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8个单元,内容包括与观鸟活动有关的观鸟文化、相关的观鸟活动器材使用、户外鸟类分类技巧,以及在户外观鸟时遇到的如何找鸟、如何听声辨鸟等问题,以及鸟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等。 本书以课本的形式进行编排,除了有知识点,还设计了各种有课程目标的实践活动,以及根据相关的理论要求完成的课程作业,并设计了课程考核的标准。
《世界猫科动物》一书的内容涵盖当今世界所有猫科动物物种,是一本全面、权威的猫科动物生态学综述和大百科。作者以毕生心血收集有关猫科动物的各类资料,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史书籍,到现代猫科动物生态学研究,累计引用各类文献近2800篇次,涵盖了几乎所有猫科动物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把庞杂的内容按照地理分布、生态行为、野外生存状况和人工饲养状况进行分类,把科学殿堂中复杂的专业术语、概念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解释,使普通爱好者到专业人士都可以毫无障碍地领略在过去2000年间人类对猫科动物不断深入的研究,揭示它们那让人着迷的隐秘生活。
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 查普曼 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 博勒普 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你是否知道羽毛绚丽的山雉善走却不能久飞,头部翠绿的野鸭竟然是除番鸭外所有家鸭的祖先,貌似热情奔放的火烈鸟并非生下来就有一身红色的羽毛? 除了课本上能学到有关鸟类的简单知识,你还能从哪里了解这些千奇百怪的小生灵?也许你不能去实地探索它们的秘密,也许你知道某些鸟类濒危珍稀却无缘看见,而 咕咕啾!浙江鸟类笔记 正好带你探索鸟类生活密码。绚丽多彩的手绘图与简练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向你展示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小精灵,带领你们走近这些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生命。
该图集图文并茂,重点介绍了渤海山东海域海洋保护区常见游泳动物的分类学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及习性,每个物种均以多张图片进行展示,部分易混淆物种进行了典型特征局部放大拍照,丰富了该区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300余幅精美照片系统展示了秦岭野生大熊猫所处的环境,它们的交配、产仔育幼、季节迁移等行为特点,以及秦岭特有的棕色大熊猫是如何发现的,等等;同时展示了与秦岭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森林生态环境中的150余种同域动物。《秦岭野生大熊猫 陕西》将揭开秦岭野生大熊猫的神秘面纱,带您走进野生大熊猫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感受野生大熊猫的田园世界。
秃鹫(Aegypius monachus)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喜食腐尸,俗称为 座山雕 。其体型甚大,体长可达1.1米,翼展达3米,为我国猛禽中体型大者。秃鹫主要栖息于高山陡崖、开阔草原及耕作地区,飞翔能力强,可长时间翱翔空中。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秃鹫位于食物链的*,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由于兽药滥用、栖息地丧失、过度放牧、农药化肥残留、重金属污染(中毒)、高压电网电击、碰撞风电塔架及人为干扰等直接影响,世界鹫类多处于濒危状态,很多物种的地理分布区发生变化,有的物种已处于极危或濒危状态。因此,世界鹫类的保护和研究成为鸟类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约有8种鹫类,我国政府已将所有鹫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这是一本以中英双语图文的形式描写大熊猫巴斯独特而富有传奇的一生的书。本书的整体装帧设计以巴斯所代表的环保概念为设计主轴,凸显绿色、环保风。书中文字以中英双语呈现,不仅能让国内的巴斯迷阅读到这本巴斯的纪念图文书,也让巴斯在海外的千万粉丝们一样能够方便地阅读。可以说,本书从一开始策划就追求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表达,以匹配巴斯国际性的知名度。本书从时间维度梳理了巴斯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时刻、重要贡献和无可替代的价值(如巴斯获救,巴斯出访美国,巴斯登上 春晚 舞台等),再现巴斯独特而非凡的一生,也描绘了海峡(福州)熊猫世界和各界人士对巴斯德倾注的无限的关爱。全书共九章,首先从2015年巴斯 重返 美国切入,突出 巴斯 作为 和平使者 的重要地位。第二章至第八章,从巴斯于四川巴斯沟冰河获救、初涉世间到巴斯
本书系统总结了特大城市上海市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和极小种群恢复的经验。在引入 栖息地修复 等概念、上海市野生动物栖息地总体情况基础上,全过程阐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修复实践,既有酝酿准备、政策出台和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又具体介绍12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狗獾、獐和扬子鳄)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涉及项目基本背景、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路、项目目标、工程主要做法、野外放归和主要成效。基于在探索中遇到的风险和教训,提出对未来同类修复和恢复项目的管理建议和思考。本书可为城市和区域生态修复,以及濒危物种重引入和种群复壮提供参考,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规划和保护管理有重要借鉴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以先进性、实践性、新颖性、实用性与可读性为编写宗旨。 教材先进性一方面体现在编写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竞技体育所涉及的能量代谢规律、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的手段、运动疲劳等领域,而且扩展到运动与健康、运动营养与运动能力领域。另一方面体现在编写中增加较新的研究数据和研究结果。 教材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新版教材编写中,很多章节采用先给出相关报道,以这些事例引出章节的内容,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在编写内容上编入学生可实际操作的一些知识点;3.在知识点的巩固上增加学生主动回忆,完成表格的思考题。 教材新颖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编写时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与重要概念均以知识框的形式单独列出,便于学生集中掌握重要知识点。2.扩展的相关知识点以
