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是“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中的一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我国启动建设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本书作者李后强博士生长于长江流域,为自己是“长江人”而自豪,著有《长江学》,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战略前期参与者和推动者。全书共约100篇小文,每篇千字左右,随文配图,轻松易读;以设问为题,按照内容属性分类,便于读者查阅;所提问题均为读者关切的内容,同时观照了近期新的研究动向与公园的阶段性建设成果,例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什么?”“几个国家文化公园之间有怎样的‘个性’差异?”“我们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有什么关系?”“长江两岸的古都有哪些?专享的跨江古都是哪座城市?”“长江流域为什么要实行‘十年禁渔’?”“川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历
本书是“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丛书”中的一册,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切入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呈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独特文化内涵,突出其重点建设段的示范引领作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一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本书共约100篇小文,分序篇、历史文明篇、文化艺术篇、科学技术篇、绿色生态篇、时代精神篇五个篇章,既有大运河知识的介绍、大运河申遗的过程,又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动态,更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内容、政策、各地建设的进展情况等近期新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大运河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小百科,并设计了“延伸阅读”“名词索引”等辅助板块,兼
《森林与城市:城市林地的文化景观》从社会文化的视角为读者介绍了城市森林这一文化景观。作者从11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城市森林,以此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城市森林,以便进一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城市、社会与自然。 《森林与城市:城市林地的文化景观》作者认为,当地城市居民与“他们的”森林之间的社会和文化联系居于城市森林概念的核心地位。更好地理解城市森林概念的社会和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开发与管理城市森林,以满足当代及后代人的需求,进而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因此,贯穿《森林与城市:城市林地的文化景观》的是持续不断地考察城市森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森林与城市:城市林地的文化景观》适用于高等院校相关研究者、城市规划者、森林管理者以及所有热爱森林与城市的人们。
我们从设计者的角度回溯了景观发展的历程,借助设计语言,如草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和透视图等多种方式有效进行了形式与空间关系的沟通交流。为此,我们在书中增添了许多系列性的插图,以便帮助读者建立动态的空间体验。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人工设计的景现是一种文化产品,体现了在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它的设计者、所有者或者出资者的理想和价值观。研究景观历史能够激发当代设计师的灵感,帮助他们在目前社会环境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定位。设计师既可以摒弃传统,也可以引鉴传统。夏季带队出国游学的经历使我们体会到掌握历史遗迹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是多么重要。观察和分析(借助绘制插图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设计生成过程,并且提高工作质量。
本学刊是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园林与博物馆理论研究、园林历史、园林技艺、园林文化、藏品研究、展览陈列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专题综述等内容。
《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纪实(20011)》是一部综合反映河南省现代林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反映上年度情况。本书可作为为河南林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社会读者全面、系统地提供全省森林资源消长、森林培育、林政保护、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林业产业、林业科研等方面的年度信息和有关资料。
本书为“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书中对中国园林的发生、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园林的历史分期,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园林类型,代表性园林及其风格特色,中国园林的造园要素等。全书内容完
本书为《建筑环境立体绿化技术》,与《道路及防护工程立体绿化技术》一书共成体系。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为建筑环境立体绿化应用概述,屋顶绿化的设计应用,墙体绿化的设计应用,阳台、露台、窗台立体绿化的设计应用,门厅、室内立体绿化的设计应用,庭院立体绿化的设计应用,建筑环境立体绿化施工技术和建筑环境立体绿化养护管理。本书以理论阐述结合大量实例展示的方式,从概述与设计、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方面介绍建筑环境立体绿化技术,力求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本书可供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施工人员及园林景观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小庭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迫切地希望创造优美的庭园环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本书主要阐述了庭园的相关概念、内涵、分类和发展历程、小庭园景观的空间构成元素和特征、小庭园景观设计原则和要点、小庭园景观要素设计、不同风格庭园的设计特点,收录了国内外小庭园景观设计特色实景案例12个,并收录了原创的特色小庭园景观设计方案12个,其中各具特色和创意的小庭园景观设计图录是本书的优选特色和亮点。本书注重理论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案例新颖,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建筑及环艺设计表现》是针对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为四章,即课程教学的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设计表现的基本原理,是设计表现理论讲解的重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培养设计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原理。第二单元为设计表现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了应用透视画法与速写。第三单元为设计草图表现与快捷表现技法,包括了工作模型的制作,是培养设计表现实践能力的重点内容,并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较具体的讲解。第四单元介绍了设计效果表现的技法,包括对空间、形态、光影、色彩、材质肌理和设计细节表现技法,以及常见设计表现图技法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在进行设计效果深入表现的技法的学习中具有更多选择性。
由徐帮学编写的《环保花卉选育与栽培指南/园艺花卉栽培养护丛书》一书详细介绍了环保花卉选育及栽培的相关内容,针对室内环境污染特点,重点介绍了净化空气的常用植物品种、植物的选择与摆放、常用繁殖方法、盆栽方法与日常管理、水培技巧及养护知识等。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适合广大花卉种植户、花木培育企业员工、园林工作者阅读使用,也适合高等学校园林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室内设计师、室内植物装饰爱好者及所有热爱生活的读者学习参考。
郭淑英、曾佑炜主编的《园林花卉》为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从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需要出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来编写。教材的内容组织采用了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使学生更紧密地感受和接受生产一线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全书包括4个项目,13项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包括:花卉识别、花卉育苗、花卉栽培养护及花卉应用,并在最后收录了花卉园艺工国家职业标准。 《园林花卉》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和园林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园林相关专业教材,或作为从事园林工作人员的参考书、自学用书。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园林树木栽植技术、大树移植及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技术;第二章介绍了园林树木整形修剪的意义与原则、修剪的基本方法、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方法;第三至第六章详细介绍了行道树和庭荫树、花灌木、绿篱及藤本类共61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栽培管理和整形修剪技术。本书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是园林工作者良好的参考读物。
孙颖主编的《200种花卉繁育与养护》从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中精选了近200种观赏性较强的花卉植物,并对书中每一种花卉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育管理、土壤选择、浇水施肥、光照、修剪、花果期管理、越冬避暑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书中每一种花卉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适合广大花卉种植户、养花爱好者、养花初学者、花木企业员工和园林工作者阅读使用。
本书从行道树修剪意义、修剪原则、修剪目的、修剪工作流程、修剪方法、修剪时期及修剪安全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介绍,并以国槐、白蜡和油松为例,进行城市行道树修剪的详细剖析。本书作为北京等华北城市中行道树修剪工作初始阶段的总结,对于以行道树修剪管理为主体的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国有林场整合为4297个,71.8%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3.7%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4.5%为公益性企业,核定事业编制20.68万个。森林面积0.56亿公顷,占全国2.2亿公顷的25.5%。森林蓄积量38.1亿立方米,占全国175.6亿立方米的21.7%。《中国国有林场》对全国国有林场的基本概念和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做了简要介绍,带领读者走进国有林场,对国有林场的历史和未来有一个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