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肿瘤属于慢性病,而治疗仅仅是在特殊时间节点干预慢性病,更多的时间患者应该从“调病+养病+防病”三个角度去思考和践行。 本书揭示了在肿瘤康复过程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所占预后权重的60%,而医师、康复师、辅助的产品仅占40%,患者和康复师之间是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 作者钻研慢性病康复十年,拜访慢病康复领域知名专家,获得指点,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成功。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归纳整理出一套理论体系,从病机入手,从病因改变,如此方能实现慢性病的康复。
本书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黄焰主编。本书讲述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外科处置的原则、各类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本书适合普通外科医师等参考阅读。
《301健康科普丛书 :肝硬化》以问答的形式,对与肝硬化有关的知识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叙述。内容较为丰富,包括预防、诊断、治疗、调理、护理,以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等。 适合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普通读者,尤其是肝炎肝硬化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以肺癌临床实践为基点,整合了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基础篇、诊断篇、治疗篇、临床研究方法篇,从肺癌的基础研究、诊疗进展及临床研究探索等不同层面展开叙述,紧紧围绕肺癌临床研究这一主线,结合肺癌领域的经验和数据,全方位地为读者呈现了当下全球范围内肺癌研究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本书共分为五篇二十九章。篇为绪论,主要介绍肿瘤护理的一些相关知识。第二篇为肿瘤的诊治及护理,包括不同肿瘤治疗手段的护理及日常的护理。第三篇为不同肿瘤患者症状的护理,针对不同的肿瘤前后反应,给予不同护理的建议。第四篇为肿瘤的多维度护理,包括心理支持以及临终关怀等。第五篇是不同肿瘤疾病的护理,这部分涵盖内容比较多,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方式,此外,本篇还给予出院后的康复指导计划,大大方便了护理工作者的临床指导。附录部分包括各种评估量表、抗癌药物、常见医学检验指标、肿瘤标志物等,以便护理工作者快捷查阅。 本书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尤其突出了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出院康复指导、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等相关内容。
《血液肿瘤学》自从1991年第二版出版之后,人们对这一领域内研究成果和进展有了较深了解,更有理由认为第三版的出版对了解血液恶性肿瘤的本质及其治疗方面已有惊人的进展。第三版引用了*的,近2年来的大量文献资料,并按照过去几版同样的设计,使其成为一本易懂的、内容渊博的书籍,既面对血液及肿瘤专家,也适用于内科领域中从事这方面专业的人员。本版还增添了新的5章,其余各章也进行了广泛改写。新增5章涉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多性骨髓瘤及其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骨髓采集、加工处理、贮存及移植;其他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及其应用;血液恶性肿瘤病办的心理治疗。大约有100位作者参加编写,其中新作者占30名以上,为本次出版贡献了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提供了新鲜血液。本版和前几版一样分为5篇其包括:慢性白血病及相关
本书概述了抗襄药物沿革、发展趋势和药理学基础。从分子药理学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抗癌药物的作用原理及毒副作用和临床作用。本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各类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亲增了抑制拓扑异构酶药物、基因治疗、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多药抗药性及其逆转剂等章,为各药的基础理论提供根据。后半部分对于11个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等作了介绍,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头颈癌、肺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沁尿生殖系统肿瘤、妇科癌、乳腺癌等;并新增了脑瘤的治疗,为临床实用治疗各类肿瘤提供具体方法。 本书是肿瘤药理学与化学治疗学有机结合的专著,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和*进展。本书第二版又吸收了版以来的新理论、新药品,因此特别适合从事抗癌研究、教学的人员及肿癌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林丽珠、肖志伟、张少聪所著的《中医治肿瘤理论及验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乃理论探讨,先阐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于肿瘤之运用,试探六经传变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并据六经辨证及杂病辨治立法,以方证相对辨治肿瘤及并发症;再详述历代医家学术沿革,并阐述治癌八法及方药,辅以现代药理进展以征其理。下篇为林丽珠教授临证治验,以病种分类,列述文献以阐学术观点,并附详细验案,以及中西医肿瘤进展评价。后附治疗肿瘤常用方剂,以及常见肿瘤食疗方。可供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为肿瘤概论,内容覆盖肿瘤学基础与治疗、肿瘤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药物治疗学基础与进展,为理解掌握各种肿瘤及其诊疗奠定基础。中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全面阐述了各种常见肿瘤疾病。对于各类肿瘤分别述及其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药物治疗等内容,做到言简意赅,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使药师容易掌握。下篇为肿瘤治疗及辅助治疗药物。在概述各类药物研发与应用进展的前提下,详细描述各类药物中重点药物的基本特征、主要作用、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使药师能全面了解肿瘤专业的应用药物概况及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三篇的编写过程中,在做到概括基本内容的同时将其相应研究进展与指南贯穿其中,尽力使其保持其新颖性、实用性与先进性。 本书主要面向临床药师,也适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医师阅读、使用。
