不过的“刺头”一一拔掉,熟练掌握书中的各种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是一本认知和欣赏建筑的经典图书,同时是一本了解建筑史和探索隐匿于各类建筑中的视觉线索的向导性读物。便于携带阅读,内容专业详实: ■ 汇集了从古希腊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建筑的结构特征。 ■ 对鉴别不同类别的建筑特征给予专业的建议指导,并将此与历史长河中的类似风格特点进行比照。 ■ 提供便于理解的视觉指导建议,通过精致丰富的细节线描图结合专业文字讲解,详尽地解读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特征。
本书是作者总结近几年的施工技术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建筑工程、水利水建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事例在一起,形成了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的集合。该书共分9章,具体内容包括土地整理工程土方施工技术、土地整理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砌体与脚手架施工技术、土地整理工程渠系施工技术等。该书既可作为土地整理有关技术人员的手册,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学习。
《非金属管材技术手册(建筑材料专业工具书)》总体上围绕“二语是如何习得的”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语言研究发展至今,人们对语言学习的共识之一是: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出于交流的需要。大多数与语言学习相关的理论都以阐述语言学习的途径,解释语言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机制的运作,研究学习者作为独立个体的年龄、智力、性格、语言能力、学习动机等特征,探究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方法。然而,这些理论之间甚至每个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矛盾和争议。这主要因为研究者的视角和方法各不相同。《非金属管材技术手册(建筑材料专业工具书)》旨在将影响较广的几个理论体系进行整理和点评,从纵向阐述每个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从横向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非金属管材技术手册(建筑材料专业工具书)》的每个章
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彼得·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氛围”和“心境”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本词典所收词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编辑这部词典的主要人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各个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也有来自国外的一些建筑公司、设计机构的科研人员,基本上覆盖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中外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和构造、中外著名建筑师、中外古代园林与现代景观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建筑管理和房地产等专业的方向。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比较完备的词典。 本词典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英汉双向检索的功能。词典前一部分和一般英汉词典没有什么区别,但后一部分又为汉英检词索引。该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根据每个汉语词条后标注的页数和行数,从英汉部分即可查到相关词条。
本书是《水处理过程与设备》丛书中的一个分册,系统介绍了生物法水处理工艺及相关设备,根据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不同,生物法水处理工艺分为好氧和厌氧两类处理工艺,这两类处理工艺又各自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工艺。本书分别对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厌氧活性污泥法、厌氧生物膜法等各种生物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进行了介绍。本书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及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建筑快题设计是对建筑功能布局、建筑立面空间造型、建筑设计逻辑思维过程、建筑艺术表现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方案能力考查形式,李国光、褚童洲编著的《建筑快题设计技法与实例(第2版)》从建筑快题设计学习与训练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法讲解与200多个案例的解析,全面阐述了建筑快题设计的考查要素,每个案例列举很重要的透视和平面组合,以达到启发思维、多种延伸的可能性,让读者在参阅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思路的创新。本书适合作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特别是对于升学考研、入职考试的人群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本书也适于广大美术绘画爱好者参阅。
《阿尔瓦罗.西扎》一书共分论述、作品、论文部分,全书系统、全面、翔实地介绍了享誉世界的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一生所做的作品、发表的论文,并对其进行评述。书中还附有阿尔瓦罗.西扎的简历、主要奖项与荣誉,以及主要作品年表等。
本书以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绿色建筑水环境新设计、新技术、新施工方法;从绿色建筑水环境的科学内涵出发,通过阐述其与建筑、结构、园林景观等关系,探讨取水、用水、回水等绿色建筑水环境循环,展现绿色建筑水环境技术现状和技术前沿。 本书介绍了绿色建筑水环境的定义及科学内涵,水环境系统与其他建筑系统的关系,包括分质供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设施、新型管材等。本书还结合典型绿色建筑案例,介绍了绿色建筑水环境技术原理、施工标准及设计方法等内容。 本书主要特色如下:将绿色建筑所涉及绿色建筑水环境技术和具体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展现给读者;内容详细,参考实例较多,可操作性强。 本书可为广大建筑行业设计、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
本文集主要收录和整理郑时龄先生论文70余篇,分为建筑理论与建筑批评、上海的城市与建筑、上海世博会建筑、建筑与城市、随笔和访谈等几个方面。其中建筑批评学理论是郑时龄先生的核心建筑思想,也是填补了建筑批评的空白。上海的城市与建筑系统而全面,比较全面剖析上海的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