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著的《景观都市主义》由九个章节组成,通过3个部分介绍景观都市主义的思想发展史。本书的靠前部分,靠前章到第3章梳理了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这3章将景观都市主义言论的出现置于后现代建筑文化以及对现代主义规划批判的背景中,并以宣称景观设计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专家结束。本书的第2部分,第4章至第6章揭示了景观都市主义出现的经济和政治背景。这些章节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定位在后福特主义城市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中,而非其声称的起源于建筑文化的自主性。本书的第3部分,也是很后一部分,第7章至第9章回顾了这个主题相关不同形式的主观性和表达方法。这一部分内容重新审视了19世纪景观设计的起源,景观设计是一个学术性的学科和自由的职业负责城市的建设,而非田园牧歌般的游离在城市之外。
本书是上世纪城市规划理论的经典著作,介绍了当时北美兴起的一场运动:停止郊区蔓延,取缔以汽车交通为基础的定居模式,取而代之以更加传统的规划法则。本书介绍了这样一种城市规划模式:既可以容纳蔓延,又能为不同类型、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充满吸引力的生活选择。通过设计手段来清理我们自己所造成的混乱,进而再次创造出人性化的居住场所。
本书以时间为轨迹,全面地阐述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脉络,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演变的过程,对于各个不同时期或阶段的主要思潮和论点作出了简要的论述。同时,对于现代西方的主要城市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理论类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和评论。最后,通过概要地分析城市规划理沦演变过程,揭示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对于城市规划的本质性认识方面的提升和发展的基本路径,也从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的角度,重点剖析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提供了科学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成效的新思维。 鉴于本书内容较为全面、新颖和具有系统性,以及基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理论方面的教材十分缺乏的现实,本书为从事城市规划教学、科研、设计等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城市
《首都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所编写的建设首都南京的计划大纲。《首都计划》吸收当时古今中外的建设理念,对抗日战争前的民国南京城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