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位向导,将带领读者周游化学元素世界。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神奇的元素周期表、第1号元素氢的故事、碱金属的故事、碱土金属的故事、“硼友们”的故事、神奇的“碳家族”、氮和它的“兄弟们”、伟大的“氧家族”、个性鲜明的卤族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神奇的稀土金属、宇宙特物锕系金属、奇妙的惰性气体、元素杂谈,共14章。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于一体,书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和精美的图片巧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本词典收集了化学学科各分支学科的常用、基础和新名词共8000余条,提供了简明扼要的定义或解释。收词和编写时特别注意“新”的原则,对原有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等经典学科的传统词条根据学科的发展释义新,对于上世纪新兴的本学科及交叉学科(如材料学科、环境学科、生命学科、能源学科等)的词条从收词到内容的编写注重新意,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为了查阅方便,书后附有中英文索引。 本词典适合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读者使用,是广大化学学科和相邻专业研究人员、大中学校的教师和大学生的工具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文明。
元素构成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本书把化学研究的内容划分为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常用参考资料五个部分,并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彩色圆码标记。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状态以及基本的化学定律。 无机化学:研究的是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用途和化合物(不包括面料链化合物)。 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链化合物,阐述它们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结构和基团。 环境化学:解释天然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化学常用参考资料:给出元素性质、符号和识别方法的图表,同时简述一些仪器的用途、化合物的制备、实验的方法以及化学分析的方法。
朱江编*的《基于醋酸纤维素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以纤维素衍生物 醋酸纤维素 为例,侧重介绍其与聚对二氧环己酮的接枝改性,合 成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并对其潜在的用途进行了 阐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醋酸纤维素 聚对二氧环己 酮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醋酸纤维素 聚对二氧 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及其结晶性能、醋酸纤维 素 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流变性能及其力学性 能、醋酸纤维素 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的降解 性能、醋酸纤维素 聚对二氧环己酮接枝共聚物空白 及载药微球等。 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 本值得学习研究的*作,可供从事材料、环境、生态 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磁控溅射是一种通用、成熟的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其制备工艺可调剂参数较多,通过精细控制能够实现对薄膜结构的有效调控。本书研究了薄膜的工艺参数、薄膜结构与性能等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薄膜的电子输运、光学带隙、热稳定性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机制。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将原分属于高等工科院校部分专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充实、调整或取舍。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单质和无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本书反映科技新成果,注重应用,知识面广,深浅适度。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类有关专业学生的教材,还可供职大、函大、夜大等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参考。
《新化学知识一本通》由古至今的讲述了,化学在生活中、军事、等中的应用,从化学基础的知识开始,话语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配有图画,《新化学知识一本通》的内容丰富是孩子们课外的好读物,在课外让孩子自己学的更多,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解化学,懂得化学,等。
本书是作者近六年来部分研究工作的总结,概述高能多聚体、混合体和晶体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构-性能关系。全书共分八章:章简述超分子化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本质、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二至六章依次讨论四大类 (硝基、硝胺、硝酸酯和叠氮类)体系以及其他高能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多为气相下高精度计算结果,含结构、IR谱和热力学性质的讨论,并发现稳定二聚体与分子型晶体的结构相似性;第七章描述典型高能晶体及其吸附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实验晶格能、吸附热等相一致;第八章预估典型高能化合物与系列高聚物之间的近似相互作用,为高聚物黏结炸药 (PBX)或其他复合高能材料的配方设计开辟新的途径。 本书可供四大基础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炸药化学、理论和计算化学专业以及材料学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最早引人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始终贯穿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建立在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的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开阔的眼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包容合作精神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学院也一直鼓励同学们“想人之未想,做人所未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我以为,《明星分子》(作者马玉国、白宇)一书的出版再次为这一教育理念做出了注解与诠释。
本书是*组织实施的《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03—15“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非化工类专业)”项目的研究成果,*高教司核定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它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理工科本科(非化工类)各专业适用的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大学化学”(或称“工科大学化学”、“工科化学”、“普通化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全书共3篇12章:第1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2篇,物质结构;第3篇,化学与工程技术·人类·社会。它简明地阐述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的框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审视公众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资源、生命等社会热点论题。把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观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
本书作者以传记方式分16章叙述了从古埃及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翔实,从古老的炼金术到19世纪的化合价理论,再到20世界的周期律及原子结构,均有所涵盖。本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公正,目的在于为化学史提供一个简明而的综述,以利于读者对化学史产生整体的印象。
《化学是什么?》从化学名称的由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贡献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名著”。它的出版是化学目前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化学革命”,《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