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征主编的《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精品图书)(精)》为高等医药院校精品教材《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4章,为皮肤病性病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皮肤病的症状、体征和基本诊断方法,皮肤组织病理及皮肤性病治疗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共23章,介绍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部分少见疑难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全书共有图片405幅,其中彩色照片396幅,彩色示意图6幅,黑白照片3幅。本书为华中科技大学立项精品课程教材,适合五年制、六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英文教学使用,也适合中文教学和皮肤科专科医师及规培生使用。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对人类五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医是自明清以后传入我国的一种东西方医学,对我国近、现代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既有古老闻名的中医,又有技术先进的西医,实在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医、西医各有优缺点,如何将二者有效的结合,为人类开拓出了一条医学的新路子,是我国广大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全书约130余万字,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部分。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况;总论部分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医皮肤的解剖、生理以及中西医皮肤病之病因、症状、病理、诊断等;各论部分以西医病名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每一种皮肤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和该种皮肤病的中医称谓
《实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一本由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医师们编写的,较详尽的介绍了中医、西医关于皮肤病及性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特别突出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经验。本书的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汇了国内外对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作者临床诊治经验;其二是全书兼收了少见病、罕见病或新近发生或认识的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在皮肤科的表现,因此对从事皮肤病及性病的专科医生不失为一本有用的临床及教学的参考书,其他各科医师,特别是基层的全科医师也会通过该书来解决一些I临床实际问题,一般读者也会通过此书增进对皮肤病及性病的中西医知识的了解。
《当代皮肤性病科妙方(第4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编者从近年来医药文献所载的大量中医药方中,精选了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且制作简单、药材易得的皮肤性病科药方1000余首,按性病和各类皮肤病分类编排。全书共涉及常见皮肤病、性病110余种,每首药方均包括药物组成、制用法及疗效等,并附参考文献。
杨志波主编的《湿疹中西医诊疗指南》简要阐述了中医、西医对湿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诊疗指南及路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预防和护理、疗效评价,以及名医验案选读、古籍选读、研究进展、疑点与难点讨论等基础,重点介绍与解读了湿疹皮炎中西医诊疗共识(2009讨论稿)、中国湿疹疹疗指南(2011年)、湿疹中医诊疗方案、慢性湿疮(湿疹)外治方案(草案)和湿疹中医临床路径。《湿疹中西医诊疗指南》内容深入浅出、系统全面,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实用,适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科医师借鉴使用,也可供湿疹患者阅读参考。
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临床基础,包括皮肤病的症状,诊断、治疗以及皮肤保健与美容(共四章);第二部分为临床疾病,分别以原发性皮损和皮损好发部位为主列出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共计疾病170种,鉴别的病种约800种。本书的鉴别诊断大部分以列表方式,简明扼要并配有英文病名,有利于查阅相关文献。为增加直观性,配有196幅彩色皮损照片,以供鉴别参考。本书附有常用医学检验参考值、疾病索引及与皮肤病性病学有关的网站。本书不但适用于皮肤科专业医生,对全科医生、其他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医学生均有参考价值。
《精编皮肤科药物手册》收集的皮肤科外用药处方,有些载于我国及国外药典,有些是国内医院长期使用或省级医疗机构专著中介绍的,还有一些是原西安医科大学皮肤科多年的经验方,都是久经临床应用的有效制剂。据了解有的医院已将自制制剂弃之不用,有些年轻大夫也对此知之甚少,日常治疗依靠成药,这一倾向是值得商榷的。
近年来,皮肤性病学的临床研究进展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病种、新诊断手段和新的治疗药物,尤其是循证医学的理念在外逐渐得到认知和接受,在皮肤性病学中已取得相当多的新成果。为了及时反映这些新内容,向临床一线医师普及,达到知识更新,《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第二版)》在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修订,使之具有如下特点:①增加临床相片,尽量做到至少一病一图,方便读者看图识病,精简临床文字描述;②病名等增加了英文,以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查询;③增加新的常见和部分疑难病种,特别是反映我国皮肤科新发展的病种;④更新过时内容,增加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新方法、新药物;⑤将外有关循证医学方面的内容加入到每一疾病治疗的最后,单独列为“循证医学证据”。希望以此书为契机,吸引更多的临床医师熟悉和应用当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