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感指的是1918 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 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继火之后,电是人类掌握的第二种伟大的力量。从科技发展史的进程来看,电力前承工业革命,后启信息革命,终从照明、动力和通信三大领域开启了我们口中所谓的现代生活。本书详细讲述了电力的起源故事,重点梳理了人类与电和磁这对"老朋友 相识相知的发展过程,解读了人类是如何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现其丰富其内涵并从它们手中接过力量的。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电的历史更像是一场从科学到技术的超大型研究成果转化会,一次学以致用的征程。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深入探讨了 笔记 在17世纪英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当时英国科学、思想名家制作的形式各异的 笔记 ,揭示了他们在记录、搜集和检索信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为理解现代早期的 科学革命 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为17世纪,英国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了弗兰西斯 培根、罗伯特 玻意耳、威廉 哈雷、罗伯特 胡克等科学哲学家、科学家,诞生了全球首家社会化科研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经验主义兴起 科学家开始重视实验和观察,丰硕的科研成果 英国科学成果约占全球的40%,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天才的世纪 。作者理查德 约对科学史中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他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事物 笔记,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先驱如何通过笔记来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将笔记作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聚焦美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美国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活动的重要人物。技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过程为首先是人有了想法,然后设计流程,发明制造机器,继而建立了机构,承担技术变革的成本与风险,获得技术变革的收益与回报。本书关注的人物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们犹如天神下凡改变着人间的世界。然而,本书并不是英雄主义历史观,本书只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一个个窗口,通过这一系列的窗口,让我们观察思想和制度的相互作用,观察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观察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法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法国科技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的借鉴,其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具有一定的 私人史 的特征。本书立足5个世纪以来法国发明家总走在技术和知识进步的前沿的观点,提出从14世纪至今,共有130多位发明家和发现者参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冒险历程,使得法国跻身全球领先大国之列。由此,展示了法国天才发明家、科学家如何结合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敏感性,在所有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本书可作为科技史专业师生教学阅读书目,也可作为大众读者提高科学素养的普及读物。
本书讲述的是那些被忽视了千百年的旧创意,如何在今天卷土重来,走到前沿研究的风口浪尖,并指引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其中有:格雷斯 霍珀,世界上早一批程序员之一,创造了电脑编程语言COBOL,她让我们可以 同计算机对话 ;让 巴蒂斯特 拉马克,进化论的先驱,他的学说被现代表观遗传学所印证;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因对面包的不断观察与思考而创立了原子唯物论 通过这些案例,普尔展示了我们能从那些被抛弃的旧创意中学到些什么,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它们。他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国际象棋大师、量子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会从过去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去挖掘和探索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答案。这些丰富而有趣的故事也启发我们去反思当下这个时代的新的创见。 本书呈现了关于创新的惊人演变和它们再次勃兴的迷人图景,帮助我们以不同
科学史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一部分。每个时期都诞生了自己的科学,它们都建立在一种立体的知识结构上,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知识,但是又融入了时模式下人们的想象。在人类文明不断传播的年代里,人们的知识也在不断丰富着,并且了解到科学的本质,掌握了技术的关键。但我们也需要花数百年去探索某些难题,我们努力思索寻找,它却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死胡同或者不断出现新的疑问,我们费心去解答,却往往忽略和遗忘了这些问题的潜在价值。 《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反映了科学史知识的两个层面。在作一般性的介绍时,我们专门介绍了从古代中国到现在的科学成就和文明。同时,我们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对每一个时代的科学的独特方面进行叙述。本书的作者科林·A·罗南强调,介绍的形式一定要新颖且简单易懂,至少让人们明白“科学的精神”。书
本书重点讲述热能中的蒸汽动力。在工业革命之初,技术与科学还是大致平行发展的, 所以我们将热能中的科学与技术揉在一起讲述蒸汽动力的发展历程。概况来说, 本书以能量的形式及其学科发展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重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努力做到年代不断档,科技发展不跳跃。本书采用的叙述风格为:科学原理 技术实现,站在读者的立场,以工程师的眼光看世界,帮助读者梳理和理解科技发展史背后的联系与逻辑。
相信所谓的谨慎和大胆的表述都是对的,从《系统思想,系统实践(含30年回顾)/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丛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把系统思想作为一种理论以及把它应用于指导实践的努力,即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实践如何修正理论。 当前学界对探讨系统思想运用的I作确实令人费解。近些年来, 系统方法 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许多人总是在其著作中宣称采用了系统的方法,尤其在一些管理科学类的书籍中,作者们喜欢在其书名下加注副标题 一种系统方法或系统进路 。尽管人们喜欢把系统方法挂在嘴边使用,然而,人们对 系统论的内容是什么?应如何应用? 这些问题却知之甚少。这反映出我们对系统论的研究还缺乏连贯性。首先,我们还不清楚 系统进路 意味着什么。其次,我们还不清楚应该如何运用系统进路来解决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缺乏深入的认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 和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是中国早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座里程碑,曾在当时和事后得到广泛的宣传,长期以来被引为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 骄傲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研究以 大跃进 运动为起点,另两项研究则起步于 文化大革命 运动之初。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书中的 故事 不会是纯科学的陈述。尽管这些科学英才面对特殊的机遇与挑战,*终实现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但其中也确实包含有太多的曲折和遗憾。本书汇集了笔者在六年时间内分别对二十多位重要当事人所做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三项科研工作的立项背景、研究过程、荣誉分配,并对其科学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为了使读者看得更全面,笔者还以当时形成的档案、内部资料等为基础,写了两则研究者的叙事版本 导言和大事记。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近期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拥有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近期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拥有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一部五十多年前外国出版的英文自传的汉译全本 一位爱国华人名医暮年留下的成功故事 剑桥大学位中国医学博士 扑灭百年前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总指挥 历史上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人 民国前期大总统府侍从医官,国家防疫制度的首创者 中国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重大历 史事件的亲历记录 各色知名人物的轶闻雅趣
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与科学哲学相比,技术哲学的发展相对缓慢,较不成熟。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外文化传统中崇尚理论、轻视技术的思想观念。即使个别民族或个别历史时期重视技术,那也多限于实际操作的功利层面,很少把技术活动作为思维对象加以理性反思。人们多以为技术是一种操作性活动,是知识的具体应用,不必要也不值得进行哲学探讨。这种状况直到19世纪末期才有所改观。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的不断增强,迫切要求人们从哲学高度理解和说明技术现象,从而催生了技术哲学。
代达罗斯为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制作了一大一小两对翅膀后对儿子说:一定要在中间飞行,如果飞得太低,翅膀就会被海水浸湿而变沉,你就会被拖入海浪深处;但如果你在天上飞得太高,你的羽毛离太阳太近,你就会化为灰烬。”这是源自古希腊的智慧,也是对中庸之道的阐释。虽然代达罗斯在艺术和文学目前不如伊卡洛斯有名,但是他的智慧为我们处理现代技术提供了神话样本。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基本的问题其实都是古老的问题,它为成功创新带来的是谨慎和经验。只有小心翼翼地走中庸之道的人,才能保持领先,继续前进并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