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 密切的微生物。早在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用它酿酒、发酵面团。在认识到它的“真面目”后,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被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用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成为 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酵母还被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及生产有助于拯救地球免受 变暖影响的生物燃料。当然,由于某些种类的酵母具有致病性,人类与致病酵母的斗争也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认为,我们对酵母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对它的发现和利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本书引人入胜地融合了科学、历史和社会学,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 共生的关系,以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认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生物。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真核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病毒和亚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进化、分类和鉴定,免疫学概论,工业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微生物的发展方向和新知识。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知识。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以及农学、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可教材,亦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全书分为十九章及附录。本书以细胞结构为主线,联系功能及分子水平的内容,将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和分子水平的新理论相结合,侧重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尽量增添与医学及疾病有关的内容,以便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医学特色的一本分子细胞学的参考书和教材。 本书适应医学院校研究生、进修生、青年教师及有关专业科技工作者的需要,不失为一本难得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章。章明确了外来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含义,并概述了外有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研究的现状及进展;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山东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引入的潜在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口岸截获的外来有害生物的种类与分布;第三章研究了山东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各种途径及入侵机制;第四章综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山东的危害,建立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经济损失估值方法,并估算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给山东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第五章提出了山东外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对策和建议;第六至第十章分别对入侵山东的12种有害病原微生物、65种外来有害植物、27种外来有害动物以及山东引入的22种潜在危险性植物、6种潜在危险性动物和山东口岸截获的4种有害病原微生物、52种有害植物、28种有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危害、传播途径、
《抗体理论与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于2005年出版,2009年进行再版。随着当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需求的日益扩大,现予以再版。第二版在版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实验技术,从而使本书更具可操作性。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7章,是生物科学领域中一本较全、较新,全面阐述抗原、抗体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学术著作。上篇共10章,介绍了抗体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抗原与抗原提呈、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等基本理论;此外,还介绍了抗体制备的相关技术。下篇重点围绕抗原抗体反应,用7章例证实验介绍了与抗原抗体相关的常用技术,包括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技术、ELISA技术、抗体封闭技术等,从而使本书更全面和更具可操作性。 本书可供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从事与抗原抗体
本书从基本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入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原理和重要的应用领域。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共15章。上篇章~0章,包括绪论、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工程工具酶、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基因工程载体、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基因的体外重组与转化、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克隆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的检测和基因工程安全与规范;下篇1章~5章,包括转基因动物技术、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芯片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内容。 作为一部教材,本书兼顾理论和应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学校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有关人员阅读的参考书。
在自然界里,有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这就是微生物。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相关感染病的常识,阅读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本书介绍了有关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动物实验技术等内容,分为上篇实验动物和下篇动物实验方法学,共十七章,包括实验动物分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以及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的规范化管理和动物福利等。本书选材新颖,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较详细的实践操作技、既着眼于当前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又关注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动物学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实验动物科技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为“人格心理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旨在探讨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主题,追踪 学科前沿,系统总结人格心理学领域一百多年来的学术成就,向 学术界全面展示人格心理学的 成就,而且以富有人文气息和阅读亲和力的方式来传达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心理学家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帮助读者了解自我。本书阐述人格障碍这一主题,全书由8章构成,分别阐述了人格障碍分类诊断的发展史,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维度诊断,人格障碍的评估方法,人格障碍的生物学基础,人格障碍的毕生发展过程,依恋与人格障碍,认知-情感系统与人格障碍,以及人格障碍治疗的整合视角。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了人体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作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事件为引,用战争策略作比,向读者展示人体和病毒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作者不仅诠释了许多科学理念(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病毒学的发展进程、人类与病毒紧密而微妙的关系,还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难忘经历和对有关病毒的科学研究、医药伦理、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使该书在目前有关病毒的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一次病毒学知识的深度之旅,它让我们明白如洪水猛兽般的病毒有时候比想象中的 加平和无害。
