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手册共三章。章为电离层基础知识,主要对电离层及其变化特性、电离层垂直探测与电离图等作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电离层参数的度量精度规则,对电离层14个参数、限量符号与说明符号作了解释说明并给出了这些参数度量的详细精度规则。第三章为电离图度量说明及实例解释,这是本手册的核心篇,分别按E层、Es层、F1层、F2层和其它电离图情况的顺序对度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各层的度量参数定义和度量规则说明,以及对各层不同描迹情况进行分类定义并给出了对应的观测实例的度量解释;特别是对特殊电离图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更多的举例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本著作基于VB6.0 程序开发了工程地籍数据处理、测绘工程桌面办公、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等软件程序,其中工程地籍数据处理单元实现了基于多种类型全站仪的坐标修正、提取kml坐标,测站计算、坐标转换、曲线计算、断面处理、GNSS验算数据处理和图斑错误文件转换、街坊点线文件处理等功能;测绘办公桌面处理单元实现了坐标正反算、各类交会计算,图幅号计算、带号计算,各类文档批量处理及系统应用及专业计算功能;不动产档案图面整理单元实现了散点精度、间距精度、高程点匹配等检查、多线段拐点坐标提取,台账信息核实匹配、文件自动整理、文件名批量修改,碎部点计算、控制点检核、各类GNSS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
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科研工作的全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生论文写作难,发表慢、数量少、质量低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是必需的。 《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共分7章,第1章对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测绘科技论文的特性和分类,以及科技论文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进行了概述;第2章分析了测绘科技文献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例分析了文献检索的思路与方法;第3章主要分析了科技论文写作前的选题和构思;第4章是《测绘科技论文中英文写作》的重点,主要讲述了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第5章主要介绍了测绘科技论文写作中图、表、量和单位符号的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第6章论述了论文写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和逻辑表达方法;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测绘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测绘的需求,揭示了新时期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位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测绘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以及测绘发展的对策措施等。全书共分九章:测绘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基础测绘重大战略问题、公益性测绘的信息服务战略问题、国家重大战略测绘保障问题、区域测绘发展战略问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问题、测绘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开发战略问题、测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测绘发展的政策与法制环境。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主要围绕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中技术关键进行了一些列的研究与实现基于摄影测量学科的测量理论、RRT标志数字影像的获取及高精度中心定位、数字像机的实验室及现场标定、相应像点的自动匹配、自标定光束法平差快速计算以及测量网的优化设计以及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并完成了相应的实验验证。最后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卫星天线型面检测、飞机外形测绘、核电部件检测等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试验与生产中。
本书共分12章,章为概述,介绍测绘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基本内容;第二章至第五章介绍测量仪器和测量的基本技术;第六章介绍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及精度估算;第七章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施测与计算技术;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正和地形图的应用;第十章介绍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与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第十二章介绍桥隧工程测量。在本书附录中,提供了导线计算和道路缓和曲线计算的计算机(器)程序。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的土木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测绘工程专业等的基础技术课“测量学”的教材,也可供工程勘察和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地理时空数据挖掘》主要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时间序列,系统总结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及挖掘方法,探索其在抽样调查、自然灾害及系统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及辅助决策功能。《地理时空数据挖掘》将分方法、工具及应用三部分。(1)方法部分探讨采用经典数据挖掘来处理空间数据,在经典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空间因子;考虑到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关联性即空间变异性的特点,经典的方法不适合处理空间数据,本部分也系统总结不同于经典方法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如何在GIS的环境中建立基于时空数据挖掘方法的辅助决策支持模型。(2)工具部分总结了主要的空间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重点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如何实现时空数据挖掘的算法,如何集成多个系统组件形成有机的系统,以达到辅助决策的功能。(3)应用部分则重点介绍了时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内容简介: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解决诸多空间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是长期从事GIS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在开展“GIS专业建设与高校课程改革”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空间数据基础、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等。全书以GIS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具体实例,并配备相关数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随书光盘中除了实验数据外,还配有各章的课件,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可作为GIS、地理科学、测绘、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工程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对地观察数据——空间信息——地学知识的转化机理”的前期研究成果,旨在解决对地观测系统的时空基准与遥感成像模型、地球空间要素关系模型与空间信息表达、海量空间数据库中地学知识发现及其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从而揭示对地观测数据——空间信息——地学知识的转化机理。对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对地观测数据获取、信息处理与知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支撑航天技术有重要作用。
《遥感二次开发语言IDL》在介绍IDL语言的基本语法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工作的若干实例讲述了IDL语言在遥感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统计分析、遥感预处理以及专题信息提取等,比如光谱数据处理、遥感图像信噪比计算、批量生成遥感影像快视图、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土地覆盖图空间重采样、MODISL1B数据的几何重定位、NDVI数据的MVC合成、ROI数据的分割、黑体辐射出射度计算、水体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计算、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遥感反演、大气水汽总含量遥感估算、林火遥感监测等等。
《草地卷》是我国天然草地资源方面的一部科学专著,书应用全国草地资源资料,以我国天然草地资源为主要对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天然草地资源在国计民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阐明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我国天然草地的主要类型、分布、数量、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并根据草地资源的状况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草地资源的分区;提出了草地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对策。通过该书的出版发行,使人们对我国天然草地资源有一个全面与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充分地开发它,合理地利用它,有效地保护和建设它,科学地管理它。使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