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关于广义人工生命的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系统地论述了广义人工生命的学科体系。内容包括:绪论、广义人工生命的基本概念、学科架构、科技基础、广义模型、人工脑、人工感官、人工脏器、人工肢体、人工人、软件人、经络人、人工动物、人工鱼、人工植物、人工社会、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命的应用、人工生命的科学伦理和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工生命有兴趣的广大教师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涵盖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的主要关键问题。详细讲述了ASIC设计各主要阶段关键的技术问题和可能遇到的组织管理问题。其中,技术上着重介绍了设计复用、高质量设计、编码技巧和综合指导原则。在管理方面主要讲述了项目组的组建,项目实施的规划,如何减少风险以及如何处理和ASIC厂商之间的关系等等。本书所描述的技术和方法学可以显著缩短ASIC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既适合ASIC设计工程师,也ASIC项目负责人阅读。对于想要了解ASIC设计流程的读者,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并分析了图像编码标准H.264的各项关键技术,它有助于读者对H.264标准、数字视频信号处理,以及数字电视传输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本书并非对H.264标准进行描述,而只是对H.264标准中的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作者通过对H.264标准大量相关资料的阅读、消化、理解,并结合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以及多年科研工作的体会编写了此书。每一章除了进行技术分析外,还列举了实验方法、结果、曲线和图表,可供读者查阅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取材新颖、观点明确、易于理解。可供高等院校广播电视专业、通信专业、多媒体通信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适用于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大数字视频设备的生产厂家和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阅读。
现代通信,至少在通信的末端(如电视接收器、计算机、录音机、网络游戏控制终端、电子书等)将被“无线化”和高速化:物理链路将不是铜线、光纤、硅或其他介质,而是位于一个发射接收器与另一个发射接收器之间的自由空间电磁波。 常用的无线链路是无线电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这是一种很好的技术,但是它在速度(比特每秒)、频率、功率、兼容性及电磁污染等方面具有的局限性。关于信息的传送,我们知道,电磁波频率越高,速率越高。因此,现在实验室正在研究能够传输吉赫兹、太赫兹甚至更高频率的通信系统,太赫兹以上就接近光波了,位于红外线或可见光附近(100~1000TH),可以实现太比特每秒的通信速率。 随着激光器(发明于1960年)与石英光纤(石英光纤已经在1961年被证明具有应用于通信的潜力)的产生,并伴随着激光器、光电子产品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