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中論》的最佳解讀本,吳汝鈞教授代表作 繼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之後, 漢語世界唯一全面地疏釋龍樹《中論》二十七品頌文 龍樹菩薩的《中論》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經典,以明快和清晰的思考,多方面闡述「空」的義理,將大乘哲學推向高峰,對佛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從佛學的研究來說,若能夠掌握《中論》的基本思想,就奠定了理解大乘佛學的良好基礎。就哲學與邏輯的訓練來說,《中論》更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的哲學著作,對哲學與邏輯思考的訓練助益甚大,因此,無論是佛學研究或哲學訓練,《中論》都是一部極其重要的文獻。 《中論》的梵本是用偈頌體寫成,在鳩摩羅什譯成漢語時,為使譯文精簡及方便背誦,也保留偈頌的形式。但多數偈頌所蘊涵的義理很深奧,精簡的文字對於我們理解《中論》,甚至龍樹的
史賓格勒乃本世紀西方文化歷史學派之創始人和代表人物。他批判地承襲了自康德以降的主體哲學精神和尼采起始的反理性主義,由此創立了一套獨特的文化歷史哲學。與傳統哲學和自然科學所設定的「自然世界」相對立,史賓格 勒所謂歷史哲學的形上基礎是「歷史世界」──即由活生生的、表現為有機生命體的人類生活和文化現象構成的人的世界。在這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題:「文化是有機體」。通過對中國、印度、希臘及西方等八大文化的比較 研究,他得出結論說文化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地由誕生、成長、成熟、衰落再到死亡的有機體生長過程。每一種文化都是自我生長和獨創的有機體,它們都無例外地將經歷春、夏、秋、冬而最終死去。所以他反對進化論、歷史不斷 進步的信念、歐洲中心論等等當時流行的觀念而倡歷史循環論、文化宿命論和文化
奧羅賓多是印度現代著名哲學家、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和詩人,亦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他以「整體吠檀多」及「精神進化說」著稱於世界,其學說薈萃東西方思想、融貫科學與宗教、調和唯物論與唯心論,被譽為「綜合東西 方哲學的典範」。其社會進化和人類統一的理論,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並對世界和平產生一定影響。本書係第一部研究奧氏思想的中文專著。作者通過對其學術生涯、主要論著、思想淵源、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的研 究,以「精神進化」為主線,系統地分析了他的宇宙進化說、人類進化說、整體瑜伽論、社會發展論和世界統一觀,評述了他對自然、人生、社會和人類未來的一整套理論,並力求通過比較的方式揭求印度哲學的特點和東西方文化 的差異。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奧氏學說、印度哲學和比較哲學的研究有所裨益。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1332-1406)被稱為歷史哲學之父,在這個領域內,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奧古斯丁都不能與他匹敵,他身後有四百年之久後繼無人,直到十九世紀初,才被歐美學術界重新發現,如今他已比其他阿 拉伯大思想家引起更為廣泛的注意,這成了西方學術界一個罕見的現象,但中國尚無介紹他的專著,本書根據他的名著《緒論》系統介紹他關於人類文明的一般性質,農牧文化與城市文化,群體凝聚力,政治,經濟,學術,教育等 各方面的理論,分析了他與伊斯蘭文化傳統的關係,概述了近現代學術界對他的研究與評價,希望中國哲學在重視西方哲學和自己的傳統哲學的同時,能兼收并蓄,也注意與吸收這位東方哲學家的思想。
司馬承禎是唐代的著名道士、學者和書法家,他的代表著作《坐忘論》是具有重要影響的道教經典。其中強調生命的寶貴,而養護生命莫過於修道;修道在於靜心,而靜心*好的方法就是「坐忘」 將《莊子》提出「坐忘」養心的方法發展為修煉成仙的途徑。 《新譯坐忘論讀本》以道藏本為底本,並?校《道藏精華錄》,是首次對《坐忘論》作注譯的讀本。對現代人而言,書中闡述道教「坐忘」的修煉方法,即是破除一切煩惱,保持性靈的寧靜,享受安詳的生活。
《八识规矩颂》为唐代玄奘大师所作,是佛教唯识学一份极其重要的汉语文献,除大正藏外,也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其内容言简意赅,在四十八句颂文中,几乎包含了唯识学的基本名相和要义,为初学者提供了了解唯识学的方便法门。但也因为它格式严谨而言词又极为简略,未经解说,可能完全不知所云。本书由学贯中西的倪梁康教授透过佛教唯识学和现代现象学之间的互释、互解,对经文作逐句诠解,带领读者深入唯识世界。