生物物理学是20世纪50牮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物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向更为和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对于医学的认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的现代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学习生物物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已被逐步认识和接受。 为了满足医学生物物理学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北京医科大学二十多年教学的实践基础之上,组织了本校生物物理系7位教授和2位副教授共同编写了本书的版。我们的主导思想是,既要比较系统地介绍生物物理学本身的理论框架,也要照顾到医学实践的需要,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和其它基础医学学科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技术在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避免在讲述本学科各章内容时技术原理及方法占去太多时间,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是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尚无用于实验教学的合适教材,各高校的实验大多是由教师自编教材用于教学,或选用不 适用的其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既不方便也不实用。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中长期缺乏配套实验教材的问题,并为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服务,编者在现有微生物学实验相关书籍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水产微生物日常本科实验教学、研究实践以及前人的经验,参考 外相关资料,针对“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学科发展的需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精选,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本书主要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与水产应用微生物实验两个部分,共包括30个实验。每个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每个实验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了注意事项;每个实验后设置了一些思考题,可对实验进行复习并加深理解;书末附有本书所涉
本书内容共15章,即绪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细胞概述、细胞膜、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内膜系统、核糖体、线粒体、细胞骨架、中心粒鞭毛与纤毛、细胞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细胞工程。本书适合作为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5篇21章。篇为导论,主要介绍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技术等。第二篇为细胞培养技术,包括了各种动物和人细胞的培养,以及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培养等。第三篇为培养细胞生物学研究,包括对培养细胞的分析、亚细胞器分离和亚细胞器蛋白质、基因的显示方法等。第四篇为培养细胞信息学研究,包括细胞信息传递与调控、大分子的制备和导入细胞、蛋白质的修饰和基因表达等。第五篇是培养细胞学的应用研究,主要介绍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病毒学、免疫学、肿瘤学、药理学、细胞毒性与遗传毒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功能性细胞的制备与生产等。 本书对从事生物学、医学、药学等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生、广大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生物医学开发研究和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是水产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尚无用于实验教学的合适教材,各高校的实验大多是由教师自编教材用于教学,或选用不 适用的其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既不方便也不实用。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中长期缺乏配套实验教材的问题,并为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服务,编者在现有微生物学实验相关书籍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水产微生物日常本科实验教学、研究实践以及前人的经验,参考 外相关资料,针对“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学科发展的需求,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精选,完成了本书的编写。本书主要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与水产应用微生物实验两个部分,共包括30个实验。每个实验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每个实验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了注意事项;每个实验后设置了一些思考题,可对实验进行复习并加深理解;书末附有本书所涉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而动物实验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基础医学实验动物操作基本技能》一书主要讲述了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及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全书分六章,分别详细介绍了实验动物的分类、环境与控制、饲料和营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动物性别鉴定、年龄鉴别、实验动物的捕捉与固定,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分组、被毛去除方法及麻醉,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体液采集方法;实验动物处死及实体检查;常用实验动物的针灸图谱等内容。本书适合医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实验室相关人员使用。
坚持到生活中去画速写,对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直觉判断力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决定性意义。速写的作画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快速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场面是速写的基本要求。画速写要做到快速准确、概括简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训练以外,还需对人体结构、比例、运动规律和透视规律有的认识。
大约在二十七亿年前,地球上还没有其他生命体,微生物家族主宰着地球,有一种叫作古菌的微生物与我们所熟知的细菌共生在地球上。 经历上一次大战后,甲甲、热热、盐盐三只古菌决定跟随陈博士继续它们的冒险。在与陈博士及其他微生物专家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古菌三兄弟结识了帮助人类净化污水的碱杆菌,协助人类合成青霉素的青霉菌等生活在人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有益微生物,三兄弟见识了它们对抗有害微生物的全过程,并听从讲解学习了它们与人类共同成长的历史。随后,科学考察深入南极地区,古菌三兄弟再次发现了适合定居的场所,是继续跟随科考冒险,还是在此驻足安心修养?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绘而成。本书共记载中国的两栖动物已知种302种(亚种),其中包括3个新品种、1个新属。每个种有彩绘图或墨点图、文字叙述、地理分布图,还有纲、目、科、属的主要特征和各阶元成体、蝌蚪、卵群的检索表。书内有形态图449幅,其中彩绘图360幅,墨点图89幅,绝大多数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近模式本产的标本绘制而成的。文本后还附有中文名、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中国部全面系统的两栖类彩绘图鉴,记载了迄今为止的中国已知物种,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工具书。 本图鉴可供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校、农林牧业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供海关、商检、邮政、交通、防疫、卫生等单位有关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