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进程一直持续至今。以前的相关研究工作较多关注建筑的形式及风格,而本书试图跳出狭隘的“建筑学”专业领域,开拓全新的视角,以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及相关制度与观念作为切人口,全面回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通过文献发掘、实物调研和人物访谈获取大量史料,并加以分析与归纳,从而勾勒出近代中国建筑技术体系发展进程的轮廓及其与相关制度、观念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发展脉络,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并试图寻找规律性线索,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这将有助于我们判明中国建筑及其相关行业在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策略,选择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因其信息量大面广,图文并茂,故不仅适合以建筑学为专业背景的建筑师、教师、学生、
扬州园林向称“翰墨园林”。本书选收扬州当代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234幅,包括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竹西公园、史公祠、琼花观、茱萸湾、吴道台宅第等传统景区,卢氏宅第、大王庙等新修复景点。内容既有传统名联,亦有新撰佳构,大致依景点方位排序。每一景点作一概要介绍,每一联语作一简要分析,点明位置,注明来源,间作赏析,并简介作者、书者,文字力求浅显、精练、准确。
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进程一直持续至今。以前的相关研究工作较多关注建筑的形式及风格,而本书试图跳出狭隘的“建筑学”专业领域,开拓全新的视角,以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及相关制度与观念作为切人口,全面回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通过文献发掘、实物调研和人物访谈获取大量史料,并加以分析与归纳,从而勾勒出近代中国建筑技术体系发展进程的轮廓及其与相关制度、观念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理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发展脉络,挖掘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并试图寻找规律性线索,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这将有助于我们判明中国建筑及其相关行业在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策略,选择可能的发展方向。本书因其信息量大面广,图文并茂,故不仅适合以建筑学为专业背景的建筑师、教师、学生、建筑
《风景园林师应关注的细节》读者漫游在风景园林细节研究的主要领域审美、功能与可实施性,演示了强大的设计模式是如何让变幻的主题成为令人肃然起敬的构建事实的。图文并茂的范例伴随不同景观设计与细节问题的精深研讨,如水分运动、土壤环境、铰接结构和建筑组件、寿命成本、可持续性、健康与安全等。本书借助系统的方法阐述细化主题,进而提出承载着建成后景观本质的设计和工艺平衡框架。本书因为包括了城市广场、屋面板材和住所等方面的设计细节模式运用,所以提供了满足特殊技术需求的指引内容,亦即在保留和提高视觉质量(一直在被鼓励创新)的同时,践行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建筑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