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读者可以和无缘谋面的历史巨人或不相识的朋友进行精神的对话。 本书搜集、整理了北大、清华两所院校曾经和现在的大师们的人文思想精髓,以大师们真实的经历细致讲解了如何形成宽容和善、积极乐观、淡定自信、低调谦和等良好的人文品格,以及如何将这些品格所散发出来的力量运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解读当下人生困惑,更好地提升个人魅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北大清华国学课》是所有对人文有兴趣,希望更多了解人文思想的读者的案头,也是广大在校学生随时翻阅、培养正确人生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读物。
本书全面介绍了Go语言的特点、安装部署环境、工程规范、工具链、语言语法、并发编程模型以及在多个编程实战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Go语言并发编程模型和机制。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了Go语言编程环境搭建、Go语言基础编程、Go语言并发编程方法及其原理,以及使用Go语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案例讲解。 本书适用于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从业者以及对Go语言编程感兴趣的爱好者,非常适合作为Go语言编程进阶教程。
本书简要介绍了金银文化发展历史,金银基本知识及金银的市场价值;在古代金银器部分重点介绍了先秦两汉、唐宋、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就金银器的器型、纹饰、工艺、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挑选出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金银器精品以供读者赏析。在现代金银器部分重点介绍金银饰品、金银器、金条、金银币的特征,就金银饰品的选购要领与服饰搭配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对古今各类金银制品鉴别及保养方法进行了细致介绍,并作了投资价值、收藏渠道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分析。 本书可供金银器、金银饰品、金银币、金条选购、收藏者阅读赏析,也可对现代饰品的选购、佩戴、投资提供指导。
雷舜东主编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医疗突破口)》共9章,分别介绍了靠前医疗现状,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技术内幕,典型可穿戴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应用案例,可穿戴医疗设备生态系统,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挑战与前景等内容。 本书适用于医院管理部门或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同时也适用于对医疗信息化及大健康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这本书,将为读者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古代篇,收录了自宋、元至明、清间的福建印人;下卷为近现代篇,收录了民国至今时的福建印人。全书以清代为分水岭,既简单明了,又与所引文献相合。此外,全书采用文言文的格式,历史与艺术并重,资料性与可读性并重。
ES6 (又名 ES2105 )是 JavaScript 语言的新标准,2015 年 6 月正式发布后,得到了迅速推广,是目前业界超级活跃的计算机语言。《ES6 标准入门(第2 版)》是的一本 ES6 教程,在前版基础上增补了大量内容——对标准进行了的解读,所有新增的语法知识(包括即将发布的 ES7 )都给予了详细介绍,并且紧扣业界开发实践,给出了大量简洁易懂、可以即学即用的示例代码。 《ES6 标准入门(第2 版)》为中级难度,适合对 JavaScript 语言或 ES5 已经有所了解的读者,用来提高水平,了解这门语言的发展;也可当作参考手册,查寻 ES6/ES7 新增的语法点。
本书围绕当前常见的HNC-21/22M华中世纪星、西门子802D和FANUC 0i 三种数控系统的宏程序编程设计展开。全书共分4章,章介绍HNC- 21/22M华中世纪星、西门子802D和FANUC 0i三种数控系统的用户宏程序基础理论知识及宏指令调用格式和特点;第2章介绍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典型零件和非圆曲线零件的宏程序编程技巧和编程实例;第3章介绍在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上进行典型零件和非圆曲线零件的宏程序编程技巧和大量的编程实例;第4章详细讲述了实例零件的工艺分析和程序设计。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数控技术用书,特别适合高技能数控人才使用,并可供数控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参考,也可供各类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本书可作为各类竞赛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高级工、数控技师、高
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之后,为了坐稳江山,召集魏征、虞世南等,把从上古到唐朝所有关于修、齐、治、平的知识集合到了一起,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是为《群书治要》。唐朝之后,几经战乱,《群书治要》在中国失传了。直到近代,它才在日本被发现,重新传回中国。习仲勋于2001年为《群书治要》题字“古今镜鉴”。 《群书治要》成书至今已过千年,时代在变化,世界在改变,但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人们的内心法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昔日皇家秘而不宣的隐性知识,依然在支配着这个世界。 梁冬面向当下芸芸众生的烦恼与郁闷,用“串烧”风格,还原唐太宗的心法,解读《群书治要》。发现原来小到个人的爱情与家庭,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等等,所有人生与社会游戏背后的规则都逃不出李世民每日把玩拿捏的心法。
廖清奎主编的《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3版)(精)》全书共分15章,涵盖儿科学各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用药等,以“症状”为中心,简述每个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重点呈现临床思维过程,详细阐述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书保持了版(1988年)、第2版(2005年)的风格和优势,增强了实用性、逻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新生儿症状章节。特别是运用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等新的理念,对近年儿科学领域发展较快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干细胞移植术、输血医学、抗生素应用等新理论、新观点进行了重点描述和介绍。 本书除可作为儿科医师的临床工具书外,也适宜社区全科医师及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本书从如何询问病史,如何进行体格检查,如何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何观察和总结病情变化,以及书写住院病历的技巧和查房技巧等方面做了新颖的示范性尝试。就如何综合分析这些资料,并从中捕获疾病的诊断线索,按图索骥地提供了临床经验。着重提出了疾病的诊断线索和思维程序,叙述了临床各科常见的“疑难”病和“疑难”的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技巧。 为了更符合和适用于临床,该书以作者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作为资料;以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为编排顺序;以查房分析的形式,综合临床各种资料对疾病诊断进行逐一剖析,由浅入深,耐人寻味。又以年轻医师提问的方式,强调诊断所涉及的难点或疑点,最后分析误诊的原因,总结出临床体会和教训。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利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对病案中所提供的错综复杂的资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