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升空,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服役了25年。哈勃为我们带来了宏大的理念、精美的图像、以及对宇宙的全新认识。本书重现了哈勃望远镜在过去25年经历的关键时刻:从发射、维修、新设备更新到取得重量级发现。通过150多幅精美照片,精选“哈勃全明星”25年来哈勃拍摄的著名、极具价值的图片,《太空之眼》呈现的不仅是一部哈勃的画传,更将刷新你对宇宙的认识。?
你相信吗?“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存活四年。本书的原版(德语版)出版一年销售即超过13000册。本书截至目前已被译为10种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波兰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韩语、斯洛文尼亚语、中文),另有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已提出出版意向。全世界80%的开花植物靠昆虫授粉,而其中85%靠蜜蜂授粉,90%的果树靠蜜蜂授粉。如果没有蜜蜂的传粉,约有40000种植物会繁殖困难、濒临灭绝。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在地球上多存活四年……”。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一直以来,蜜蜂都被看作是在蜂王领导下的社会性昆虫,但是本书认为用“超个体”来描述蜂群则更为准确。蜂群是一个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自觉组织并存在复杂调节系统的有机整体;蜂群是进化的奇迹,也是一个由多个个体
《校园新生态教育--蝶蛾自然笔记》是在已出版的《蝶蛾探究指南》一书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爱好者拓展延伸的指导性用书,也是教科研项目《开展浦东城区蝴蝶多样性调查活动研究》的预定成果之一。 本书由基础篇、野外篇、操作篇、活动篇、案例篇五部分组成:基础篇主要介绍蝶蛾形态、生活史、生境、分类和蝶蛾自然笔记要素等基础知识;野外篇详实演示蝶蛾观察、采集、生态摄影、人工饲养、资源调查等实践内容;操作篇主要通过教程的方式直观形象教授蝶蛾自然笔记所需反映的内容、表达的形式、科学的布局和定稿要求等方面的操作技巧;活动篇主要为学校介绍如何开展举办蝶蛾自然笔记野外科考活动、比赛、展示等内容;案例篇则为读者提供自然笔记爱好者近年所创作的可行性案例。操作篇和活动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由伯特·荷尔多布勒编著的《超个体》是近10年来出版的重要的科普著作之一。在《蚂蚁》一书出版18年后,这部新的著作将我们的知识扩展到了其他社会性的昆虫(包括蚂蚁、蜜蜂、黄蜂、白蚁),吸收了近20年重要的研究发现。《超个体》是一个组织严密的集群,建立在利他主义的合作、复杂的沟通和劳动分工的基础之上。它代表了生物组织的一个基本阶段,介于普通组织和整个物种之间。正如作者所说的,对超个体的研究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进化水平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以及生命整体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性昆虫?这是因为它们同人类、蜂鸟、刺果松一样,都代表着生物进化的了不起的大成就。它们的社会组织无与伦比。虽说社会昆虫智能低下,又没有形成社会文化,其社会组织远远赶不上人类,但就群体的凝聚力、品级物化的精细度和个体忘我的利他行为而言,它们却是人类不可企及的。之所以要请生物学家来研究昆虫社会,是因为它从下到上,从分子到社群,充分展现了各个层次组织的品级分化的水平。在种类数以万计的胡蜂、蚂蚁、蜜蜂、白蚁中,我们会看到,它们是运用社群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的,而其他生物体却通常是靠自己单枪匹马去对付。常有人把昆虫的巢群(insect colony)称为“超有机体”(super organism),因为这样一个群体显示出的许多社会现象,可以同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拟。然而,这一超有机体
本书是一本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系统简明的甲壳动物学教材,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甲壳动物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甲壳动物亚门概述、头虾纲、介形纲、软甲纲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是高峡水库的典型代表,是低山区库塘湿地、河流湿地的典型类型,栖息地面积辽阔,湿地植被丰富,生物类群众多。2005-2012年经浙江大学等单位调查,共查明维管束植物1186种,水生无脊椎动物45种,脊椎动物240种。2011-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针对昆虫纲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和整理。共查明昆虫17目154科570种。同时对昆虫各类群结构和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常见昆虫拍摄了生态照片并附昆虫名录,可供后人进一步研究参考使用。
尽管我们今天生活在舒适、设备齐全的房子里,但我们仍然不断地遭遇不速之客,有一大群小动物侵略者觊觎我们的居所。无论是地窖里的甲虫,还是卧室里的蚊子,我们都无法接近躲开它们。事实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和我们家庭的一部分。本书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全世界,介绍了世界性分布的各种典型的小动物,探索它们如何逐渐适应进入人类家庭中生活。同时,本书附有鉴定指南,详细描述所列动物的外观、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读者可以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入侵者是何种生物,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生物学常识。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本书是广东省白蚁学会常务理事集体编写的白蚁防治教材。全书分十章,包括绪论、昆虫学基础、白蚁分类学、白蚁生物学、白蚁生态学、白蚁防治药剂学基础、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建筑物白蚁的治理、水利白蚁防治及农林作物白蚁防治。本书作者都是从事白蚁研究及防治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新技术的密切结合,着重介绍近年的白蚁防治技术,附有近百幅插图,图文并茂。本书是培训白蚁防治工作者的教科书,也是白蚁研究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并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和房屋、水利、农林、邮电、交通等行业及储物仓库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昆虫家谱(精装)》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虫脩)、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