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认识珠峰 科考珠峰 攀登珠峰 测量珠峰 保护珠峰 五个篇章,全景呈现珠峰的壮美与神奇,再现了珠峰历次科学考察、登山、高程测量的艰辛历程,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可以增进人们对珠峰及青藏高原的认知、推进地球第三极保护。书中首度系统展示了我国6次珠峰地区大型综合科考、2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成果;详细绘制了18条人类成功登顶珠峰路线,解读了从北坡登顶珠峰的路线及营地,沉浸式呈现攀登珠峰全过程;讲述了珠峰高程数字的故事,介绍了中国制造的首次登顶珠峰的测量仪器及原理。采用大幅面超长拉页等新颖独特的装帧设计,以大量摄影图片、手绘插图、专业地图及信息图表,以及音频、视频、VR三维地图融媒体延伸阅读,为读者带来一场珠峰知识盛宴和全新的阅读体验。希望通过本书,共同感受地
《长白山天池火山》,本书是关于天池火山研究的综合性专著。以作者20余年来开展天池火山研究的经历为基础,结合现有天池火山监测与研究的专题性工作成果,归纳形成了这篇代表天池火山现代火山学研究的部分主要进展成果的专著。
全书立体呈现了地球上庞大的地理实体——海洋的全景:从海洋的起源、演化,到海岸、海山、海岛、洋底、洋流、潮汐、气候现象、纷繁多样的海洋生物,以及世界海洋的地貌图集。同时,本书配有近5000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清照片和彩图,包括卫星图及绘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不同海洋事物的鲜明特征,将自然界的神奇与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科学和美学价值
本书共分7章,内容涉及地热资源、热泵技术与浅层地能、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热金属井管腐蚀机理与类型、地热(深部)钻井工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施工等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根据大量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图片资料筛选、汇总编著而成。按照多层砌体房屋与底部框架和内框架房屋、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村镇建筑、工业厂房、古建筑、烟囱和水塔、道路和桥梁、地质灾害等进行了分类整理,总结了震害特征和典型震害,给出了关于建筑震害的启示和思考。 本书可供建筑抗震研究和设计人员参考。
高密度三维地霣技术是伴随地震装备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地震新技术,具有全数字、超多道、单点、高空间采样率、海量数据等显著特点,通过加大空间域、时间域的数据采集密度,增加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提高速度分析精度,便于室内灵活有效地进行资料处理,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基础上提升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保真度,促进勘探开发技术向特高精度发展,对小断块、薄储层、小砂体、小尺度孔洞的识别以及精细油藏描述具有重要意义。《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以高密度地震技术为基础,阐述了高密度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包括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基础、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密度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并以胜利油田罗家地区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高密度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和应用。可供从事石油地震、地震勘探及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地球化学》是一部地球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教材,力图反映近年来本学科取得的新进展,提供外有关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资料和成果。 《地球化学》除绪论外,共分十三章,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部分阐述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宇宙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地球各个层圈的结构与组成;晶体化学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水溶液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第二部分详细地论述了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问题。重点讨论了在风化、沉积、成岩、变质和岩浆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分布、迁移、集中和分散的规律,以及元素和同位素对示踪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了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问题。每章均附有习题和参考文献,书末列有地球化学名词索引,以便读者自学或进一
《海陆的起源》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开创地球学史上新纪元的经典论著。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今日的美洲、非洲、亚洲、欧洲、澳洲及南极地区大陆在古生代时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破裂成了数个板块,从而导致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的出现,逐渐形成当今世界的大洲、岛屿和海洋的分布格局。
本书根据对天津及邻近地区活动断层高分辨率航卫像片解译、地球化学探测、浅层地震勘探与准确定位、水上地震地层探测、电阻率CT法探测、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等大量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科研工作,建立天津地区新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剖面,重新确定天津断裂和沧东断裂的空间位置、延伸长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活动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天然地震层析成像、航磁、重力联合反演、大地电磁测深、深地震宽角度反射/折射探测等,对天津断裂、沧东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划分断层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区段和潜在震级,计算发震概率和地震复发时间;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格林函数合成法与三维有限差分方法结合的混合计算方法的地震动评价体系,在建立三维震源模型和地下速度结构模型基础上,评估天津断裂、沧东断裂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