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以及中国科协高端科技智库丛书之一,是由中国核学会组织核能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本书在简要回顾世界核能发展的基础上,论述了核能发展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核能技术的进展、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三步走战略以及核燃料循环使用与和安全保障,以及核能军民融合新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核能发展提出了政府、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了解核能技术与清洁能源发展,判断核能与清洁能源产业结构变化,把握核能与清洁能源科技发展,洞察财富机遇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阐述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系统及设备。首先介绍压水堆核电厂的总体情况;然后论述压水堆的本体结构,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热工水力特性和计算方法,二回路热力系统的分析计算方法、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和能量转换过程;还介绍了轻水堆核电技术的发展新趋势。本书可作为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核电厂设计、运行、管理及安全分析的科技人员参考读物。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发展需要根据未来我国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新时期核电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合理又实际可行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以及与其他新能源匹配的发展策略。同时,也需要在确定我国核电发展目标后,对成熟技术的产业推广、各种技术的发展规模,以及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布局等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研究》即是针对上述问题,由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会同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入研究后的结果展示。书中重点针对核电发展规模、区域布局、技术路线、厂址资源等问题,形成了《2035、2050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及核电战略布局研究》《2035、2050年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研究》《我国核电厂址资源和建设条件调查报告》三个子课题研究成果。
核设施的质量保证,是确保全面实现核设施“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石。制定和有效地实施核设施质量保证大纲,不仅是国家核安全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也是核设施营运单位自身企业管理的需要;同时,任何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只有通过合格的人来执行,才能取得成效。为此,我们特编制本教程,旨在帮助核工业界所有与质量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掌握质量保证核安全法规的各项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使核设施质量保证成为每位参与者的自学行动,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素质,确保核设施整个寿期内的安全和质量。 本教程主要包含下列三部分内容: 我国质量保证核安全法规及导则介绍,介绍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及质量保证核安全法规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核工程实践,对质量保证安全导则,各相关领域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了描述,以帮
《核电风险与保险》共分为三篇十二章。篇为风险篇,包括四个章节。章对风险与风险管理进行概述。第二章介绍了核电项目的风险类型及其特点。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开展核电项目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介绍了核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第二篇为保险篇,包括五个章节。第五章对核电保险重要概念进行了概述。第六章详细阐述了核电企业常用的保险险种。第七章介绍了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估人及其作用。第三篇为案例与法规篇,包括五个章节。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核电工程项目以及参与的国外投资核电项目。第九章对国际三起重大核事故进行了概述。第十章介绍了核事故索赔公约及案例。第十一章介绍了核安全法规与标准。第十二章介绍了外核电风险与保险相关法规现状及发展。
本书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些跨专业、跨领域的边缘性问题,对核安全质保法规文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做了一些较为浅显的解读,其目的是希望将质量保证由少数人的专业,变成大家都能理解和达成共识的东西。同时,《核安全领域质量保证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管理的特点,突出了核安全领域质量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强制性、计划性、实证性和独立性特点。
《第四代核能系统与钠冷快堆概论》主要对第四代核能系统尤其是钠冷快中子反应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介绍。内容包括第四代核能系统概述(发展背景和定义,先进核燃料循环,核反应堆安全,核能的经济性)、钠冷快堆基础(发展概况和基本特性,快堆物理,快堆热工流体力学,快堆材料,快堆安全)以及其他五种四代堆(高温/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合金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和气冷快堆)的基本信息。 《第四代核能系统与钠冷快堆概论》既可作为高校核电专业学生在第四代核能系统方面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核电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培训的参考书籍。
《非能动安全先进核电厂AP1000》阐述了非能动安全先进核电厂AP1000的主要系统及设备。首先对核电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然后对AP1000核电厂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地介绍了AP1000核电厂的本体结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工水力设计和计算方法、主要部件和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结构、非能动冷却系统的主要特点、蒸汽动力转换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和仪控电气系统的主要特点,最后介绍了AP1000安全分析和严重事故缓解的特点。
《核燃料循环导论》:核燃料进入反应堆前的生产制备及在反应堆中燃烧后的后处理过程统称为核燃料循环。本书全面介绍了反应堆用核燃料循环各个环节的方法和工艺,内容涉及铀资源与铀矿冶、铀纯化转化、铀浓缩、燃料元件制造、反应堆运行及乏燃料后处理等,对核燃料安全也有所涉及。本书按照核燃料生产应用及乏燃料处理流程的先后顺序,对核燃料循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有深度的阐述,帮助读者对核燃料循环的各个环节的方法、工艺及技术特点有整体的认识。本书可以作为核燃料循环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入门教材,由于跟踪了外核燃料循环技术的进展,也可作为核燃料循环行业科研、生产、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针对核燃料循环学科的科普参考书。
《核能与环境》是一本全面介绍当前核放环境研究领域主要理论和观点的科技书籍。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核能发电的技术和社会背景、核燃料循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核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影响、核废物的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的途径、环境辐射防护技术等,可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涉及的理论和技术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核能与环境》的读者对象主要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以及涉核领域的政策制订者、工程设计者、运行管理者以及环境保护者,同时也可为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等专业相关的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从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不同技术路线对比分析、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水平、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同时立足全球氢能前沿技术研究方向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需要,对氢能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科学建议。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阅读本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氢能发展现状与趋势,更深刻地理解“双碳”背景下加快氢能发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