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新近落成的上海天文馆的建筑设计,作为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吸引了高度的关注。本书详细介绍了设计理念、空间细部、建筑与展陈内容、与人、与城市的关系,更难进一步延伸到对宇宙探究的哲思。本书由大量精美的照片、图纸以及草图构成,文字篇幅短小精悍,文笔优美,既适合专业读者,也具有的公众适读性。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体会、理解这样一个出色的地标性建筑。本书内容包含上海天文馆馆长的序言、前言,enne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及该项目主创建筑师Thomas Wang的自述,以及从基地、设计概念、详细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这座精彩的建筑,以及它背后蕴含的哲思。全书为中英对照,文字量相对较少(中文约1.3万字),图片/图纸精美,排版简洁大方。
什么是数据可视化呢?《数据可视化》详细地介绍了40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此向读者说明,数据可视化是一个充满活力且不断发展的多模式、跨学科领域。设计师们通过书中所呈现的作品讲述了关于数据可视化的一些设计方法和他们的设计思路,以及对该领域初级从业人员的建议。本书认为,数据可视化不仅是一种实践,也是一门无明确界限的学科,需要新兴设计师和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朝着全新的、振奋人心的、的方向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由英国牛津大学Bent Flyvbjerg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Nils Bruzelius副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Werner Rothengatter教授合著的《巨型项目:雄心与风险》是巨型项目管理领域影响很广泛的文献,被誉为“经典文献”。傅以斌、尼尔斯·布鲁塞柳斯、维尔纳·罗森加特著的《巨型项目:雄心与风险(精)》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建立巨型项目决策新方法,这些案例包括英法海底隧道、大贝尔特桥、厄勒海峡大桥及其他巨型项目案例。本书识别出巨型项目传统开发模式的弊端,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分析该弊端如何通过强调风险、制度和责任制来克服。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是跨学科的,包括对风险、公共政策和规划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类和决策科学类的学生和学者,巨型项目开发过程的政策制定者、行政管理者、规划者、咨询者、审计者和其他实践参与者也是本书的重要目标群体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严谨系统的建造专书之一,翔实全面地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被历代匠师奉为圭臬,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意义深远。 《营造法式解读》是关于《营造法式》所录13个工种(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的系统研究。不同于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上卷)之注疏,亦有别于陈明达先生《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之专论,潘谷西先生和何建中先生历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结合现存古建实例、考古发现、区域间文化与技术传播等方面的成果考量成文,见解独到。作者从工程、功能、艺术、技术等多维视角介绍、剖析了《营造法式》诸工程作法,并以现代语言及图示方法表述,帮助读者跨越古代文字和术语之障碍,进一步解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包括绪论、目前建筑设计环境下创作过程分析及典型模式归纳、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一:事例一模仿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二:分析一综合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三:猜想一分析模式、建筑创作典型过程模式之四:抽象一逆反模式、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评价及其与建筑师的关系研究、典型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的改进思路、基于模式改进的建筑创作实验九章内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建筑创作过程模式研究》以这四种创作过程模式的概念为切入点,以每一种模式历史背景的深入解读为辅助,以探求每一个模式的基本原理、产生原因、工作程序以及设计实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对每一种设计过程模式优缺点的批评和总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
《庇护所》由劳埃德·卡恩编著,本书含金量极高,文字简明深刻,图片精美贴切,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全、趣味性之佳让人叹为观止。《庇护所》中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洞穴、草屋、帐篷、木屋、仓房、农庄等各种建筑形式都囊括其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手工建造房屋的过程呈现。面对城市中的机械搭建的钢筋水泥,书中传授的手工建造房屋技艺和理念能够让人重拾手工、探险、劳作和自由的乐趣。作为一部庇护所建造全书以及手工绿色建房的切实指南,《庇护所》既是建筑专业人士的参考,同时也适合热爱手工、推崇绿色建筑以及独立建房的读者阅读。
《村镇水厂运行管理》(作者冯广志)是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根据我国村镇水厂运行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组织多部门具有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丰富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编写完成。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包括:村镇供水管理体制、水源保护与取水构筑物的运行管理、水处理与净水设施的运行管理、输配水管道(网)与调节构筑物的运行管理、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水厂运行监测与自动控制、水厂经营管理、水质检测与监测、水厂的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应急管理等,后并附有典型案例和工程实例。《村镇水厂运行管理》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村镇水厂的运行管理、操作人员提供了一册工作实用指南;对提高村镇水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保证村镇水厂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设计绿色建筑,学生和专业设计人员需要迅速了解有关绿色设计的策略。 这本详尽且便于用户使用的手册为方案设计阶段考虑绿色措施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对所选择的40个绿色策略,详尽介绍了每个策略的原理和概念以及将这些策略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步骤的建议,帮助初步确定部件尺寸详细的图表,应用这些策略要注重的关键环节、相关的参考文献和有关的进一步信息。 概念图和彩色照片用以描述每一绿色策略的概念与应用。9个建筑实例则表现综合应用各种绿色策略的结果和描述这些绿色设计的整个发展过程。《绿色工作室设计手册》将重点放在那些关键的、但在应用时常感觉到难以实行的绿色策略,这些策略对学生和专业设计人员极为重要。
集群智能是一项全新的革命性的理论,启发自自然界中的多因子系统(如成群的乌儿和鱼类等)。尼尔·里奇、罗兰德·斯努克斯编写的《集群智能(多智能体系统建筑)》集合了集群智能在诸如生物学、微型机器人、工程学、社会学、艺术、建筑、哲学以及不同的社会研究上的影响,着眼于探究其对数字化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集合了当今世界上许多有才华的数字化设计建筑师和思想家的言论,揭开了这项正在改变建筑设计的新技术的神秘面纱的一角。
唐山,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城市,顷刻间被一场里氏7.8 级的大地震夷为平地,24 万人罹难,16 万人重伤,95.5% 建筑震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0 亿元人民币以上。回溯历史,在感叹灾难无情的同时,亦感慨这座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创造的浴火重生的奇迹。本书写于唐山震后重建40 周年之际,以地震为主线,围绕灾害进行全景式历史回顾,简要阐述唐山城市建设的演变过程及各种灾害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留下的印记;系统梳理震后重建规划以及历版总体规划对城市防灾减灾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历史回顾,从不同角度对防灾减灾的应对举措进行针对性总结;对新形势背景下唐山市所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重新界定,展望并着手将其建设为一座安全的 弹性城市。本书可作为了解唐山历史、关心唐山发展、对唐山怀有深刻感情的广大市民、广大城市规划与防灾规划设计工作者
本书精选了近期在国外绿色建筑设计中涌现出的一些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文化、商业、办公、住宅、公共设施等类别。这些作品立意新颖,极富开创性,顺应当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潮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作为建筑规划设计领域的借鉴范本。另外,本书还有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理论知识及世界各国低能耗建筑标准,供设计师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