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西方社會是個 公民社會 (civilsociety),而 公民 的 概念,就西方史而言,實與 市民 密不可分。西方市民社會的發展過程中, 城市共同體(comune)的出現,在韋伯看來,無疑是其中最具關鍵性的轉捩點 。然而此一共同體之得以形成,卻又是奠基在與傳統束縛--包括氏族的羈絆 ,外來政治支配等--的決裂上。韋伯之所以用 非正當性的支配 來形容西 方的城市,正是為了要突顯出這些城市共同體支配權力的自主性,以及其權力 來源之掙脫傳統的 篡奪性 。這樣一個市民社會的發展過程,是有意了解現 代公民社會的讀者,不能不掌握的背景知識。
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 「人生學校」創辦者艾倫?狄波頓最愛的一本書 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師約翰?伯格的人文凝視 攝影家尚?摩爾近70幅影像紀實 見證人性 社會 醫療 省思醫病關係的經典之作 陳佳琦(藝評家、攝影史研究者)──專文導讀 因為醫師,患病之人得以認識病痛,有了希望, 也得以重新找回自己是誰。 人們習慣將醫生看成專業的知識份子、特權人物,但在這偏僻的村莊裡,醫生是集體記憶的資料庫,是安定人心的祭司。這座村莊裡的人很幸運,他們有一位好醫生。而事實上,醫生才是其中最幸運的人。他身處生死交界,卻極少真正被推到赤貧與垂死的殘酷前線。本書由伯格的文字思索與攝影師摩爾的攝影捕捉,記錄約翰?薩梭醫生的行醫日常,進一步探討關於人性、社會,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