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語文能力的極致表現。在臺灣,全面因應作文病句的研究極少見,本書提出探討寫作前,應先觀察寫作者在寫作時所具有的特徵:具有寫作能力者,有天才型、苦學型、天才苦學兼具型的三種寫作流程,而其各自擁有的天分與苦學程度不一,因此表現出來的作品自然也有病句量多與寡的差別。天才型的寫作流程者病句量多,苦學型的寫作流程者少,天才苦學兼具型的寫作流程者病句量居中。而病句的產生有的發生於寫作前的構思或有的在寫作時無意間疏忽產生錯誤。而教育政策與環境因應寫作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病句帶來的困擾依舊存在。本書期盼能夠為病句研究帶來新的觀念,回饋給教學者而有助於寫作教學效果的提升。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作者環繞著「漢字的起源與演變」這一主題,所寫的系列論文。現行的楷書,較之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除了字形的外表和書法,有了不少變化外,至於形體的基本結構,歷經不同時代的金文、小篆、和隸書,卻都毫無二致,這大大裨益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保存,本書系統扼要探討其演變過程。另外並引用出土資料,肯定新石器時代的古陶文是我國文字的雛形,據以推測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粵語(香港話)教程(修订版)》是享譽海內外的粵語經典教程,尤其適合說普通話的人士使用。 內容分三個單元,共30課,包括:課文、普通話對譯、重點詞彙、補充語彙、語音及語法講解、粵語趣談、粵字辨認、傳意項目、會話聆聽和短文朗讀等。 本書五大特點: 融匯語言系統、社會情景、功能運用於一體。 注重交際能力,以訓練聽、說為主。 偏重香港粵語,反映香港都市文化與生活。 精選重點語句,幫助讀者舉一反三。 語言材料豐富,課程循序漸進,講解與練習多樣化。 本次修訂,除更新課文內容及音檔之外,更增設「每課一句」和「粵語趣談」等有趣項目,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更加規範實用。
詞彙短語是由多個詞語組成的、相對固定的短語。跟按照一般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自由短語不同,它們在語言使用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本書是現代漢語詞彙短語研究論文集,共收錄了〈詞彙短語的特性及其重要意義〉、〈編輯插語「怎麼說呢」〉等論文21篇。內容既包括對詞彙短語特點和作用的探討,也包括對一些具體詞彙短語意義和功能的描寫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嘗試利用會話分析的特點,著重從詞彙短語在會話或語篇中的位置來發掘它們的意義和功能。本書對現代漢語語法特別是現代漢語詞彙短語的研究和教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對外國人學習漢語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本書從精準有據、典雅可考、通俗平易、活潑機靈等取向,探討一千零一個河洛話語詞的用字和寫法,共四卷,一千零一篇文章,每篇四百餘字,活潑生動,平易簡淺,讓你零距離了解河洛話。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像漢字一樣,從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韻格律,象形會意內涵意義到演變傳承,都具有極大的魅力,進而對民族文化產生重大影響並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漢字不僅僅是人們語言溝通的載體,也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漢字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 可以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對漢字的瞭解和認識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日常語言交流的功能上,不應該輕視對漢字的深入學習。漢字不僅字形固定,語法嚴謹,辭彙豐富,表意準確,更有著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社會以及民族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我們的根。真正瞭解而後認識漢字,無疑是我們學習和瞭解我們悠久而燦爛歷史文明的必經之路。
本書從精準有據、典雅可考、通俗平易、活潑機靈等取向,探討一千零一個河洛話語詞的用字和寫法,共四卷,一千零一篇文章,每篇四百餘字,活潑生動,平易簡淺,讓你零距離了解河洛話。
本書從精準有據、典雅可考、通俗平易、活潑機靈等取向,探討一千零一個河洛話語詞的用字和寫法,共四卷,一千零一篇文章,每篇四百餘字,活潑生動,平易簡淺,讓你零距離了解河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