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历代治河方略探讨,主要包括上古治河策略、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治河发展,北宋利河御敌,金元利河南行,宋元治河成就,明清治河方法,以及潘季驯、靳辅、陈潢、魏源等的业绩、观点,还包括兴利除害的设想、欧风东渐后治河策略的趋向等。
本书以基于知识的现代创新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知识工程与创新的关系,论述了知识工程如何继承和发展了知识管理和传统的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义,并且进一步发展成为适合于制造业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现代知识工程,阐述了知识工程的定义、意义、内涵、实施方法学、实施案例等。本书具有理论创新、知识工程软件创新、案例新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本书面向所有“知识工作者”——对技术创新、知识工程和知识管理有兴趣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高层领导、普通职员),咨询人员,教师,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等,也适用于一般的读者群体。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精)》由熊绍隆编著,根据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最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征。接着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性,概述其治理实践,并据以综合分析了潮汐河口开发治理的共同原则和各类河口的治理关键与难点。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治理开发等方面全介绍了海河的有关知识。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面了解松花江、辽河的一本通俗科普读物。
本手册主要由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部分组成。介绍了水工业工程常用设计参数和设备,并注意吸收了工艺的原理、设计参数以及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使本手册尽可能满足水工业工程设计人员的需要。手册中数据主要以表格的形式编写,便于使用者查找。 本书可供从事水工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师生与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人员参考。
本书以黄河口的治理与演变研究为主线,在系统概括总结现代黄河口及其三角洲概况,古、近代对黄河口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现代黄河口研究及其进展、黄河口与下游河道的关系、黄河口治理措施与实践、新形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治理方略等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书中还大量列举了在以往黄河口研究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如海向来沙问题、河口基准面影响机理问题、调水调沙问题、河口三角洲岸线动态平衡问题以及河口系统健康问题等。该书可作为有关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了解黄河口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的枢纽规划设计卷,由直接参与工程规划、设计的人员撰写。本书分规划设计综述、工程重大问题研究与实践、工程评估与专家咨询等三篇,共18章,在全面综述该枢纽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对枢纽规划设计中的一些专门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中设计优化与创新,规划设计中的经验与体会,以及专家咨询意见也作了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有关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本书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从探讨区域水资源评价、预测方法开始,对目前水资源评价规划中的水文要素的可预报时间尺度、水文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针对区域农业用水特点,提出了区域农业水资源的评价理论及方法;以经济评价分析为手段,进行了区域水资源价值分析、水权转让中价格确定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分层优化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半结构多目标优化多层指标划分的方法探讨及应用研究;对区域干旱的风险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分析计算公式;最后,以理论研究成果及相应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为依据,开发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利用管理、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
本书是“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一个专题研究成果,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本专著。根据黄河多沙对水质影响巨大的特点及重要水源的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河段水污染状况,进行了以下主要内容的研究工作;泥沙对黄河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和COD等的影响;泥沙同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的互相作的水质模拟;用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泥河河流的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河段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化学、生物学、有毒有机物和入射性水平的评价,同时进行了清、浑水污染水平与特点的对比分析,彩灰色系统预测方法,预测了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2000年、2010年的废污水和COD排放量,并对不同含沙量、流量和排污削减量条件下,两个水平年该河段水污染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运用确定性大系统递减控制理论与河流水水污染
本书为论述新疆经济发展及其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相互关系的专著。其内容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中22个专题中的一个重要专题。本书在摸清新疆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新疆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和合理的预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明确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和分析计算方法;在建立了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北疆、南疆和东疆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疆经济、资源、环境大系统进行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综合研究,提出了2020年和205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以及水资源发展的基本方向。 本书可供从事区域发展规划、
本书深入分析了1974-2000年三门峡水库来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潼关上下游河段冲淤变化等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及潼关高程演变规;论证了射流冲刷的原理和潼关河段射流清淤的机理;结合室内外射流中刷试验成果,设计了适合潼关河段射流清淤系统和船型;根据水沙条件和河道状况,提出了指导潼关河段清淤的实施方案和作业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数模计算,阐述了射流清淤稳定及控制潼关高程的效果。
本书主要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资助的科研项目“河道调蓄分析研究及其在城市排涝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和“城市河道汇流控制与防洪治涝工程优化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写,在河道非恒定流调蓄计算方法、坡面一河道水闸(泵站)耦合系统的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和河道调蓄优化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分七章,包括基础理论、河道汇流水力计算模型与城市排涝设计、河道调蓄分析与治涝规划、城市治涝规划、泵站设计、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在东莞市长安镇城区防洪治涝规划中的应用、结论。 可供从事河道汇流调蓄分析与城市防洪治涝规划工作人员参考。