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不只是一種研究工具。 「田野」更是不確定年代的處世技藝! 田野是什麼?「田野」一直在改變。 今日,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空間,越來越多人在「做田野」。不論是在紐約華爾街、西方與非西方的科學實驗室、世界各地的電子工廠、醫院診所、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棲地、「第二人生」的線上虛擬遊戲,甚至是殘酷的戰場邊緣。有越來越多領域伸臂擁抱「田野」,期待「田野」能帶來更正確的市場評估、更精準的受眾認識,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不只強調演算法的大數據夯;與大數據精神完全相反,強調「純手工、親體驗」的田野工作,也正夯。 反觀已經強調「田野工作」一百年的人類學者,卻丟出了一個個對「田野」的疑惑。什麼是田野的典範?傳統田野強調的長期浸淫,在今日高度破碎化的社會中還
商品简介 印度是一個有悠久歷史與文化的古國,要了解印度,非研究印度歷史不可。《印度歷史故事》這部故事體的印度史,由國內研究印度文學的糜文開教授所撰述,多方取材印度故事的原始資料,而書中的每個故事,正往往代表著所屬時代的時代性,使其有文學趣味外,亦具歷史的真實面,是一本喚起大家對印度歷史發生興趣的好書。
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 二十一世紀家庭與教育學界的里程碑 重量級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的經典著作 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不同階級、不同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有多麼迥異? 童年的不平等,也複製了未來的不平等 【2003年,榮獲美國學界各項大獎】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SA)評審大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文化類、家庭社會學*佳書籍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童年與青年研究傑出獎、社會問題研究C. W. 米爾斯獎 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走訪了十多個家庭,帶著團隊深入教養現場, 觀察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也目睹家庭與體制的社會互動。 作者發現:階級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規劃栽培 vs. 自然成長,階級帶來的起跑點不平等 社會階級除了帶來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也使得父母偏
這是一種由少數商人組成的壟斷經濟。受到十字軍東征的帶動,義大利半島的城市大發戰爭財的同時,逐漸引領歐洲走出中世紀的框架與低迷,其中號稱「東地中海女王」的威尼斯是為人關注的成功案例。然而,後來何以威尼斯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讓位給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交棒給倫敦、倫敦被紐約取而代之?一個城市能扮演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為何?其興衰各有什麼樣的徵兆? 這五百年的歐洲發達史,世界其他各地 (美洲、印度、遠東、歐亞大陸內陸、非洲、俄羅斯)與之有何關聯?工業革命何以首先出現在英國?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兩者的相互關係。 作為歷史上一個新穎的經濟主張「資本主義」,我們將如何評價?貧富差距的擴大是資本主義的結構使然,抑或是「政治」的失敗。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 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 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quan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 立法委員 王婉諭‖圖文作家 吉娜兒‖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成令方‖律師、作家 呂秋遠‖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周于萱‖律師娘 林靜如‖ 吾思傳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教授 畢恆達‖ 作家 蔡詩萍‖律師 賴芳玉‖立法委員 賴品妤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2019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佳商業圖書獎 2019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獎 2019年英國Books Are My Bag讀者票選獎得主 《泰晤士報》2019年時事類*佳書籍 《新政治家》、《觀察者報》、
網民因為無組織,才能無中生有成為創新組織! ——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這是歷史上頭一遭,掌控全球合作的工具竟然非由政府或機構組織所獨有。網際網路和行動電話改變了人們群聚及合作的方式,也同時燃起了一場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克雷.薛基會在書中告訴我們,這些工具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做事的方法,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天生就愛聚在一起,而網路工具消除了集體行動的種種限制,於是——鄉民全都來了! 人類熱愛群聚、分享和互助合作,可是溝通協調的困難,卻阻礙了我們想要「在一起」的天性。不過自從有了網路,一切都不一樣了!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幫助我們聚在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標:揪團、分享照片、集體評論、搞革命……,還有什麼是我們不能一起做的呢? 傳統的組織不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