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学》自从1991年第二版出版之后,人们对这一领域内研究成果和进展有了较深了解,更有理由认为第三版的出版对了解血液恶性肿瘤的本质及其治疗方面已有惊人的进展。第三版引用了*的,近2年来的大量文献资料,并按照过去几版同样的设计,使其成为一本易懂的、内容渊博的书籍,既面对血液及肿瘤专家,也适用于内科领域中从事这方面专业的人员。本版还增添了新的5章,其余各章也进行了广泛改写。新增5章涉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多性骨髓瘤及其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骨髓采集、加工处理、贮存及移植;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及其应用;血液恶性肿瘤病办的心理治疗。大约有100位作者参加编写,其中新作者占30名以上,为本次出版贡献了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提供了新鲜血液。本版和前几版一样分为5篇其包括:慢性白血病及相关
本书概述了抗襄药物沿革、发展趋势和药理学基础。从分子药理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及毒副作用和临床作用。本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各类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亲增了抑制拓扑异构酶药物、基因治疗、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多药抗药性及其逆转剂等章,为各药的基础理论提供根据。后半部分对于11个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等作了介绍,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头颈癌、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沁尿生殖系统肿瘤、妇科癌、乳腺癌等;并新增了脑瘤的治疗,为临床实用治疗各类肿瘤提供具体方法。 本书是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有机结合的专著,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和*进展。本书第二版又吸收了版以来的新理论、新药品,因此特别适合从事抗癌研究、教学的人员及肿癌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林丽珠、肖志伟、张少聪所著的《中医治肿瘤理论及验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乃理论探讨,先阐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于肿瘤之运用,试探六经传变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并据六经辨证及杂病辨治立法,以方证相对辨治肿瘤及并发症;再详述历代医家学术沿革,并阐述治癌八法及方药,辅以现代药理进展以征其理。下篇为林丽珠教授临证治验,以病种分类,列述文献以阐学术观点,并附详细验案,以及中西医肿瘤进展评价。后附治疗肿瘤常用方剂,以及常见肿瘤食疗方。可供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者学习和参考。
癌症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社会化的程度。现在,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癌症的威胁。目前我国每年大概有200万人患癌症,有150万人死于癌症。下面这些与癌症防治有关的内容你了解吗? ·癌症早期的十大报警信号;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症癌患者如何正确的就医; ·癌症的三阶梯上痛法; ·癌症康复的五项基本原则; ·预防癌症应从哪几个方面做起。 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全面了解癌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它的防治方法,还可以悠闲地坐在家中,通过观看现场讲座VCD,与权威专家面对面,听专家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本书为燕京医学流派传承系列丛书之一种,为《燕京中医肿瘤学派源流及发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笑民、杨国旺主编。本书回顾了自1840年到现在燕京中医肿瘤发展概况,介绍了燕京中医肿瘤学派代表性人物(如郁仁存、张代钊、余桂清等)及 医家(如段凤舞、王沛、朴炳奎、李佩文等)、名院(如北京中医医院、东方医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验方验术等,展望了燕京中医肿瘤发展前景。肿瘤领域的日新月异发展,促进了中医肿瘤学走向规范化、 化、个体化,形成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思想。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尤其是关于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在编写过程中,结合当前肿瘤标志临床实际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情况,将有关内容归纳、划分为五章。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章内容,在每章开始时,均进行了扼要介绍,以供读者借鉴参考。各章内,每篇内容均又可分别独立成文。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人们对淋巴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2008年,WHO更新了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沈志祥,朱雄增主编的这本《恶性淋巴瘤(第2版)》按2008年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将全书分为5篇48章,分别阐述各类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胞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并介绍了一些与淋巴瘤相关或相似的疾病。《恶性淋巴瘤(第2版)》适用于各级医院的血液科和肿瘤科医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其他各科医生和医学生借鉴。
