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盛行偏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季节,寒潮、大雪、大风、严重冰冻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复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很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初夏冷暖空气常在境内上空交汇,是梅雨季节,暴雨、洪涝灾害时有出现,盛夏属高温、干旱期,干旱、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春秋两李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春季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丰富,冷暖变化较人,俗有“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之说,低温连阴雨、冰雹、暴雨是主要灾害性天气;秋季般气候温和少雨,有“秋高气爽”之说,干旱、台风、秋季低温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季风的小稳定性,冬复季风的强弱变化和进退的迟早,每年有所不同,带来反常的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所技术的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引发或间接影响发生的灾害,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有:旱灾、暴雨、连阴雨、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低温、其他;非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森林火灾、各类虫害、动植物病害、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饥荒等。
《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第2版)》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气候变率的诊断和预测方法,分八章。前四章属于多元统计方法,包括不同形式的EOF(PCA)、POP、SVD、CCA、RA以及非线性的PCA和CCA,常规的线性EOF(PCA)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五、六章是频率域分析方法,包括功率谱、谐波、小波、滤波、奇异谱、非线性奇异谱分析,Fourier分析是这些方法的基础。第七章介绍气候变率可预报性诊断方法,第八章介绍海洋动力学模型与统计大气相结合的气候预测方法。
《气象万千》此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电视台做晚间气象讲座主播之精华。书中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天气和气候变化现象,而且以大量的天气谚语和历史典故相得益彰地阐述了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历史演变的影响,很有特色。这反映了刘教授不仅深入研究了天气和气候变化之原理,而且精通古今历史之变革,并把两者结合,形成自己独特之见解。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介绍了灾害风险的定义,如何识别灾害风险、确定产生气象灾害的临界气象条件、分析临界气象条件出现概率、调查评估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最终如何做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作者还讨论了使用灾损资料做风险评估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订正的方法,研究了为获取县域灾害风险区划所需精细资料可能用到的方法,为县域风险区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姜海如编著的《气象与健康--应用气象心理学分析》分析了气象条件、气象环境对人们生理、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们身体和心理活动对气象环境反应的一般规律。《气象与健康--应用气象心理学分析》旨在加深人们对天人和谐思想观的认识,增加人们的气象知识,可供从事大气科学、医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的科技人员参考,更值得关心人体健康和对天气反应敏感者以及生产与气象消费品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和经营者阅读。
《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是2009年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西北干旱事件个例库及干旱指标数据集”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对《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中的西北地区12个站点的旱涝序列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并把终止年份,从1979年推后到2008年。增加了陕西宝鸡、甘肃武都、宁夏盐池和固原、青海玉树、兴海和刚察共7个站点。图集分为3部分:部分——1470-1950共481年的历年旱涝等级分布图;第二部分1951-2008年共250个站点的年和59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图;第三部分——西北四省(区)19个站点的1470-2008共539年旱涝等级序列表。作为一本工具书,可为西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业务、科研和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中国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1470-2008)》作为研究旱涝气候灾害的基
这是世界上本系统地阐述水文气候学的专著。章和第2章引入了水文气候学的概念框架,并介绍了耦合气候范式,用来集成水循环中大气和地表分支及其与气候系统的联系。第3章至第5章描述了如何测量和估算水文气候变量。其中,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大气和地表测量,第5章介绍了与水文气候分析有关的光学遥感和雷达数据。第6章讲述了地表径流。第7章和第8章简述了大气现象时空变异性和地-气相互作用。第9章和0章分别介绍了的洪水和干旱事件及其发生过程与机制。这为分析气候系统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的水循环时空变异,提供了一个颇有理论价值的构架。对于大气科学、水文学、环境遥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环境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对于在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它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雷电防护系列:防雷装置检测审核与验收》介绍了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从事防雷装置检测与验收、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等工作所需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内容包括计量基础知识、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及理解要点、电气装置测试理论与测试设备(包括各种防雷装置)、包括电气识图知识在内的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图纸审核、防雷工程验收以及与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与验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雷电防护系列:防雷装置检测审核与验收》可作为高等院校雷电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也可作为专业的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业务培训或从事雷电防护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收集了基金重点项目“夏季副热带高压变化及其影响天气气候异常的机理”在“十五”期间取得的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副热带气候动力学方面,该书揭示了陆面感热加热、对流潜热加热和长波辐射冷却对副高形态变异的不同影响以及其综合的气候效应,提出了夏季副热带地区四叶型非绝热加热分布型及相应环流拼图的创新理论,明确了大陆尺度的海陆热力差异在副热带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揭示了埃克曼边界层在副热带高压区天气与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青藏高原所激发的大尺度运动显著地加强了大陆尺度的大尺度环流运动,使东亚夏季风成为激烈的季风系统;利用建立的“两级热力适应”理论及拓广的“Lindzen—Nigam”理论揭示热带SST异常影响副热带大气环流异常的机理;通过数值试验证明春季青藏高原的感热加热对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起了“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