编著者们总结十余年亲自操作治疗数千病例的经历以及扎实的实验结果;全书围绕肝癌局部治疗临床应用实践,从微创治疗原理基础、介入超声操作、射频消融治疗规范、适应证选择、治疗策略方法、并发症处理到联合治疗、基础研究等诸方面进行阐述;并配以大量操作技巧示意图及疑难病例治疗资料,力求实用易懂。 本书强调了影像学指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重要学术观点,涵盖内容较系统全面,力争量化地制定我国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肿瘤治疗方案,由于设计较严谨合理,受到国际该领域人士好评。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人们对淋巴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2008年,WHO更新了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沈志祥,朱雄增主编的这本《恶性淋巴瘤(第2版)》按2008年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将全书分为5篇48章,分别阐述各类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胞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并介绍了一些与淋巴瘤相关或相似的疾病。《恶性淋巴瘤(第2版)》适用于各级医院的血液科和肿瘤科医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其他各科医生和医学生借鉴。
人类抗击癌症投入不菲然而结果不甚理想。本书作者提出了“癌症是一种代谢病”的全新观点。全书分21章详细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证据及相关临床实践。作者围绕癌症起源的争议现状、以往研究的癌症模型、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能量学研究、癌细胞的呼吸功能和引起癌细胞呼吸障碍的关键环节、线粒体的抑瘤性及其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等大量医学研究做了总结分析,提出癌症起源于代谢异常的观点,将癌症的问题定位于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从而对现行的癌症治疗策略做出重新评估并研究设计了癌症代谢治疗的新方法——生酮饮食,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癌症预防,为当今抗击癌症提出了新思路。
本书共分四章:章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医对萎缩性胃炎的认识,第三章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第四章萎缩性胃炎的调养。内容科学翔实,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良好读物,也适用于胃病患者自我。
本书的主旨在于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当前对胃肠道癌的外科处理。强调医学与放射肿瘤学家的密切相互合作,介入胃肠学家和放射学家有力的相互支持。在有关当前病原学,分子和肿瘤生物学、诊断和监测手段等的权威的介绍章节中,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描述是言之有据的。尽管编撰本书的主要动机是为外科医生提供一本*的参考书,但此书将对胃肠病学家、内科肿瘤学家和放射治疗学家同样有用。我们聘专家均受命综合当前知名专家,对胃肠道癌症外科治疗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书允许临床医生在当前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在个别问题上可以发展合情合理的治疗计划。各种“在线”服务和大多数医学图书馆都提供计算机入口,因此,这种治疗计划可参阅当前文献而便当地加以补充。
全书阐述了人体各部位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揭示了各级别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向癌症转化的过程,以及该如何处理,提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为配合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推行,针对肿瘤临床病历书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辽宁省卫生厅和辽宁省抗癌协会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常见肿癌规范病历质控标准及书写指南》,经过多讨论、反复修改,历经一年多的辛勤工作,本书终于问世了。本书是一本与《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相匹配的工具书。可指导肿瘤临床医生在病历书写过程中,更科学、准确地执行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在管理工作中提供检查、评估的质控标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这必将极大地推动肿瘤临床诊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促进癌症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
本书是本老年肿瘤专业的专著,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储大同教授主编。全书详细介绍了老年肿瘤学的现状和发展、衰老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抗肿瘸药物在老年人群的代谢特点、老年肿瘤患者的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并分别介绍了老年人群常见的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肾癌、恶性黑素瘤、妇科肿瘤、恶性血液病等的疾病特点和标准诊疗等。 全书内容全面、资料新颖、实用性强,不失为一本认识和诊治老年肿瘤的经典专著,适于肿瘤科医师及内科、妇产科等科医师参阅。
肿瘤之名源远流长,早在2000-3000年前,埃及和我国已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但远不在常见病之列。本世纪初肿瘤在世界各地仍是比较罕见的疾病。我国直到50年代初,在北京市居民病死率中肿瘤占第9位。目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死亡原因的、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中医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一领域中并没有取得令外医学界公认的重要成果,无论学术界或民间,无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都有不少争论和误解。有的否定和贬低,有的则过分夸张, 同时对其作用机理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中医治疗肿瘤的科学原理,实事求是评价其作用和效果,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过程的认识是“病”,由于现代医学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