在藏族民歌中,人们认为苍鹰飞过雪山也会折翅,青藏高原应该是天神栖居的地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全球海拔、落差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美称。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该保护区的特点是由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丰富独特的动物多样性。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曾鲜为人知,光怪陆离的神奇色彩等待着被人类发现。 《活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大量异彩纷呈的照片,展示了珠峰壮丽的景观及珍稀鲜活的高原精灵,体验这片属于野生动物的乐土与天堂所带来的惊喜和触动,揭秘那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
《不能作为宠物养的常见珍贵濒危动物图鉴》内容简介:异类宠物走俏中国,全国各地的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喜欢养宠物的中国宠物爱好者的手中。本书关注的是宠物中的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豢养这些宠物有可能会构成违法犯罪。豢养这些宠物如果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可能只是违法还不构成犯罪,但这些宠物到宠物爱好者手中,就会出现购买、运输或者出售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是构成犯罪的。作者收集了案件中出现的频次比较高的作为宠物的一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资料,编著此书,书中所用图片均选取自森林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生态环境侦查公安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林业局、工商局等办案单位委托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的相关涉案动物的照片,共有125种动物的图片。为方便相关读者的查阅和使用,本书设计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新疆生态文明画丛》只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小点,其内容也只涉及了新疆的生态环境和部分野生动植物。其意就是通过抛砖引玉,以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引起更多人关注生态文明,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列中来。同时,也期望广大专家学者及各界同仁贡献智慧,使生态文明各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入、更加全面,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套画丛从科学、文化、生态等方面对新疆的生态地理环境、野生动植物进行了阐述介绍,照片精致,文字优美,是一套图文并茂,集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并具
段文科、张正旺编著的《中国鸟类图志(下卷雀形目)(精)》以中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院士(已故)和郑光美院士的鸟类学分类(1371种)系统为基准,参考了国内外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近期新进展,共收录中国鸟类1408种另603亚种,是迄今为止涵盖国内鸟种最全面的鸟类图书。书中对每种鸟类的科学名称、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种群和资源状态等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大量珍贵野外生态照片直观地展示鸟类不同的形态(含雌、雄、成、幼、冬、夏等)。用最真实的图片区别于过去出版的手绘标本图或合成图片类的图书。弥补了相关图书物种不全和内容年久未修订的缺憾。本书将中国有分布的鸟种以图片形式汇于一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兼具艺术性,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美丽中国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 本书为下册之《雀形目》。
当今世界,观鸟是风行国际的热潮,许多国外的观鸟者,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了看到心仪的鸟儿,欣赏鸟儿的舞蹈,聆听鸟儿的歌唱。许多中国的鸟儿,已经成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已故院士郑作新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中国鸟类区系纲要》,他为中国鸟类学奠基,并向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科研资料。今天,观鸟在中国方兴未艾,但鸟类学的文化梳理却依旧是空白。本书作者陈旭开始他的试水之作,从东西方典籍中梳理出鸟类精灵的身影,他用数十种鸟类的自然史来建构科研视野之外的鸟类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增进人们对鸟类的理解,拉近人与鸟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