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很多病症都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一旦出现气滞血瘀,人体的经络就会受阻,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瘀肿疼痛,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图文对照、分门别类讲解十二经络疏通法,主要通过揉、按、推、拿等基本的手法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进代谢物的排出和瘀肿的消散,使经筋得到气血的濡养,病痛得以祛除,从而能够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针灸甲乙经》是晋代名医皇甫谧编集而成的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对中医针灸学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本书分为“原文”“白话译文”“注释+解读”三部分内容。“原文”部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刻医统正脉本为蓝本,并参考了明正统本、明蓝格抄本和《素问》《灵枢》《难经》《黄帝内经太素》《千金方》《外台秘要》《类经》等后世医家的勘校注释编写而成。“白话译文”部分,文字简洁,通俗易懂。“注释+解读”部分,对难解的字进行字义、读音解读,详尽准确。本书内容全面,辅以大量图表,便于理解和记忆,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西学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针灸甲乙经》是晋代名医皇甫谧编集而成的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对中医针灸学的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本书分为“原文”“白话译文”“注释+解读”三部分内容。“原文”部分,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刻医统正脉本为蓝本,并参考了明正统本、明蓝格抄本和《素问》《灵枢》《难经》《黄帝内经太素》《千金方》《外台秘要》《类经》等后世医家的勘校注释编写而成。“白话译文”部分,文字简洁,通俗易懂。“注释+解读”部分,对难解的字进行字义、读音解读,详尽准确。本书内容全面,辅以大量图表,便于理解和记忆,适合中医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西学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汤头歌诀》由清代汪昂撰写,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个,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等,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汤头歌诀》刊行颇广,现存版本有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等50余种。汤头,方剂学名词,即汤方,指以内服煎汤剂为主的药方。本书以《汤头歌诀》原著为蓝本,对书中的方剂进行译注、讲解,用简单明了的白话对每个方剂的出处、配方、用法、功效、主治等进行解释,并配以图表等辅助说明,尽量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在中医上,穴位是针灸的刺激点,学名叫输穴,是经络与气血在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既能够反映体内气血的病理变化,也能够反映体内脏腑的病理变化,同时也是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按压等手法按摩穴位,能够促进能量(气血)的流动,刺激穴位区域的神经和组织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增强自愈力及免疫力,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协调,使身体更加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