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 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
內容簡介 與其一再下定決心, 不如利用好習慣養成意志力。 ★★美國Amazon讀者4.8顆星盛讚★★ 意志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對於「意志力」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先行動,再談成果。如果你遲遲未踏出第一步,不知道起點在哪,又要怎麼跑完全程?或是一開始你就先自我設限地想著自己一定做不到,當然就註定會失敗。 本書詳細列舉經科學研究實證有效的75種方法,看完目錄後,如果你發現某些方法引起你的共鳴,讓你願意選擇單個或多項來組合搭配,並持續刻意練習,恭喜你,你已經處於領先階段!因為有些人看完本書後,對内容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不願起身力行。若是你可以立即行動,毫不拖延,那麼你離完成目標就僅在咫尺! 強化意志力的刻意練習: #利用「二十秒法則」啟動好習慣模式。 某種行為能在二十秒鐘內啟
內容簡介: 我們每天搭著電車或公車,穿梭在毒蛇棲息的叢林裡。一群在這個世上你碰都不該碰的人,就這麼毫無理由地怨恨、憎惡你,並且打算毀滅你。 每個人一方面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另一方面也在街頭上各式各樣、規模不一的「家庭」裡,尋找自己的新身分。只要能夠棲身之地,無論那是什麼樣的地方,歸屬感都無可取代。然而,有多少徬徨的年輕人,如幽魂般飄泊在水泥叢林中的各式家庭裡呢? 無法與人面對面溝通的電話男,在小伙子組成的電話詐騙集團中如魚得水,直到間接害死了獨居的老奶奶,才意識到他們騙走的不只是別人的身外之物;從未交過女友的臨時工清彥,碰上利用身材及手腕推銷畫作的詐騙維納斯 阿誠要如何敲醒為買畫負債的清彥(與其他阿宅),不再愈陷愈深? 年僅13歲的資優生祐樹,為何想縱火燒死自
黎巴嫩詩哲紀伯倫 綻放愛與哲思之美的不朽散文詩集 ★出版至今譯成超過50種語言,全球銷售破千萬冊 ★創「紀伯倫體」,融合西方奔放的浪漫主義精神,與阿拉伯神祕的古典文學色彩 《先知》1923年甫出版即席捲全球,西方世界一致評價這是「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被譽為是與泰戈爾「諾貝爾文學獎詩集」《吉檀迦利》齊名的登峰造極之作。 在書中,紀伯倫化身神祕先知阿穆斯塔法,以散文詩為形式, 悠然道出他對愛、婚姻、工作、死亡、自由 等人生大哉問的徹悟與洞見。 他用簡潔的文字和躍動的想像,乘載了深邃的人生哲理, 話語中不只充滿真知灼見,更滿懷對生活和命運的理解、豁達和慈悲。 關於【孩子】,人們常視小孩為自身意志的延續 他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