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介绍龙卷风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其他自然灾害,龙卷风在中国发生频率不算太高,这也导致龙卷风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单独的预警机制,被归于气象灾害预警当中。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龙卷风无法预报,只能预警,虽然准确率有限,但是提前预警可以为民众争取一定的躲避时间。研究龙卷风的预警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的具体包括:龙卷风的数值建模、龙卷风涡旋动力学研究、龙卷风涡旋相似性、龙卷风的雷诺数影响、龙卷风的亚临界涡破裂、粗糙度和龙卷风平移影响、龙卷风诱导的气动力、以及龙卷风引起的飞掷物特性等章节,适合从事气象等特异风灾的防灾减灾专业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阅读。
中美是气候变化领域的两个大国,缺乏任何一个国家的积极参与以及两国的充分合作,都难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然而,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对于对方都存在许多误解、怀疑乃至不信任,对双方展开积极合作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有鉴于此,来自中美两位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试图站在自身和对方的角度,来解释中美在气候变化政策领域存在的差异,以促进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政策的更好理解,有利于两国的进一步合作。
唐 伊德是一位美国技术哲学家。他继承并反思 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开辟的先验现象学方法,开 创了后现象学的反思路径,这一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赞誉。后现象学已然成为应用现象学领域中的黑 马。杨庆峰编的这本《翱翔的信天翁--唐 伊德技术 现象学研究》以美国式的比喻 信天翁 为起点,来 展开他的研究理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的内 在逻辑,并从图像体验、物的意向性等角度反思其理 论的内在缺陷,试图从技术体验角度克服上述缺陷。
南北*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 专项成果涵盖了 *地专项中的3个项目共17个专题的成果集成内容,涉 及了南、北*海洋学的基础调查与评估,涉及了南* 大陆和北*站基的生态环境考察与评估,涉及了从南 *冰川学、大气科学、空间环境科学、天文学以及地 质与地球物理学等考察与评估,到南*环境遥感等内 容。 国家海洋局*地专项办公室《*地大气空间环境 及天文观测》为其中之一,总结了专项实施以来大气 、空间环境及天文观测的成果,并结合历次考察的数 据,对大气、空间环境及天文观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分 析。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介绍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包括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及风险管理的过程,阐述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对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介绍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过程中应用的遥感监测体系、风险分析体系、损失评估体系、灾害预警体系和风险处置体系等技术支撑体系;描述了区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以及各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案例分别展示了对洪灾、干旱、雷电、凝冻、暴雨洪涝、台风和沙尘暴等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区域单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实例展示了建设项目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方法。研究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立法保障,分析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立法现状,提出了立法思路;介绍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