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南大学文化书系》第六册,本书以中文与拉丁文对照的形式,列出了江南大学新校园绿化建设12年以来,所引种、培种、以及保留原生态属种共1200多种植物的名录,附有中文、拉丁文互检的索引,以及部分校园植物的精美形态图片。全书融植物分类学与摄影艺术为一体,旨在凸显大学校园高水平的科学建设与一流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国生态文明进步。本书为师生、校友提供文化知识和植物鉴赏,也可作为绿化建设者日常的工作手册。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都市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 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书分属于泌盐植物、真盐植物、拒盐植物和耐中、轻盐碱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共108余种,分属于42科,88属。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耐盐性能、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作了详细论述。
《野菜博录》,明鲍山编。 本书有明天启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三种。明本凡三卷,其中上卷、中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其著录草木435种;“四库”本多出3种,为438种。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参照“四库”本及朱(木肃)《救荒本草》标点校勘。 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考定名物之作,明人尤注重植物图谱的编著。通行的此类专书计有四种,即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谱》、周履靖的《茹草编》,以及鲍山的《野菜博录》。其中《野菜博录》最为晚出而能后来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此书对于前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实是因为本书作者鲍山曾多年归隐民间,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访查。
四川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及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四川省的宝贵财富,清理好四川省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对全国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贡献,将为研究植物的演化、植物区系、植被、生态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四川植物志》是基础的科学资料,编写《四川植物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川省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而的清理,使其能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四川植物志》作为科学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为世界所重视,而要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必须首先知道物种多样性,《四川植物志》的编写,就是对四川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记载,其科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人类在改造高等植物的事业中,受到太多的限制。例如,通过花粉传粉进行有性杂交,会受到物种亲缘关系的限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也受到亲缘关系和杂交细胞分化困难的限制;通过转基因技术(也称基因工程)改良植物,又受到绝大多数植物性状不是由一个基因而是由多个基因综合调控的限制,这些制约的因素长时间阻碍着人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高等植物。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及其学术理论应运而生。 在的条件下,将外源的异源的染色体及其片段导入受体植物的细胞,两种不同的染色体DNA因重组而发生杂交,从而在受体细胞中形成杂交染色体,这样就形成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细胞,这种杂交染色体细胞通过分化和培养,就可以获得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植物,本书将这些植物称之为染色体杂交植物。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郊野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野生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最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卷记载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至兰科)18科,156属,560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新种、新亚种和新变种)7个,新组合1个,7个新异名被归并。中国新记录种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含亚种和变种)19个,订正了4个以往的错误鉴定。每种植物有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产地、生境、分布、用途等,近95%的种类附有野外实地拍摄的彩色图片。 本卷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各类院校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药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本卷记载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至兰科)18科,156属,560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新种、新亚种和新变种)7个,新组合1个,7个新异名被归并。中国新记录种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含亚种和变种)19个,订正了4个以往的错误鉴定。每种植物有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产地、生境、分布、用途等,近95%的种类附有野外实地拍摄的彩色图片。 本卷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各类院校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药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植物学》创译了一系列植物学术语,如植物学、心(雌蕊)、须(雄蕊)、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唇形科、伞形科、石榴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西学东渐,术语翻译是件大事,此书的术语翻译还影响了日本的植物学发展。古代和近代中日间本草学、植物学术语彼此借鉴,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内容。此书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神学内容,李善兰序中,“察植物之精美微妙,则可见上帝之聪明睿智”,已经成为自然神学的名句。今天,《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观念可以用一套进化论(演化论)的术语代换,“上帝”等词也可以(而不是必然)在“大自然”、“演化”的意义上理解。曾有一段时间,学者喜欢进行切割,将科学内容与宗教影响分开,即所谓的去精取精、去伪存真,其实那样做是大有问题的。在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渗透着
由于人类干扰,华南许多原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急需进行植被恢复重建。而植被恢复过程中,适宜种类即工具种的筛选是重要的一环。《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选编了适于华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183种植物,这些植物既有乔木、灌木和草本,也有经济植物和普通绿化植物,其共同特征是适应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书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在多年生态恢复实践中得到验证。《华南植被恢复工具种图谱》可供农林工作者和生态恢复工作者参考。
卢琦、王继和、褚建民主编的《中国荒漠植物图鉴》是一部全面、系统描述我国荒漠植物的专业图鉴,共收集荒漠维管束植物76科291属610种,通过简练的文字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和利用价值等进行描述,利用彩图对植物生境、枝叶、花果、种子等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本书集实用性、知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重要补充。 《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可供从事荒漠植物研究、教学、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或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农、林、牧业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
本书对1088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进行精准而细致的解剖,每属选1种,注重繁殖器官的解剖,首次以图片形式揭示各类植物的生态适应和生存策略,阐述其演化特点和规律。 全书含照片7547幅,皆为作者30余年深入植物的生长地区,采集新鲜植物拍摄的*手材料,对精细解剖特有的拍摄技巧书中作了简要的介绍。为便于读者查找,章后附有中文名称索引、学名索引和参考文献索引。 本书是我国植物区系及植物系统分类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为植物系统演化等理论研究和植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珍贵资料,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良好结合。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农林、医药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可作为研究人员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参考书。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本书基于新的知识观、历史观和生态观,依据博物学、科学史、文化史、环境史、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塞奥弗拉斯特、约翰 雷、林奈、布丰、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罗、缪尔、利奥波德、卡森、谭卫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本书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学、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
本书汇集了300多件杰出的植物艺术作品,以包罗万象的媒介,展现植物的非凡之美和相关的博物学历史。英国费顿出版社在 范围内集结专家,精心挑选所有作品,跨越中国、印度、美国、欧洲和非洲各国等 和地区,通过古代浮雕、中世纪抄本、水彩、摄影、现代雕塑和显微扫描图片等形式,介绍人类记录植物的不同目的。可以从中读到17世纪笼罩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左右了历史进程的正鸡纳树、在太空中经历完整生命周期的拟南芥,还有借植物抒发的关联生命和死亡的思绪与情感……书中的所有作品以互补或对比的方式并排陈列,创作者中有多位技术精湛的植物画画师,比如《玫瑰 》的画师皮埃尔-约瑟夫?勒杜泰、陪同库克船长 航行到太平洋的悉尼?帕金森、为巴西植物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玛格丽特?米,还收录了诸多现当代艺术家的植物主题创作,比如荒木经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