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章、第5章和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新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2011版收集了一些新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人类目17“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9-CM-3(2011修订版)》的出版,
本书是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关于医院病理科的性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总则、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和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共4章,其中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部分属于指导性规范。本书旨在加强病理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社会全面认知医院病理科的重要地位,是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人员的书,也可供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参考。
《简明病理学技术》介绍了随着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病理技术人员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和分析。基因检测、数字化切片、计算机自动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都要求病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诊断知识和研发能力。病理技术队伍需要临床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人才,并加以病理技术操作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与现代病理学相匹配,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病理技术专家。
本书共提出疑难问题1001条,并都给出了专家解析,特别是对于在常规操作、科研实验中一些较为特殊的组织以及冷门的技术,也有很好的介绍,本书以老师讲课的形式,给技术同仁们介绍了100多种病理技术中的技巧、经验及较为经典的改良方法。作者购书。
本专著共分4章,以彩衅为主,配以精练的文字。章阐述实验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原则,第二章介绍爱试动物组织常见变及分类,第三章重点叙述动物各系统组织一般毒性病变,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与眼毒性病变,第四章介绍了其他因素引发的动物组织毒性病变。本书将实验动物毒性病理与实验动物疾病病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精练的文字,对各种药(毒)物作用于实验动物各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予以描述并标准化,同时将上述文字描述的实验病理形态学特征拍摄成彩色组织病理学图片约600余幅。均为笔者长期从事实验病理学资料的积累,具有非常实用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甲状腺细针穿刺(FNA)专题会议”的成果,研讨了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报告术语和形态学诊断标准。 全书以“标本无法诊断”、“良性病变”、“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等总体分类为纲,包括Baloch等起草的各个具体分类的定义和形态学诊断标准。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简明病理学技术》介绍了随着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病理技术人员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和分析。基因检测、数字化切片、计算机自动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都要求病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诊断知识和研发能力。病理技术队伍需要临床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人才,并加以病理技术操作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与现代病理学相匹配,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病理技术专家。
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近年发展迅速,随着临床医学“专升本”这一教学上更具特殊性的群体出现,其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用就成了承办此类教学层次院校的讨论主题。为此,我们根据教材编委会的具体要求,在前版的基础上对《临床病理解剖学》进行了再版修订,以适应教学内容不断改革的需要。 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已完成医学专业专科阶段学习,取得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或普招医学专科应届毕业生直接专升本学生,同时也兼顾其他专业本科学习的需要,并可供自学参考。教材内容按66学时编写,拟安排理论讲授42学时,实验课24学时。 本次编写教材的基本指导思想仍然是遵照“专科起点,本科标准,成教特色”的原则,体现“三基”、“三特定”和“五性”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努力把握好专科起点,保证本科质量,以多发病、
《诊断学病理学》十多年来在诊断病理学领域内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免疫组织化学已成为病理诊断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技术,在各医院病理科已普遍开展。免疫组织化学加强了病理诊断的正确性,有利于肿瘤的分类并能对某些肿瘤提示预后。 本书共二十章 ,主要包括全身各器官的炎性和非炎性病变、肿瘤和瘤样病变等。并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态诊断依据以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要点,同时,书中附有大量的彩图,充分体现各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本书可作为从事病理诊断医生的主要参考书。
本书将自由基和炎症两个看似不同的致病因子联系在一起,从基因调控和信号转导水平讨论了它们在衰老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全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至第八章)和临床疾病部分(第九至第十三章):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活性氧与信号转导,活性氧与促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核因子-kB与炎症反应等内容;临床部分主要介绍了自由基-炎症理论在衰老与衰老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本书可供医学、生物学专业的有关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本书共分11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浆膜腔的解剖学与组织学,浆膜腔积液的发病机制、诊断、标本采集与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正常间皮细胞的分化规律及其非典型增生性变化特点;同时还重点、系统介绍了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各种转移癌、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性索间质细胞与生殖细胞肿瘤、肉瘤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等其他疾病所致胸、腹膜腔积液的细胞学形态特点及其鉴别诊断,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彩色图片资料。适合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医师、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4章,内容涵盖了常用病理染色、常用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动物实验在内的基本生物医药科研所需的常用实验手段,以辅助研究生及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为目的,侧重各个技能的实用性,对各个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均做了有必要的介绍。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每个实验都融人了编者在实践中的自身体会和经验,部分章节标注的实验注意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这些都是实验者最想了解但是一些书籍又很少涉及的问题。本书编者均为工作在科研线的、具有多年相关研究经验的病理生物学工作者,在实验方法写作时从研究实际出发,提出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和研究手段,尽可能使初学者减少实验选择失误及操作失误的几率。本书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研究的前瞻性于一体,既适合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也可作为参考书籍供从事分子生物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