《黄金昶肿瘤专科二十年心得(精)》分为肿瘤各论篇,合并症与并发症篇和化疗不良反应篇三部分。垒部为个人临床经验总结, 非坐而论道之作。创新与实用是本书韵鲜明特点,贯穿本书的每一章节。用中医辨证观点对现代医学治疗方案的去伪存真深度解读、肿瘤审西医理论结合临床效验的探索,以及对肿瘤中医治疗的新见解、新观点等都是本书的创新点,也是中医肿瘤学术的剖新点,丰富了中医肿瘤学的内容。书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治疗手段都是临床验证有效的,相对捷效的。治疗方法简单易学易行;而且对临床诸多疑难问题,在本书和《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中均能找到满意答案,实用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黄金昶肿瘤专科二十年心得(精)》主要读者对象为肿瘤医生、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爱好者、肿瘸患者及其家属。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及时反映了近年医学各学科*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文字资料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光盘进行展示,是我国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临床肿瘤学》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老年人乳腺癌治疗现状与展望、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等内容。
本书的主旨在于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当前对胃肠道癌的外科处理。强调医学与放射肿瘤学家的密切相互合作,介入胃肠学家和放射学家有力的相互支持。在有关当前病原学,分子和肿瘤生物学、诊断和监测手段等的权威的介绍章节中,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描述是言之有据的。尽管编撰本书的主要动机是为外科医生提供一本*的参考书,但此书将对胃肠病学家、内科肿瘤学家和放射治疗学家同样有用。我们聘专家均受命综合当前知名专家,对胃肠道癌症外科治疗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书允许临床医生在当前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在个别问题上可以发展合情合理的治疗计划。各种“在线”服务和大多数医学图书馆都提供计算机入口,因此,这种治疗计划可参阅当前文献而便当地加以补充。
全书阐述了人体各部位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揭示了各级别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向癌症转化的过程,以及该如何处理,提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220万人。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我国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位死因,农村居民的第二位死因。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为160万人,每4~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癌症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势必需要将肿瘤学设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势必需要对肿瘤学的临床医学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投入。 20世纪80年代,肿瘤学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除肿瘤专科医院外,绝大多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都已设立肿瘤学专科,许多二级综合医院也已设立肿瘤科,自此,肿瘤学科在专业人员编制、肿瘤学科研究生培养、专科进修学习、技术及设施配备等诸方面快速发展。目前,肿瘤学科已逐渐成为重要的临床学科。尽管如此,我国的肿瘤学规范化诊断与治疗还存在很多
所谓奇难病症,是指某些常见的疾病所出现的不常见证候,或某些罕见的疾病所出现的罕见证候,以致给临床正确的诊断与治疗造成某些困难。实际上医生概念中的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况,使辨治显得棘手。如曾治一位病人,系某杂志社社长,患严重神经衰弱综合征,彻夜无眠,头痛如劈,汗出不止,全身怯寒,虽六月盛夏,竟着毛衣,病情辗转,长达半年,曾在某省医院诊治三月之久,经西医对症处理,中医温阳散寒,固表欲汗,养心安神等,罔有效果。后愚细心审证,用清热涤痰,镇静安神法等,收到良好效果。 丛书按内科病、外科病、妇产科病、儿科病、皮肤病性病、肿瘤病、男科病、骨伤科病等分册,各病选辑,以西医病名为主,有常见病,有罕见病。病名之下,首列概念,后以《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特
本书作者根据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其亲属经常提出的有关膀胱癌治疗与护理相关问题,设置了治疗护理、营养饮食、服药事项、心理帮助、功能康复和日常保养六个部分。对膀胱癌患者的护理和日常照顾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书写作内容力求实用、通俗易懂,从医学专业角度给读者以最实用的帮助。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治疗原则,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学治疗、介入治疗、中医药治疗、癌症疼痛与姑息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本书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观点新颖,实用性强,对妇科肿瘤医生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回顾了肿瘤学的发展史,认为肿瘤学研究是从宏观走向微观的过程,作者将其分为四个时期,即“整体→器官→细胞→分子”:1)整体时期: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黑胆汁淤积是造成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盖伦则将体液学说丰富成体系化,肿瘤研究进入了整体水平时期,放血等疗法大行其道;2)器官时期:1543年,随着解剖学的解禁,安德烈?维萨里出版了《人体构造》一书,标志着肿瘤学进入了脏器水平,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逐渐得到认可;3)细胞时期:1858年,随着显微镜的引入,鲁道夫?魏尔啸创立了细胞病理学,认为细胞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是肿瘤疾病的基础,标志着肿瘤学从器官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化疗、激素、细胞培养、动物模型技术等广泛应用;4)分子时期: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詹姆斯?沃森发现了DNA的
本书由山西省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吸收了国际和国内同仁对乳腺癌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体会撰写而成,旨在对乳腺癌的治疗加以重新认识,摒弃只重视手术治疗的思想,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本书重点介绍了乳腺癌的各种非手术疗法及该领域国际*成果与研究进展,较详尽地阐述了乳腺癌的流行病学、普查、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心理治疗、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护理、乳房保健、患者生活质量与疼痛评估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