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霞、岳桂华、于爱华主编的《1000种常见植物野外识别速查图鉴(精)》收录了公园、街道、郊野、农田、山区等地较常见的植物1000多种。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感官认识的顺序,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从而一步步缩小识别范围, 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北京的大都市风貌固然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北京地区的大自然也一样充满魅力。“北京自然观察手册”丛书是一套致力于向读者多方面展现北京大自然奥秘的科普丛书,涵盖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以及云和天气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北京大自然的“小百科”。 其中《野花》分册,主要包括野花观察指导、北京野花和索引三部分内容。野花观察指导部分主要介绍了去哪里看野花,怎样观察、记录、识别野花以及观察野花时的注意事项。北京野花部分介绍了150种北京野花的分类类群、形态特征、实用观察信息等详细内容,还介绍了一些野花的近似物种。索引部分主要包括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作者将人文历史与植物相结合,不仅介绍了多种北京地区特有的野花,还介绍了许多不易辨别的近似物种,并有亲自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观察信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的检索系统采用目录树形式的逐级查找方法。先按照植物的生活型分为类:木本、藤本和草本。 木本植物按叶形的不同分为三类:叶较窄或较小的为针状或鳞片状叶,叶较宽阔的分为单叶和复叶。藤本植物不再作下级区分。草本植物首先按花色分为七类,由于蕨类植物没有花的结构,禾草状植物没有明显的花色区分,列于最后。每种花色之下按花的对称形式分为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辐射对称之下按花瓣数目再分为二至六;两侧对称之下分为蝶形、唇形、有距、兰形及其他形状;花小而多,不容易区分对称形式的单列,分为穗状花序类和头状花序两类。 正文页面内容介绍和形态学术语图解请见后页。
水果与香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厨房里的植物学家”史军讲述水果与香草的特别故事:栽种历史和传播途径、香气和味道的秘密、它们的特性、进化与社会、文化、地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关联……娓娓道来樱桃、草莓、凤梨、牛油果、可乐果、山楂等28种水果和罗勒、胡椒、姜、啤酒花、芫荽、鼠尾草等13种香草的有趣知识,和它们背后的人和故事。我们能从书中一窥水果与香草里植物学的科学密码,也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温度。
《中国银杏志》内容科学全面,涵盖了银杏概述,银杏类的起源、演化和分类,银杏的栽培和利用历史,银杏的自然种群与栽培区域,银杏的生物学性状及生态学特征,银杏栽培技术,银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银杏遗传与育种,银杏品种、优系或优株,全国重要银杏产区产业发展概况以及银杏文化等。该书全面汇集外银杏资料,内容论证科学、系统完整、结构严谨、表述清楚,是一部著作。 《中国银杏志》的编辑出版,目的是全方位地反映中国银杏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面貌,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化开发利用服务。银杏在我国分布广,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大,种质资源异常丰富,银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因此,《中国银杏志》是全国银杏资源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我国有关银杏综合研究的重要科学论著之一
本书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安装接线及PLC应用技术,PLC应用部分以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S7-1200 PLC为代表,介绍了PLC的结构
墨脱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湾腹地。这里地质活动强烈,山地陡峭,塌方、泥石流和地震频频发生。墨脱植物多样性丰富,但研究薄弱,是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关键薄弱地区。为了搞清楚墨脱植物区系的特性、性质及其组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在保持版体系的基础上,修改重写了部分内容,尽可能在内容上反映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在植物对氮磷硫的运输与同化、植物激素作用及信号转导、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等章节对内容有较大篇幅的修订,特别是增加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新研究进展,以期使内容在基础性、先进性、简明性等方面达到统一。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11章,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和次生代谢、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逆境生理等。 《植物生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
我国疆土辽阔、地形复杂,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和复杂的地理地貌,使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天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变得愈发迫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新的领域,把天然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当前生产应用和科学研究的热点。 人类迄今已发现的次生代谢产物大约有六万种,其中80%以上来源于植物,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特殊的生物学功能。植物次生物质是自然界天然产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保健食品、新药品研制、食品添加剂、农药、精细化工产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生物活性评价模型的完善和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天然产物成分的潜在功能不断被发现,在人们崇尚自然、注重环保的今天,对天然产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在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