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老饕的黃金年代在宋朝! 只有在宋朝,才會誕生世界上*偉大的飲食文化! 我們喜歡圍著圓桌一起吃飯。源於何時?宋朝。 熱鍋快炒是中菜的靈魂。炒菜何時開始成為烹調主流?宋朝。 千年來,宋朝的食物從未走遠。 烹、燒、烤、炒、爆、溜、煮、燉、滷、蒸、臘、蜜、蔥拔等烹調手法在宋朝成熟。餐飲業在北宋都城汴京打破了坊市界限,從皇宮正門至大街小巷,到處可見「賣吃的」。宋朝之前,大部分人一天兩餐;從宋朝開始,一日三餐才成為習慣。經濟富裕的宋人習慣點外賣或買現成食物,並徹底揚棄了席地而坐,現代桌椅從此定型至今。 吃個不停的宋朝老祖先留下了享譽全球的中華料理,愛下廚的士大夫、身負絕藝的宋代廚娘、揣著羊肉上朝的官員,還有那些酒樓、小攤、外賣、飯館,以及十遂羹、雲英麵、通神餅 統統宣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