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2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我国4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6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结合中长期预报,介绍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周期性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介绍了进行短临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在《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后介绍了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现状以及地震预报背后的故事。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介绍油气水特征、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现代油气生成的基本理论、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本书力求在系统阐述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十年来石油地质学的*进展,如未熟一低熟油理论、流体封存箱理论、天然气运聚动平衡与晚期成藏、深盆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和地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和测井)和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生产和科研人员参考。
《华东山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主要针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地学界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东部2000米以下山地第四纪冰川有无的争论,从争论双方都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的这些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入手,运用了多种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较全面系统综合研究了多项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指标等。
《当代石油和石化工业技术普及读本》(以下简称《普及读本》)版于1999年组织编写,2000年完成全部出版工作。版《普及读本》共出版了11个分册,其中上游4个纷册,包括勘探、钻井和完井、开采、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下游7个分册,包括石油炼制——燃料油品、石油炼制——润滑油和石蜡、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氨和尿素。 从一开始组织编写《普及读本》,我们就把这套书的读者对象定位在管理人员和非本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概貌有一个整体了解。这套丛书列入了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科普著作重点出版规划;出版后在社会上,尤其是在石油石化行业和各级管理部门产生了良好影响;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部分分册还多次重印。《普及读本》的出版发行,对于普及石油石化科技知识、
《矿山地质学(第二版)》是近二年来我国矿山地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矿山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矿山地质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技术及新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矿山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生产勘探、生产矿山矿石质量研究与管理、矿石储量估算与管理、矿石贫化与损失的计算与管理、采掘(剥)地质指导及采矿单元结束的地质工作、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经济管理、矿山地质综合研究、生产矿山隐伏矿体预测。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主要作为大专院校矿山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矿山地质人员的工作手册,可供矿山地质勘探、设计人员参考,对采、选工程技术人员及矿山管理人员也有较大的参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解,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本书共分三篇:篇层序地层学原理,主要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层序地层学各级单元的形成机制;第二篇主要介绍了成因层序地层学、构造层序地层学、T-R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内容;第三篇陆相层序地层学主要介绍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陆相湖盆、挤压坳陷湖盆、前陆盆地、冲积环境等的层序发育模式、发育机制体系域的划分特点。
本书收入了2004年5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2004年全国重点省(区、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交流研讨会”的技术报告和论文共51篇。内容主要涉及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及降雨划,诱发滑坡的降水特征分析及个例分析,数值预报模式释用泥石流滑坡预报技术,卫星资料的处理及应用等技术总结和工作报告等内容。 本书可供气象、国土、水利、航空等部门从事天气报、地质灾害预报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教材是在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基本框架仍保留了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20年来构造地质学取得的新进展和新认识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重点对主要地质构造(槽皱二、断层、节理、线理、劈理等)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组合型式、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对岩浆岩岩体和变质岩区的特有构造安排了.专章讲述;新增了新构造运动的相关内容。另外,为了便于教学,将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以及地质图中常用的图例、代号、色谱等要件也一并附于书后。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相关专业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总结了我国两代人在铀矿地质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并介绍了近一年来0年来世界铀矿工作者的主要成果。本书集原铀矿物学、铀地球化学、铀矿床学三门课程于一体,并增加铀成矿机理和铀成矿省(区)。本书系统地阐述了铀矿地质理论、成矿作用;系统简要介绍了铀元素性质、铀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常见铀矿物;系统简要介绍了外主要铀矿类型矿床实例;系统简要介绍了铀成矿省(区)在全球的形成及演化,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主要成矿省(区)特征与矿床简况。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主要介绍了地质学发展简史,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发生于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陆地流水、风、海洋和湖泊的地质作用),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扼要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造山带与盆地的基本知识,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地质环境与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预报和预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是一本关于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简明教程。内容安排上既体现了现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程的基本框架,又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及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本教材适合相关专业40~60学时的教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简明教程》共12章。第0~3章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相关的内容,第4~9章介绍了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及相关堆积,0章介绍了新构造运动;1章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工作方法。 全书由王运生、孙书勤执笔,李永昭教授参与了部分的编写和内容的校核,最后全书由王运生教授、孙书勤副教授统一校审。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事的传统历法,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邱丙军主编的《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精)》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介绍了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家庭实用宝典。
本书简明系统地阐述了地质学中主要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全书共分十二章,包括地壳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地质、地质地形图及其使用、矿床学概述、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装饰石材矿产、石材矿床地质工作和装饰石材矿床评价等。还通过附录介绍了我国装饰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和我国石材资源(已探明)分布概况。 本书是石材专业必修基础教材,也可供石材行业从业人员自学参考。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由陈久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