《儒家致善主義--現代的政治哲學重構》 詳細資料 ISBN:9789620765490 規格:平裝 / 332頁/ 17 x 23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作者:陳祖為 譯者:周昭德,韓銳,陳永政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6/06/2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儒家思想自肇始以來,就得面對其政治理想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鴻溝,並為此深受困擾。當代儒家須探索一種治理良方,要既可保留儒家理想之精神,又能應對當下社會的各種問題。 作者陳祖為指出,迎接這挑戰的zui好方法就是採納自由民主制度,但該制度需由儒家 善 的理念來塑造。作者將自由民主制度,自其原本的哲學基礎分離出來,並按儒家之精神重新規定該制度的角色和功能。如此,儒家思想和自由民主制度的結合便能夠互補長短。 此外,本書亦以這種全新卻不失傳統的政治哲學觀點
《景德傳燈錄》30卷,北宋僧人道原所撰。取《六祖壇經》之「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滅萬年愚」意,故禪家以燈喻禪法,並認為禪法傳承如同燈燈相續而無終絕,因而記載禪法傳承歷史之著作,稱為「傳燈錄」。共收1701人,多賴本書記載,禪宗史上許多師承得以流傳。
中國傳統科學是近年來頗受注意但最多輕忽誤解的一門,本書旨在從通俗思想層面談判到中國傳統科學與工藝結合、與人文結合的特色,並說及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科技史的研究該如何從事。
《破解易經》的全書旨趣,就是在論述這個自「三聖」──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以來建立的易學系統的觀點與新的發現,無論是從義理或是卦象還是數術的研究,都可看見前人靈活的思想與跨越世代的見解,當然也看見他們的侷限性,而能用更廣大的視野啟發並建立新的知識平台與願景,進而產生無限的可能。 我們可以觀察每一位為《易經》注入新血的學問家如漢代的京房、三國的王弼、宋代的朱熹、程頤等是如何建構他們的易學觀點,看看這些大師們是如何解析《易經》,將《易經》的義理、象數等輪廓與面貌清楚勾勒,並建立其高度、層次與方向,而能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經典科學向現代科學轉變的時代,彭加勒就是活躍於這個時期的偉大的哲人科學家。本書作者運用翔實的材料,力圖勾勒出彭加勒作為一個科學家和思想家的比較完整的形象,提出了一系列不同於傳 統觀點的估價和看法,糾正了廣為流行的曲解和謬說。作者通過認真、嚴肅的思考,試圖發掘出彭加勒這位「理性科學的活躍智囊」的思想精髓,並把它們置於人類思想遺產的寶庫,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尤其是,作 者首次把彭加勒的主導哲學思想概括為「經驗約定論」和「綜合實在論」,剖析了其豐富內涵,肯定了其在科學史和哲學史的意義和地位。此外還將彭加勒與馬赫、愛因斯坦作了比較研究,得出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結論。
作者通過對拉氏的生活時代、主要著作、思想淵源和人生經歷的多方面研究,較全面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吠檀多不二論的世界觀、神秘主義的直覺論、精神宗教的理想、東西方比較哲學和宗教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印度教傳統的倫 理觀以及教育思想等。全書貫穿著歷史性和科學性,不但總結出他對印度傳統哲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突出了他的哲學研究的兩大成果,即直覺論和東西方哲學的比較觀。最後指明了他對印度哲學的影響。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 領略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風采及印度哲學的概貌
《性命圭旨》是成書於明代中期一部論述道教內丹學的經典。藉由以圖配文,闡述內丹修練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因為它圖文並茂、形象直觀,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玄奧難懂的內丹學義理,在普及道教內丹學上有很大的貢獻。 本書參照多種《性命圭旨》版本,仔細排比優劣,並詳加校訂、注譯和說明,是您參研內丹學的不二選擇。
魯一士(Josiah Royce,1855-1916)是美國哲學黃金時代(約自一八八○年至一九三○年期間)一位傑出的哲學大師。這黃金時代標誌美國這新國家的哲學思想已從開始的時期走上成熟的階段。本書內容討論魯一士哲學體系所 著重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與宗教哲學這四大哲學問題。前兩課題屬於理論方面,後兩課題屬於實際方面。形而上學是魯氏哲學思想的核心,他是一位絕對理想主義者,確信在宇宙間有一所謂絕對,其存在不僅是實在的,並 且是邏輯必要的,可用理性辯證方法證明。他的知識論是以闡釋理論為基礎,把西方近代哲學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這兩相對立的知識論學派加以總合。他的倫理觀則是以為忠而忠作為至善,它是自我所應尋求的最高理想。他的宗 教哲學是本著忠與愛的精神以求一普遍性的共合體實現在人間世為人類的終極目標。從其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